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放生是從戒殺而衍生的,也可以說【戒殺的進(jìn)一步必定是放生。戒殺僅是止惡,是消極的善行,放生救生才是積極的善行;如果僅僅止惡而不行善,不是大乘佛法的精神?!恳虼嗽谥袊?,從北齊蕭梁以來便提倡斷肉食、不殺生,且放生的風(fēng)氣也從此漸漸展開,從朝廷以至民間,由僧眾而至俗人,都以素食為尚。歷代政府為了表示推行仁政,年有數(shù)日也定期禁屠;而從中央以至地方,或者為了祈雨禳災(zāi),也都有放生禁屠之舉。如梁武帝就曾下詔,禁止屠殺生命以祭祀宗廟;梁代慧集比丘自燃兩臂,游歷諸州,以乞化所得贖生放生;隋天臺智顗大師發(fā)起開筑放生池,為被放的魚類講金光明經(jīng)和法華經(jīng),又購買各類糧食飼予魚鱉;陳宣帝時,敕國子祭酒徐孝克撰寫天臺山修禪寺智顗禪師放生碑文,這是中國有放生池及放生會記載的開始。此后由唐至宋及明,無不盛行放生。如唐肅宗時,刺史顏真卿撰有天下放生池碑銘并序。宋朝的遵式及知禮兩位大師,也極力提倡放生。
明末蓮池大師云棲袾宏,是歷代高僧之中提倡放生最積極的一位。他在竹窗隨筆中有如來不救殺業(yè)食肉齋素等文,又在竹窗二筆中寫有衣帛食肉戒殺延壽放生池醫(yī)戒殺生因病食肉等篇,在竹窗三筆中也有殺生人世大惡殺生非人所為人不宜食眾生肉等文,鼓勵戒殺放生。除了素食的文字之外,他也寫了放生儀及戒殺放生文,以備大眾于放生時對所用儀式有所依準(zhǔn)。在現(xiàn)代人中,有弘一大師書、豐子愷畫的護(hù)生畫集計六冊;另有一位蔡念生運辰居士,一生提倡戒殺放生,他編集了歷代有關(guān)動物也有靈性和感應(yīng)的故事成為一書,名為物猶如是。
為您代放生鯽魚、鯉魚、甲魚、泥鰍、黃鱔、螺絲,放生結(jié)束一對一發(fā)送放生視頻,如親臨現(xiàn)場,敬請放心。湖北打完胎都要放生嗎,養(yǎng)殖甲魚放生能活嗎,放生的詞句佛教,北京適合貓放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