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隨境轉還是境隨心轉,是修行或不修行的分界線。
不修行的人則心隨境轉,隨波逐流,追逐物質利益,生命層次趨于下旋。而修行者則是把心定在本性上,身雖入境,但心不受物質利益所誘惑,心卻不被境轉。
什么魚適合放生心若能定則境隨心轉。生命層次和生存環(huán)境皆趨于上旋。這正是千門萬法修心為要的根本原理。
如果從肉眼的角度來看,所有的人似乎都在人道,但這只是表象。如果從神識的角度來看,每個人的神識卻在不同之道。由于神識屬于陰性物質,其運行速度是超光速的,加上“唯心所現(xiàn),唯識所變”之原理,因此,平時貪心較重的人,其神識卻早已進入了餓鬼道;
平時瞋恚心較重的人,其神識卻早已進入了地獄道;平時愚癡心較重的人,其神識卻在畜生道;
相反,大徹大悟者,其神識已在佛道。
其神識已在餓鬼道或地獄道的人,神識昏昏沉沉,其深重的業(yè)障已超出了陽性大腦所控制的范圍。這種肉體雖在人道的人,在平時的許多方面都表現(xiàn)出迷惑昏沉之狀,甚至給他講一些人道中的普通道理他都難以接受。悟道之人不需用天眼,只用肉眼就可看的明明白白。同樣的道理,我們雖在人道中,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接受和弄懂佛理呢?
這類事情已經(jīng)過反復驗證,而且通過解救他的神識就可以將他從地獄道或餓鬼道中解救出來。因此,從這個角度來分析原理,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無論在哪一道并非指肉體,而是指心和神識。肉體雖在人道,但其神識卻可能在各道。例如,佛菩薩倒駕慈航來渡眾生,肉體雖在人或各道,但他們的心識卻始終在佛道上覺而不迷、如如不動。
(2)此理啟示我們,真正的解脫并非是肉體的解脫,而是心的解脫。肉體并非真我,因此,修行不是肉體成佛,而是心證到了真我本性而成佛。所以,那些執(zhí)著肉體享受的人,是不可能修成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