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回向冤親債主,就是化解你們之間的仇怨,讓你少得病。
6、回向的方法再放生后,心中默默發(fā)愿:將此功德回向給父母或冤親債主。
7、佛教倡導的放生,是隨緣放生。遇到將要被宰殺的動物,就要盡力救下來。如果說,今天是“木日”,遇到有水族眾生將要被宰殺,就不能救下來,那么這種放生的“慈悲”就是有條件的“慈悲”,而不是無條件的“慈悲”,這與佛教的精神是不相符的。
8、佛教里面講,觀一切眾生為如母有情。試想,如果我們的父母面臨戕害,我們還會去挑選“黃道吉日”、挑選“適合的日子”去救他們嗎?隨緣放生,放生的那天對于被救下來的眾生而言,就是它們的吉日,就是它們重生的日子。
9、只要放生13條性命,就可以消除罪業(yè)。如果多放,不限錢數(shù),當然是越多越好,時間也是越長久越好。但是放生的意義最重要還是在于長養(yǎng)悲心,就是培養(yǎng)自己的平等心和慈悲心,并保持這顆悲心恒常不退。佛菩薩度人都是靠著這顆平等心和慈悲心。
10、因大事因緣現(xiàn)于世間。如果能通過放生,懺悔自己的殺業(yè),保持這顆慈悲心,必然能和佛心相印。也因此才能念佛,憶佛,去佛不遠??梢?,放生確實是修行的方便法門和捷徑。但是卻沒有說時間有限制的。
二、成都周邊適合放生的地方有哪些
1、不用回向,念阿彌陀佛是不回向的法門,念其他的佛,修他法,要生極樂,必須回向,回向文回向偈一愿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fā)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大慈菩薩回向偈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極。我今大皈依,懺悔三業(yè)罪;凡有諸福善,至心用回向。愿同念佛人,感應隨時現(xiàn);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見聞皆精進,同生極樂國;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無邊煩惱斷,無量法門修;誓愿度眾生,總愿成佛道。虛空有盡,我愿無窮。虛空有盡,我愿無窮
2、所有的回向文都大同小異的。即使文字有差異,但宗旨都是一致的。
3、我們很多的師兄對回向一向做得不多,所以重點為大家簡述一次,這樣能夠幫助大家在平時念佛、誦經(jīng)、持咒、放生時能夠獲得更大的功德和福報。
4、回向是佛教非常重要的一種修行功夫。所謂“回向”,就是將自己所修的功德,不愿自己獨享,而將之“回”轉(zhuǎn)歸“向”與法界眾生同享,以拓開自己的心胸,并且使功德有明確的方向而不致散失。很多人對回向不理解,老以為我這一樣東西本來是我的,結(jié)果給了別人,那豈不是我越來越少了?其實這是世俗對回向的理解錯誤?;叵虻恼嬲脑砭腿缡帜靡桓灳嫒ヒ计渌南灎T,不但原來的蠟燭本身的光亮未曾減弱,反而和其它蠟燭的光光相照,而室內(nèi)更為光明、更為明亮。所以,回向愈多,不但自身的功德未曾減少,而且能利益更多的人,功德也就更為殊勝。
5、因此,念完經(jīng)書啊、放完生啊等的活動以后,一定不要忘記做回向,回向有兩種,一是大回向,也就是回向給法界眾生的,二是小回向,回向給你指定的人或眾生的,二者合起來做,受益很大(所謂的“大小”,實際上并無大小,都是平等的,都是名相,不需要太過于講究):
6、愿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
7、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8、若有見聞者,悉發(fā)菩提心。
9、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10、弟子某某某,愿以本次持誦___經(jīng)____部的功德回向給某某某(您希望回向者的姓名)、某某某(你順帶回向的親人、朋友等的姓名,回向的人越多,功德越大)累生累世的冤親債主,愿他們業(yè)障消除、離苦得樂,弟子某某某真心求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