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譬喻佛門四眾弟子的修持,必須循序漸進,若是偷懶懈怠,不敬三寶,不修三學(xué),而欲不修預(yù)流、一來、不還三果,直步阿羅漢圣果,妄想超越修行階段,正如這個愚昧的富人一樣,為時人所嗤笑。
墮胎放生的好處和功德百喻經(jīng)
武漢放生有哪些地方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譯
寫在前面:
百喻經(jīng)佛教文學(xué)經(jīng)典,以譬喻宣揚佛法義理。全書從經(jīng)藏12部經(jīng)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頌,概稱“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詼諧機智,生動巧妙,文淺理深。
百喻經(jīng)卷上
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在鵲封竹園。與諸大比丘菩薩摩訶薩及諸八部三萬六千人俱。是時會中有異學(xué)梵志五百人俱。從座而起白佛言。吾聞佛道洪深無能及者。故來歸問唯愿說之。佛言甚善。
問曰。天下為有為無。答曰。亦有亦無。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無。如今無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無。故說或有或無。問曰。人從何生。答曰。人從谷而生。問曰。五谷從何而生。答曰。五谷從四大火風(fēng)而生。問曰。四大火風(fēng)從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風(fēng)從空而生。問曰??諒暮紊?。答曰。從無所有生。問曰。無所有從何而生。答曰。從自然生。問曰。自然從何而生。答曰。從泥洹而生。問曰。泥洹從何而生。佛言。汝今問事何以爾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問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樂。佛言。我今問汝。天下眾生為苦為樂。答曰。眾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見眾生死時苦痛難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見十方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樂。五百梵志心開意解求受五戒。悟須陀洹果。復(fù)坐如故。佛言。汝等善聽。今為汝廣說眾喻。
百喻經(jīng)10.三重樓喻
原典: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癡無所知。到余富家①,見三重②樓,高廣嚴(yán)麗,軒敞疏朗③,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財錢,不減于彼,云何頃來而不造作如是之樓?”即喚木匠而問言曰:“解作彼家④端正舍不?”木匠答言:“是我所作?!奔幢阏Z言:“今可為我造樓如彼?!?/p>
是時木匠即便經(jīng)地壘墼⑤作樓。愚人見其壘墼作舍,猶懷疑惑,不能了知,而問之言:“欲作何等?”木匠答言:“作三重屋?!庇奕藦?fù)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先可為我作最上屋?!蹦窘炒鹧裕骸盁o有是事!何有不作最下重屋,而得造彼第二之屋?不造第二,云何得造第三重屋?”愚人固⑥言:“我今不用下二重屋,必可為我作最上者?!睍r人聞已,便生怪笑,咸作此言:“何有不造下第一屋而得上者!”
譬如世尊四輩弟子⑦,不能精勤修敬三寶,懶惰懈怠,欲求道果,而作是言:“我今不用余下三果,唯求得彼阿羅漢果?!币酁闀r人之所嗤笑,如彼愚者等無有異。
注釋:
①余富家:其他富貴人家
②三重:重通層,即三層樓。
③軒敞疏朗:軒敞,高大寬敞;疏朗,空氣流通而明亮。
④解作彼家:會建造像那一家的房子。
⑤經(jīng)地壘墼:經(jīng)地,丈量地基;壘墼,堆砌磚塊、磚坯。
⑥固:固執(zhí),堅持的意思。
⑦四輩弟子:佛教用語。亦稱“四眾”、“四部弟子”等。即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等信眾。
源流:菩薩善戒經(jīng)載:譬如重樓四級次第,不由初級至二級者,無有是處,不由二級至于三級,不由三級至四級者,亦無是處。(大正藏第三十冊第一O一三至一O一四頁)
解說:這是百喻經(jīng)第10個故事,好高騖遠(yuǎn)的人總想一步登天,而實際是不可能的。任何事情,都必須腳踏實地,萬丈高樓從地而起。
大抵有基方筑室,未聞無址忽成岑。此則可與第四十四則欲食半餅喻比看。
來源:1、百喻經(jīng)注釋與辨析荊三隆邵之茜著
2、百喻經(jīng)注釋弘學(xué)注釋牦
3、網(wǎng)文
武漢太湖放生地點,武漢放生買魚去哪里買,簡單的放生儀軌及回向的內(nèi)容,請繼續(xù)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