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將系解脫(圣教一子續(xù))擱放在所放生命的頭上加持也十分重要。凡是系解脫接觸過的那些生命,很快就能夠成佛。也許有人會有疑問,它自己不修行,也沒有人給它傳法,為什么僅僅將系解脫系在身上或接觸以后就能夠解脫呢?這就是佛度化眾生不可思議的一種方便。
也許還有人會問,佛既然有這樣的方便,那為什么不用這種方便來度一切眾生呢?經(jīng)書上有記載,這些眾生遇到系解脫、聞解脫,也有前世的因緣。前世的因緣是怎么一回事呢?譬如一個人現(xiàn)在學大圓滿、學密乘、聽《圣教一子續(xù)》等等,也有可能因不好好修行或犯戒而墮落。在惡趣里流轉(zhuǎn)很長時間,最后度化他們的方法不是顯宗的法,而是以密宗最殊勝的法,輕輕松松讓他們得解脫。因為他的前世已經(jīng)有了很好的緣分,這些眾生本身具有這樣的福報,所以它才會遇到這樣的法,不是所有的眾生都有此福德。這些叫作法布施。
法布施特別重要。如果有人告訴我們,今天整個魚市場的生命,要么你既不能念一句佛的圣號,也不能喂甘露,統(tǒng)統(tǒng)送給你,讓你去放生;要么你可以給它們念咒,喂甘露丸,擱系解脫,但不賣給你。面對這種情況,該如何選擇呢?一定選擇后者。
從近的角度來看,如果將成千上萬的生命拿去放生,使它們避免死亡的痛苦,其意義不言而喻。在面臨死亡的時候,賦予它新的生命,決不是給它一些錢或其他的東西所能夠比擬的。比如說,當我們即將被殺的時候,有一個人來救我們好呢?還是給我們很多錢好呢?道理可想而知。如果自命都難保,拿錢來干什么呢?后人也不可能用我們身后遺留下來的錢為我們超度,所以錢沒有用,挽救生命當然很重要。
但眼光再放長遠一點看,則是法布施更為重要。為什么呢?因為,雖然他們將這些魚送給我們放生,可以免去這些生命一次死亡的痛苦。但是,如果不能給它念佛等等,就沒有辦法真正利益它,僅僅是放了一條生命而已。它以后去干什么就很難說,如果是肉食動物,還不如讓它在聞聽佛的名號后死去,既可以為它種下善根,還可以讓它停止造作惡業(yè)。
世間人都非常向往長壽、富?;蚓哂猩裢?,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些對一個修行人或?qū)σ粋€眾生來說,究竟是好是壞,也是很難斷定的。
大家都知道提婆達多,如果提婆達多沒有神通,就不可能造兩個無間罪。正因為他有了神通,才能收伏那個國王。國王覺得這個人非常了不起,也就對他言聽計從,兩個人串通一氣,才會造作很多無間罪。
關于長壽,也有一個公案:阿底峽尊者的一個弟子,因參與村子里的糾紛,死的時候犯了戒。聽到消息后,阿底峽尊者很傷心地感慨道:“我那弟子早死三年還是一個三藏比丘?!边@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早三年他死去,還是一個持戒清凈的比丘、學識淵博的三藏法師,但三年后卻判若兩人。
所以,壽命長也不一定有益。有些眾生壽命長了反而會因此而造很多惡業(yè)。
前段時間網(wǎng)絡上也有人問,有時候我們在市場上或其他地方,會遇到一些即將被宰殺的生命,要買它們也沒有那么多錢,該怎么去饒益它們呢?很簡單,給它們念佛。如果隨身帶了一些清凈的甘露丸,就喂給它們;如果沒有,則佛號、咒語隨時可以念。佛號、咒語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念了一定會對它們有利。
比如,我們經(jīng)常念釋迦牟尼佛的心咒“達雅他,嗡牟尼牟尼瑪哈牟尼耶梭哈”。往昔僅僅依靠這句圣號,就成就了無量的佛陀。這一點在很多經(jīng)書上都有記載。
念佛號、咒語的時候,發(fā)心是很重要的,不能有自私心。無始以來,我們的自私習氣很濃厚,如果給它們念佛只是為了自己的健康、長壽,這不是大乘佛法。但無論如何,念總比不念好。藏文儀軌里有一些特殊的法布施,漢文儀軌里沒有,但念緣起咒也可以代替。放生的時候,即使是放一條魚,也必須要念。因為這樣念佛之后,很多眾生就能得到解脫。
另外,念佛的時候還要合掌。為什么要合掌呢?《極樂愿文》解釋里講過,合掌是為了向阿彌陀佛表示恭敬,為了祈禱阿彌陀佛。合掌一次也可以遣除很多大劫的業(yè)障,所以要合掌。要一心一意觀想我們替這些生命合掌,替這些生命念咒、念佛的圣號。這樣,它們就能夠得到這些功德,就能夠清凈很大的業(yè)障,就能夠很快成就。這一點非常重要。
放生的數(shù)量當然是越多越好。小體積的動物,身體沒有那么大,有限的錢就可以買很多,不但可以救很多生命,而且也可以讓它們得到解脫。但放大體積的生命,比如牦牛、綿羊還有鰱魚等等也有很多好處。因為身體越大,死的時候痛苦也越大,這是我們現(xiàn)量可見的。我們使它們避免了很大的痛苦,所以功德也很大。這些在經(jīng)書上有記載,《俱舍論》中也講過。譬如殺一只螞蟻和一頭牛,罪過哪個大呢?本來兩個都是畜牲,但小蟲子死的痛苦,相對而言沒有牦牛被殺的痛苦大。牦牛、綿羊之類,因為身體較大,死的時候痛苦也很大,所以,殺害它們的罪過相對而言也要大一些。
放生的動物,我認為泥鰍最理想,因為它死的方式很殘忍,身體也比較適中,幾塊錢可以買到很多。但也要視當?shù)厍闆r而定,不一定非要放泥鰍。
學習大乘佛法剛剛起步的人,弘法利生的事業(yè)就是這個。佛住世時一轉(zhuǎn)法輪,現(xiàn)場有幾百幾千的眾生成就阿羅漢的果位,幾百幾千的眾生發(fā)無上菩提心等等,但是我們卻做不到。我們現(xiàn)在只有根據(jù)自己的能力,每月積攢十元、五元或兩元、一元,過段時間拿來放生,這是我們能做到的,這就叫作饒益眾生,就是法布施。
財布施:
密宗里有一些儀軌,比如專門喂魚鳥的儀軌:在米飯里加一些咒語、甘露等等進行加持,里面不能有血肉。我們平時沒有這樣做,但這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就是剛剛講過的法布施。
以上所講的就是布施波羅蜜多。
第二、持戒
持戒可以分兩種。第一是持守小乘不傷害眾生的戒律;第二是持守大乘利益眾生的戒律。
如何具備呢?要盡量想辦法,在放生的過程當中,不讓動物受傷。魚從筐里跳到筐蓋上面或地上時,身體有可能會受傷。平時比較常見的是,很多人抓起來就扔到河里。這樣不對,除了鳥類之外,抓起來就扔會給動物們帶來很大的恐懼感,其精神會因此而受到極大的傷害。如果這樣做,下一世我們就有可能成為精神不正常的人,所以不能這樣扔,而要在將它抓住以后,輕輕地放回筐里。在沒有念經(jīng)、沒有放甘露丸之前,盡量不要放。如果在沒有念經(jīng),沒有放甘露丸,系解脫也沒有擱在它們頭上之前就放了,對這些生命來說就是很大的損失,所以不能放。
放生的行為也斷除了一些罪過。以放一條魚為例:第一,魚市場的老板如果把這條魚賣給餐館,他就有殺生的罪過,我們買下來以后,就免除了他的罪過;第二,如果我們不買這條魚,餐館里的廚師就會殺它,我們買了以后,就免除了廚師的罪業(yè);第三,餐館里那些吃魚的人,也有殺生的罪過,我們買了以后,就斷除了第三個殺生的罪過。至于抓魚的農(nóng)民在抓魚的時候,因為不知道是要放生還是殺生,所以不一定能免他的罪過,但其他的三個罪業(yè)都可以消除。放生的時候,盡量不要傷害那些放生的動物或是其他人的心,這就是利益眾生。
這樣的放生就是持戒。
第三、忍辱
在放生的時候,也會遇到一些困難。譬如嚴寒酷暑、身體勞累、蚊蟲叮咬以及別人的刁難等等,遇到這些外境時,要觀想這是很好的消除自己罪業(yè)的方法,或按《入菩薩行》里講的自他相換,即由自己來替一切眾生承受這些痛苦。雖然是一些小的痛苦,但若能這樣觀想、這樣思維,也可以積累很大的資糧。所以,要安忍身體上的一切艱難困苦。如果遇到別人制造違緣,也不能與人爭吵,生起嗔恨心,要忍受別人的無理取鬧。這些就是忍辱。
第四、精進
精進是對修法有歡喜心。在放生的時候,應該是每個人都對放生有歡喜心的。若有歡喜心,就具備了精進。
第五、禪定
禪定如何具備呢?有人認為,禪定就是打坐,我們也沒有打坐,這不可能具備吧?實際上,這也可以具備。經(jīng)書上有記載,講經(jīng)說法或做其他善事,都可以具備禪定。譬如說法的時候,如果能認認真真講,不胡思亂想,這就是禪定;放生的時候,念經(jīng)的時候,如果能一心一意去想,認認真真去放,這就是禪定。如果在念經(jīng)的時候,口中雖然在念,心里卻想著另外的事情,這就是散亂,就不具備禪定。禪定是心平靜下來的一種狀態(tài)。放生的時候,一心祈禱佛陀或?qū)@些生命發(fā)慈悲心,這就是禪定。
第六、智慧
如何具備智慧呢?放生的時候,知道這樣做是大乘佛法,這樣做有善根,這樣做可以使很多眾生都得到利益等等,而且要為這些眾生念誦經(jīng)文、佛號、咒語,這就具備了智慧。如果再完善一點,在放生的時候,要觀三輪體空,要知道自己、被放的生命、放生的活動這三個都是如幻如夢的。如果有這樣的見解和證悟,那自然是智慧。如果沒有這樣的見解,則剛剛所講的那些,也屬于智慧。
這樣放生,就具備了六度。如果能以加行發(fā)心、正行無緣、回向菩提的三殊勝攝持,放生就是非常殊勝的善行。
每一個人從無始以來到現(xiàn)在,殺生的罪過無窮無盡。不要說無始以來,就是這一世,從出生到現(xiàn)在,殺生的罪過也有很多,足夠?qū)⑽覀冓s向地獄,放生就是最好的對治力。同時還要發(fā)心:從此以后,決不故意去殺害眾生!如果有這樣的決心,則一定能夠清凈殺生的罪過,這一點毋庸置疑。如果不能這樣下決心,也可以選擇部分生命。譬如說從今天起,生生世世不殺蛇或不殺泥鰍,若能這樣發(fā)誓并且放生,就可以清凈我們無始以來到現(xiàn)在殺蛇、殺泥鰍的罪過,但殺其他生命的罪過卻不能清凈。
如果我們發(fā)誓:從今天起,我不殺恐龍。這樣發(fā)誓有沒有意義呢?很多人都認為,恐龍你想殺也殺不了,這沒什么意義。但不是這樣,這也有意義。有什么意義呢?這種動物曾經(jīng)存在過,所以我們以前肯定殺過。現(xiàn)在這樣發(fā)誓,雖然其他的殺生罪過不能清凈,但殺恐龍的罪過是能夠清凈的。如果能夠發(fā)誓所有的生命都不殺,那么,殺所有生命的罪過都可以清凈。如果能針對某種特殊的對境發(fā)誓不殺生,那么,殺這種對境的罪業(yè)就能夠清凈。
放生是清凈殺生罪業(yè)最好的一種對治方法。但是,如果僅僅為了清凈自己的罪障而去放生,雖然罪業(yè)可以清凈,但這不屬于大乘佛法。將放生作為自己清凈殺生罪業(yè)的對治力,還是發(fā)大乘的菩提心,全由自己選擇。
包括釋迦牟尼佛在內(nèi)的過去世無量的佛陀,在當初發(fā)菩提心的時候,都發(fā)誓要度化一切眾生,當一切眾生成佛之后自己才成佛。但在我們尚未成佛之時,他們卻已經(jīng)成佛了。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釋迦牟尼佛等違背了自己的誓言呢?不是。佛的悲心廣大,所以這樣發(fā)愿。也正因為他的發(fā)愿非常偉大、非常殊勝,所以才能很快成佛。而我們時時刻刻都在考慮一己私利,所以至今還在輪回里掙扎。由此可知,是否能夠成佛,一切都取決于自己的發(fā)心。
個人放生最簡單方法烏龜有些人認為,魚市場的生命多如恒河沙,我們買的只是其中小小的一部分,僅僅其中用于宰殺的泥鰍也是買不完的,這樣的放生究竟有多大意義呢?所以就很失望。
想解救所有的生命,不要說我們,即使佛也無能為力。佛也只能度化有緣的眾生,面對無緣的眾生,佛也無可奈何。放生也是這樣,即使你富如帝釋天,也買不完所有的生命。因為眾生是無邊無際的,佛度化眾生也有鞭長莫及的時候,我們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只有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眾生。
每一個參加放生的人,都能得到同樣的善根,這在經(jīng)書里有記載。譬如,我們一百個人去殺一個人,這個罪過不是我們一百個人分,而是每一個人都有殺一個人的完整罪過。行善也是這樣,譬如說,一百個人去放一條生命,每一個人都有放一條生命的功德,而不是這一個功德由一百個人分。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放了幾個億的生命,參加放生的每一個人都能得到這份功德。這種善法本身就不可思議,如果再加上如理如法地發(fā)心和回向,功德就更不可思議,就一定能夠清凈我們所有的罪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