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出于對拖拉機的敬畏,還是出于對李金先的感激,從那以后,肯松就當起了拖拉機的保護神,莊里除了李金先,其他任何人都別想碰拖拉機。有一次,幾個小朋友跳到拖拉機上玩耍,被肯松發(fā)現(xiàn)后,它立刻從樹上跳下來,在拖拉機前跳上躥下,對著他們齜牙咧嘴,示意他們趕緊下來。有個男孩耍賴躲到車廂里不想出來,肯松竟躥上去抓住男孩的衣服往下拽,嚇得男孩哭著跳了下來。自此孩子們再也不敢到拖拉機上胡鬧了。
轉眼間,肯松在群龍山莊落戶半年多了。村里從老人到小孩都很喜歡這只極通人性的美麗精靈,尤其是孩子們無不把它當成好朋友。每天一放學,孩子們就跑來與肯松一起玩耍,做游戲,蕩千秋。三、報恩救主義猴情憾老君山
2003年春節(jié)過后,當?shù)赜嘘P部門出于某種考慮,積極籌劃著要將肯松送到動物園去。
為了不讓肯松被有關部門強行送到動物園去,李金先和大伙達成共識,讓肯松回到它自已的家園中去。兩個月后,李金先趁到金絲廠運貸的機會,悄悄地將肯松帶到了海撥較高、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里放生。放生時,肯松跑出了很遠,又跑回來,往返四五次,最后李金先用棍子攆它,并對它大吼大叫,它才兩步一停、三步一回頭地慢慢消失在大片山林里。
在肯松離開山莊的好長一段時間里,李金先每天都寢食難安,擔心它在野外的生活是否適應,直到后來不斷有莊里人在老君山滇金絲猴棲息地看到肯松跟一群滇金絲猴在起嬉戲追逐,他才逐漸放下心來。
2004年7月26日下午,李金先從劍川送完貨趕回群龍山莊,在途經(jīng)瀾滄江時,天突然下起了暴雨,并很快形成了一股泥石流。
才一會兒,拖拉機就陷在泥石流里。李金先慌忙跳出駕駛室,連滾帶爬逆江往山上跑去。當他看爬到一段崖壁時,忽然一股穿峽而過的疾風襲來,他打了個趔趄,滑了一跤,眼看就要墜入江中,眼疾手快的他急忙伸手抓住了崖邊一棵小刺竹。然而,小刺竹哪能承受得住李金先龐大的身軀?幾分鐘后,小刺竹根部的泥土開始松動、脫落,似乎很快就會被連根撥出。萬分危急之中,李金先拼盡全力大聲呼救,聲音在峽谷上空不斷地回響著。就在小刺竹快要被撥出的那一刻,突然一陣尖厲的呼嘯聲傳來,聲音由遠而近,隨后飛快掠過一群滇金絲猴。它們靈巧地迅速接近李金先,伸出毛茸茸的長臂抓住了他的雙手。這些勇敢的猴子一只拽著另一只的尾巴,像海底撈月一樣硬是將李金先拉了上來。
在落地的瞬間,李金先猛然發(fā)現(xiàn)領頭的正是肯松。他激動得跌跌撞撞地跑過去,抱住肯松淚如泉涌。而肯松也伸出手臂,不停地撫摩著李金先的背部,似乎有千言萬語要說出。
風停雨住后,拖拉機奇跡般地被沖到江邊,但泥石流已經(jīng)埋到了車幫。在肯松的帶領下,群猴又跳下來與李金先一起抱土搬石頭。經(jīng)過一個多小時的奮戰(zhàn),拖拉機終于被拉了出來。在李金先駕駛著拖拉機上路時,群猴才紛紛散去。他看見肯松走在最后,不時頻頻朝他回頭凝望,直到消失在叢林中。李金先不禁淚眼蒙蒙,心中涌起一陣陣熱浪。
經(jīng)歷了那場驚心動魄的歷險后,李金先對肯松又多了一份牽掛,如今他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準備一些肯松喜歡吃的食物,去探望肯松。每次看到李金先,肯松就會欣喜若狂,在李金先的懷里盡情撒歡兒。
2005年3月12日,當李金先再次去探望肯松時,欣喜地發(fā)現(xiàn)它的手里牽著只幼滇金絲猴。小猴子眨動著靈動的大眼睛十分可愛,肯松當爸爸了!
佛教常識:放生習慣并不始于佛教中國漢地放生的習慣并不始于佛教。《列子·說符篇》說:“正旦放生,示有恩也?!笨梢姺旯?jié)日放生,古已有之。而且《說符篇》中說:“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競而捕之。死者眾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過不相補矣。\’簡子曰:‘善!\’?!笨梢姴粌H有放生,而且有專門捕魚鳥以供放生的。
佛教提倡放生,首先是《梵網(wǎng)經(jīng)》中第二十不行放生戒說:“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yè)。”又說:“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金光明經(jīng)·流水長者子品》中說:“佛往昔為流水長者子救十千魚事?!薄峨s寶藏經(jīng)》卷五說:“沙彌救蟻子水災,得長命報緣。”漢地大規(guī)模放生始于天臺智者大師。時有天臺山麓臨海之民,舍扈梁六十三所為放生池。唐肅宗乾元二年(759),詔天下立放生池八十一所。顏真卿撰天下放生池碑。宋真宗天禧元年(1016),敕重修天下放生池。天禧三年(1018)遵式奏以杭州西湖為放生池。天圣三年(1025),知禮奏以南湖為放生池,于佛誕日為放生會。遵式《金園集》中有《放生慈濟法門》,知禮《四明教行錄》中有《放生文》,這都是放生儀軌?,F(xiàn)在通用的《放生儀軌》也是依據(jù)《金光明經(jīng)·流水長者子品》的大意編纂的。
把魚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