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如何即幻離幻
于是普賢菩薩⒈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為此會諸菩薩眾,及為末世一切眾生,修大乘者,聞此圓覺清凈境界,云何修行。
世尊!若彼眾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還修于幻?
(普賢菩薩問:身心既如幻,能知亦是幻,將幻還除幻,何必要修幻?)
若諸幻性一切盡滅,則無有心,誰為修行?云何復(fù)說修行如幻?
(普賢菩薩問:身心是幻,幻滅盡時,何有身心?誰來修行?)
若諸眾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脫?
(普賢菩薩問:不修行的眾生,常在幻化生死,不識如幻境界,妄心怎得解脫?)
愿為末世一切眾生,作何方便漸次修習(xí),令諸眾生永離諸幻?
(普賢菩薩請問修行離幻的方便法門。)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fù)始。
爾時世尊告普賢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xí)菩薩如幻三昧,方便漸次,令諸眾生得離諸幻,汝今諦聽,當(dāng)為汝說。
[注解]
⒈ 普賢菩薩 體性周遍曰普,隨緣成德曰賢。是普行妙德的化身。
觀輝獻(xiàn)上戲說如幻三昧一首
甚深三昧,更有玄妙,自心不動,忽然幻生。山河大地,天上宮闕,蓬萊仙境,莊嚴(yán)佛土,一一顯現(xiàn),歷歷分明。行者是時,置身其中,十方諸佛,手灌其頂。眼前境象,盡皆如幻,是善境界,勿作圣證。
魔王波旬,面目善變?;蜃鞯坩?,以榮華誘?;蜃髅琅?,以欲勾牽?;蜃児碜?,鉤汝魂魄?;颥F(xiàn)羅剎,吸人精血。貪魔淫魔,鬼卒羅剎,魑魅魍魎,妖精鬼怪,皆從心生,實為心魔。知其是妄,自心不動,一切魔事,即時消歇,當(dāng)下見性,魔變成佛。
若入極靜,心中安祥,忽然眼前,海闊天高。身披彩霞,遨游太空,諸天佛剎,盡在心中?;蛞娔δ幔髁翆氈?,孔雀文彩,燦爛輝煌。大日當(dāng)空,光芒耀目,此情此景,樂也融融。如幻境界,不可思議,仍非圣證,切莫貪戀。
起幻觀幻,即幻離幻,阿鞞跋致,永不退轉(zhuǎn)。往生東方,阿閦佛國,乃得覲見,不動如來。不生不滅,永斷煩惱,一生補處,自由自在。往生西方,彌陀凈土,極樂世界,即是天堂。若東若西,本來無二。不動如來,無量壽佛,俱自心作,俱自心是。若從他求,如覓兔角。
如來非幻,亦非異幻。如幻三昧,幻象萬千。攀緣幻境,即成心障,離幻不動,便見如來。
時,普賢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善男子,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⒈。猶如空華,從空而有?;萌A雖滅,空性不壞⒉。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⒊。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fù)如是。是故幻滅,名為不動。
[注解]
⒈ 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有漏法皆從性凈真心而生。如來離相,才能圓證。非空非有,染而不染,說是圓覺妙心。
⒉ 幻華雖滅空性不壞 人們的幻心,即人們的妄想心。此句比喻,妄想心隨幻相的生滅而生滅。人們的圓覺之性,像虛空一樣,不會因幻相的生滅而被破壞。
⒊ 覺心不動 圓覺之性不動。
善男子,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yīng)當(dāng)遠(yuǎn)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由堅執(zhí)持遠(yuǎn)離心故,心如幻者,亦復(fù)遠(yuǎn)離,遠(yuǎn)離為幻,亦復(fù)遠(yuǎn)離⒈,得無所離,即除諸幻,譬如鉆火,兩木相因,火出木盡,灰飛煙滅,以幻修幻,亦復(fù)如是,諸幻雖盡,不入斷滅⒉。
東莞烏龜放生地點公布[注解]
⒈ 遠(yuǎn)離為幻亦復(fù)遠(yuǎn)離 應(yīng)當(dāng)遠(yuǎn)離一切如幻的虛妄境界,堅持遠(yuǎn)離自己的幻心,想著“我要遠(yuǎn)離”,這個“我要遠(yuǎn)離”的想法也是幻心。還要遠(yuǎn)離這個幻心?!耙h(yuǎn)離這個幻心”仍是幻,還要遠(yuǎn)離。遠(yuǎn)離遠(yuǎn)離復(fù)遠(yuǎn)離,直到無所離,才能滅盡一切幻。
⒉ 諸幻雖盡不入斷滅 一切幻滅盡,并不是沒有幻相再生。實質(zhì)上,是像鉆木取火一樣,以木鉆木。即是在面對幻相之中,即幻離幻?;孟嗳栽冢眯牟簧?。外道不懂此中奧秘,以為六識泯滅以后,什么都沒有了,這是外道的斷滅論。
善男子,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離諸幻。
(世尊結(jié)答:面對如幻境界,沒有什么方便法門,也沒有什么漸次可言。只有“知幻即離,離幻即覺”八個字。這就是世尊送給修禪者的金玉良言。)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普賢汝當(dāng)知,
一切諸眾生,無始幻無明,
皆從諸如來,圓覺心建立。
猶如虛空華,依空而有相。
冬天可以放生河蝦嗎空華若復(fù)滅,虛空本不動。
幻從諸覺生,幻滅覺圓滿,
覺心不動故。
若彼諸菩薩,及末世眾生。
常應(yīng)遠(yuǎn)離幻,諸幻悉皆離。
如木中生火,木盡火還滅。
覺則無漸次,方便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