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14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fā)表演講,指出“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fā)展的重要動力”,肯定了佛教傳入中國對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作用。佛教從誕生之日起,其慈悲的精神一直帶給人類的就是和平,這也使得佛教成為了國際性的宗教,成為了連接不同民族和國家的精神紐帶,也成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9、回顧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玄奘大師的地位可謂無與倫比。他集中印兩國文化大成于一身,以一人畢生之所學架設起溝通兩大文明的橋梁。大師之所以成就了這樣一番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文化偉業(yè),有其獨有的精神品格作為支撐,那就是:以法化人而非以力服人,凈心求法而非染心逐利,濟世度人而非自我實現(xiàn)。
10、今天,整個人類所共同面臨的世界性危機,已經(jīng)將人類自身緊密地連接為一個命運共同體。中國政府因應時代的召喚,高瞻遠矚地提出了“一帶一路”的偉大構(gòu)想,謀求全人類的共同發(fā)展。因此,當代中國佛教也應承擔起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新的貢獻,為人類文明的歷史進程發(fā)揮更為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