蓮花是佛教的代表,它具有花果同時的獨特成長特性,代表了宇宙演化的實相;蓮花出淤泥而不染,代表清凈心的佛性,清凈心處理事物條理分明,人人皆有佛性,菩薩入世渡眾生,出淤泥而不染;蓮藕似空非空,代表了世界的本性。
“正法眼藏”是指朗照宇宙、包含萬有的佛法全體,“涅妙心”是指擺脫一切虛妄的精妙思想。簡單說,這兩句就是指佛法的全部精華,所以它是“最上大法”。這個“最上大法”是真實的,卻沒有任何跡象,它極其微妙,無法用語言、文字來解說,只能在心心相印中傳遞。當時只有摩訶迦葉感知到釋迦牟尼在無言中宣示的大法,所以佛祖說:我已經把它托付給迦葉了。
所謂“教外別傳”,意思是它在佛教各個宗派中自成一個特殊的體系。按照禪宗的解釋,一般的宗派都是依賴經典來傳授教義的,這稱為“教”;禪宗是不依賴經典、“不立文字”的,所以稱為“宗”。
常見的佛祖造像大多有一種祥和、寧靜、安閑的神態(tài),我們想象他手拈一枝蓮花面對眾人時,而迦葉的微笑,應該是虔誠而又自信的,它把一種清明純凈的心境回應給佛祖。佛祖拈花,迦葉微笑,兩心相通,“最上大法”就這樣完成了宣示和傳承的過程。
禪宗把迦葉尊為西天禪宗初祖,就是第一代祖師爺后達摩祖師西來東土是中國禪宗一祖。
摩訶迦葉:“摩訶”是大的意思,“迦葉”譯為飲光、光波(“葉”字音“攝”)。因為身上有金光,而且能隱蔽其他所有的光,所以叫飲光。
他怎么會有這個光呢?有個故事:他的妻子(紫金光比丘尼)在往昔是個很窮的女人。在毗婆尸佛滅度之后,有人為佛造塔塑像,但時間一久,塔倒像壞。這窮女人看了之后就發(fā)心要重新建廟塑像。于是她各處乞錢,把乞來的錢換成金子。辛苦了十九年,也積下了很多的金子,她就請一位冶金師來幫忙塑像。這位冶金師就是摩訶迦葉的前身,當知悉她如此辛苦地得到這些金子時,十分感動,就答應和他一起來做這件事。兩人共同把廟與佛像都建好后,金匠就向窮女人求婚,窮女人也很歡喜地答應。因為給佛裝金的緣故,兩人身體都放金光。
迦葉一出生,身上就有金光。當他長大時,他父母給他張羅婚事,他不想結婚,就搪塞說:“我身放金光,要找個女人身上有金光的,才可以結婚?!北緛硎请y為父母的話,誰知父母真找到了身上也放同樣金光的女子。兩人結婚后,也沒有行淫,而是各自修道,后來又一起出家,證得阿羅漢果。
摩訶迦葉是禪宗的第一代祖師,據佛經記載,他現(xiàn)在還在云南雞足山打坐入定,等彌勒尊佛下世時,要把釋迦佛的衣缽交給他。
這雞足山時常有三種光:佛光、金光、銀光。誰若真有誠心,到雞足山拜迦葉尊者,不但可以見到光,還可以聽見鐘聲。這鐘聲是自己響的,在幾百里外都可以聽見。
大迦葉在佛的弟子中是最年長的,專修苦行。有一次,佛在說法時,特地分了半邊座,叫大迦葉與他共坐。這時迦葉已很老,大概有一百四十五歲。佛就向迦葉說:“你年紀太大了,不要再行苦行了,吃點好的、穿點好的,住在較舒適的地方吧!”可是迦葉并沒有聽佛的話,他仍是照樣行苦行。因此佛深深地贊嘆道:“他能這樣行苦行,我佛法一定會久住于世。”
摩訶迦葉在佛的十大弟子中是苦行第一。所謂苦行,主要是:
一、穿百衲衣。百衲衣又叫糞掃衣,是從垃圾堆里撿來的破衣爛衫。穿上這衣,可以息滅貪心。其他比丘看他穿得如此簡樸,也會發(fā)起道心來修道。
二、日中一食、過午不飲漿,連茶和水果都不可以吃,只可以喝水。
三、樹下住,而且不能在每棵樹下住超過三天的時間。
四、冢間住,冢就是墳墓,在墳地里坐著修道,覺悟無常,破除執(zhí)著。
五、夜不倒單,常坐不臥。等等,共有十二種,叫“十二頭陀苦行”?!邦^陀”是梵語,中文叫“抖擻”——抖擻精神,就是不怕苦難,越困難越有勇氣。
大迦葉于佛成道后第三年為佛弟子,八日后即證入阿羅漢境地,為佛陀弟子中最無執(zhí)著之念者。人格清廉,深受佛陀信賴。
在中國幾乎所有的佛像雕塑中,假如佛的旁邊站著兩個人,一老一少,那么,年輕英俊的是阿難,而老者就是大迦葉。在敦煌莫高窟中的佛像中,常??梢钥吹藉热~的身影。
喜愛素食兒孫孝順性格開朗從不生氣 2月27日是亭湖區(qū)沿河西路50號居民鄧修奎的100歲生日。小小的十多平方米的屋子內,擠滿了前來拜壽的親朋好友和街坊鄰居。老人頭戴紅帽、身穿大紅呢子上衣,笑嘻嘻地坐在椅子上,安靜地聽著大家嘮嗑。鄧修奎的娘家在阜寧,兄妹5個她最小。早年,家中開著餅店,生意興隆,經濟條件還算不錯,年幼的她備受父母和哥哥姐姐的疼愛。后來戰(zhàn)亂開始,家道中落,19歲時,她嫁給了大她8歲的船民丈夫。婚后,鄧修奎和丈夫以跑船為生,共生育了6個兒女,但不幸的是,5個兒女陸續(xù)夭折,只有三女兒左文鑾在父母含辛茹苦的照料下長大成人。
“年輕的時候,母親吃了不少苦,打仗時還差點送了命。”77歲的左文鑾回憶,自打記事起,她就陪伴著父母在船上搞運輸,運送石子、水泥等貨物。1948年,8歲的她跟著父母一起在船上運貨,行至揚州段時,突然槍炮聲響起,“母親拉著我趕緊往岸上拼命地跑,沒跑幾步,一個炸彈就在我們身邊炸開,離母親只有一步之遙。事后,母親常說自己命大,否則早就炸死了?!弊笪蔫幷f。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鄧修奎的老伴去世,她就隨著女兒一起生活。早年苦日子多了,導致60多歲的她就患上了心臟病,時不時去醫(yī)院看病。左文鑾告訴鹽城晚報記者,30年前,母親重病住院,吃任何藥都沒有作用,最后還是托人用了進口藥后,才轉危為安。多次病發(fā)后,家人對老人的病情掌握得十分清楚,老人稍有不適,家人就會立即送她去醫(yī)院治療。“最近兩三年是經常生病,去年一次住院后,老人從腳到膝蓋都變涼了,大家都認為老人過不了這一關了,沒想到四天后,老人竟然又奇跡般地蘇醒,能走能行,恢復健康?!弊笪蔫幷f。
此次生病后,老人全部吃素,除了雞蛋外,一點葷腥也不碰,身體反而比以前更好些。老人特別偏愛吃湯圓,因為年紀大,家人擔心她不易消化,很少讓她吃?!澳赣H的作息時間很固定,每天早上7點準時起床,然后自己燒早飯吃,爛面條、稀粥等均可。中午11點準時吃飯,吃些蔬菜和豆制品,特別偏愛青菜豆腐湯和胡蘿卜飯。中午不睡午覺,但晚上7點她必然休息?!闭f起平時的愛好,左文鑾介紹,母親特別喜愛打麻將。“母親耳朵有點背,但眼睛很好,打麻將都不戴老花鏡的,摸牌速度還快,一打就是3個多小時。母親性格開朗,遇到什么事都不生氣。她常說,日子越來越好過了,還有什么事過不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