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我想說:
假如你想解救自己,假如業(yè)障障礙你不愿意修行,不愿意讀經(jīng),那就放生吧,放生不僅是解救我們自己,更重要的是解救我們生生世世的父母眾生!
相信在善根的培植下,終究有一天,你會發(fā)現(xiàn):我們吃的、我們殺的,都是生生世世的父母!
我們平時學(xué)習(xí)佛經(jīng)的時候要對自己充滿信心,同時還要對佛菩薩充滿信心。我們可以去多多的參加一些放生或者是施食的活動。
好生之德蕭遙欣,南齊曲江公,齊宣帝的哥哥,學(xué)問淵博,仁慈愛物。七歲時出游郊外,看見一群小兒用彈弓打鳥,心中不忍,便勸解道:“游戲有多種,為何要玩這種殺生害命的游戲呢?鳥兒自由地在空中飛翔,于人有何妨礙?”眾小兒被他的話所感動,收起彈弓。
齊明帝蕭鸞入宮輔佐宣帝時,蕭遙欣也參預(yù)政務(wù),凡他所舉薦,都恰得其人。
蕭遙欣去世后,皇上賜謚號為康公。
蕭遙欣的兒子蕭畿,天資聰穎,十歲就善作文章,家中兄弟十人,彼此和睦,互相謙讓,為世人所稱羨。沈約見了蕭畿的文章,稱嘆說:“康公有這樣才智出眾的兒子,都是他生平積善的緣故啊?!?/p>
蕭畿官至尚書左丞,晚年專志佛教。蕭畿的兒子蕭清也很有文才,就任永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