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佛誕節(jié)也稱“浴佛節(jié)”,是紀念釋迦牟尼佛的重大節(jié)日。2016年5月14號(農(nóng)歷四月初八)上午,武漢新洲吉靈寺舉行浴佛***,
4、吉靈寺住持覺心法師率兩序大眾、護法善信手持彩幡、香花開道,恭敬迎請?zhí)臃?。四眾弟子齊誦佛經(jīng),唱贊佛德。
5、中國歷史記載佛誕為周昭王二十四年(公元前1027年),釋迦牟尼從摩耶夫人的肋下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惟我獨尊。”于是大地為之震動,九龍吐水為之沐浴。因此各國各民族的佛教徒通常都以浴佛等方式紀念佛的誕辰。我們手持凈水向悉達多太子象沐浴時,內(nèi)心應當誠懇祝禱,愿袪除貪欲、瞋恨、愚癡的污垢,讓自行身行、語言、心意都能保持潔凈,希望世界和平,國泰民安,人民安康。
6、覺心法師拈香禮佛之后,率先持匙,以凈水、香湯沐浴佛身。兩序大眾、護法善信焚香禮拜,次第浴佛,儀式莊嚴而隆重。
7、當日,吉靈寺信眾云集,讓爾等以虔誠的心,一心頂禮,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一心祈愿佛法廣弘,正法久住。
8、佛教在線湖北訊太虛大師盛年時期在“九省通衢”武漢的弘法活動,可謂其一生中最為精彩的歷程。大師不僅受到當時武漢大批軍政商界俊杰與普通群眾的熱情擁戴,更使這座城市成為中國近代“新佛教運動”的發(fā)源地,在全國范圍內(nèi)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2017年3月,適逢太虛大師圓寂70周年紀念日,武漢市佛教協(xié)會、武昌佛學院將舉行盛大紀念活動,緬懷大師,策進來學。
9、太虛大師胸懷憂世救國之志,積極適應時代嬗變,改變佛教對人生的漠視態(tài)度,竭力使佛教對現(xiàn)世、對國家和民族有所裨益。大師與時俱進的思想高度與行動魄力,對今日的精神文明與宗教文化建設(shè)仍大有啟發(fā),極具借鑒價值。
10、太虛大師所親創(chuàng)的武昌佛學院,在上世紀上半葉造就了中國近現(xiàn)代佛教緇素兩眾的中流砥柱。在那個風云際會的時代,全國僧伽教育的精英,多薈萃于此,武昌不僅成為中華民國的發(fā)祥地,同時也成為新佛教的發(fā)源地。在其之后,全國各省市僧教育的佛學院日漸增多,悉以武昌佛學院為其策動力。其所出人才之眾,影響我國佛教之大,功德無量。故時人喻武昌佛學院為佛教中的黃埔學校,誠為我國佛教復興史上最有價值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