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第三種方案誕生了:大家推選一個最老實、最厚道的法師主持分粥。頭兩天還算公平合理,分粥均勻,人人的碗都一樣滿,大家挺高興的;但是好景不常,沒過幾天,發(fā)現(xiàn)平時和他關(guān)系最友好的法師碗里的粥較多,而他自己的粥也多;因此,這個方案也是不行的,只好再次被推翻,重新尋找更好的方案。
第四個方案應(yīng)運而生:一個人分粥,一個人監(jiān)督。開始時很順利,分粥平等,皆大歡喜。三天之后就露餡了分粥的法師與監(jiān)督的法師意見分歧,先是吵架,接著惡罵,最后動手打起來,就連粥勺子也當(dāng)做武器掄起來了,結(jié)果頭破了、流血了,鍋里的粥都撒了,大家都喝不上,五個法師餓肚子了!
無奈之下,又想出了第五個方案:每個人輪流值日分粥,要求分粥者分完給別人最后才分給自己。分完粥后,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五碗粥是一樣多的,不存在誰多誰少的弊端了。這種方法分粥,人人認可,大家都感覺到:公開、公平、透明,沒有偏差,沒有意見,沒有私弊;而且開始反省到“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處不易”,寺院的糧食很多時候都得依靠十方來供養(yǎng),如果心存自私的想法,所謂“三心未了,滴水難消”,又怎對不得起師父、對得起齋主?從此大家也就少計較、多做事,一團和氣了。
世人、世事就是這樣,凡事先考慮別人才考慮自己,把別人放在前面,把自己放在最后面──把“自我”放低、放下,自然能逐漸減輕甚至是消除自私、自利的想法和做法,如此,所有的紛爭、分歧自然也就消失,不但僧團內(nèi)可行,社會團體、組織里亦復(fù)如是;有了既定的方案、規(guī)范,就能使人人循規(guī)蹈矩,有所遵循,避免矛盾,免生是非。小至一個家庭,一個小區(qū),一家企業(yè);大到一縣、一市、一省,甚至一個國家,有了合理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guī),自然能夠健康有序地發(fā)展,從而達致和平世界、和諧社會的最高目的。
相關(guān)新聞:
放生有什么意義,杭州放生魚去哪里,北京冬季河里適合放生什么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