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因為接踵發(fā)明大批的敦煌手抄經卷,大藏經的經書總量還在增長中。
兩、藏文大藏經
鯉魚放生有什么意義躲文大躲經是公元7至8世紀,釋教傳入西躲后,由梵文和華文典范中漸漸翻譯構成的。到9世紀時編輯了《丹噶目次》,共收集約700種20個門類的大乘釋教典范。13世紀之前全是手抄本。公元1313年雕版印刷了第一部躲文大躲經,今后連續(xù)出書了11種版本。躲文大躲經關鍵分為三部份:正躲(甘珠你),包含經躲、律躲和密咒;副躲(丹珠你),包含論躲和贊揚、經釋、咒釋;雜躲(松棚),主如果躲、蒙釋教徒的著作。最齊的官刻躲經是1683年開雕的北京版,收集甘珠你1055部,丹珠你3962部,松棚945部。躲文大躲經中關于密宗的闡述比華文大躲經要齊,別的尚有很多關于天文、文法、詩歌、美術、邏輯、天文、歷法和醫(yī)藥等方面的著作。
據統(tǒng)計,藏文大藏經(德格版)共收釋教經書4569種。
三、巴利文大藏經
臺灣取日本釋教界通稱的南傳大藏經,是指錫蘭上座部所傳之巴利文大藏經,又作巴利三藏,為初期釋教典范的結集,建立最遲之年月被推定為公元前兩至一世紀。
日本于1935年-1941年,由高楠博士功勞留念會將巴利圣典協(xié)會出書之巴利三藏翻成日文出書,名為南傳大藏經,1952年巴利圣典協(xié)會連續(xù)出書巴利三藏用語索引。臺灣于1990年-1998年間,由高雄元亨寺漢譯南傳大藏經編譯委員會,自巴利文原典翻譯成中文,發(fā)行漢譯南傳大藏經。尚有泰語和僧伽羅語等譯本。傣文大藏經源于巴利文大藏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