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太守感念佛法,以自利利他為大愿,愿天下人人都能獲得戒殺放生的福報,但又深恐不能人人全信。因此特寫放生錄書后一文,次第闡明儒家不殺生的道理,然而對于感應入夢一事,卻未提到,這對于立言原則,云端佛學,固然確當,但于喚醒世人的心意,或有未能全盡。故在此詳細補充述說,使世人明白感應的道理,并不是荒誕虛幻的。
放生一般在什么時間近世風俗奢侈靡費,朋友之間,無故常設宴席,互相應酬,每有宴客,肯定是殺生吃肉,惟有歸安張?zhí)m渚中丞(巡撫),獨守殺戒。從前張中丞鎮(zhèn)撫武漢吳縣時,曾作戒殺文注釋普勸官吏百姓。當時有官吏議論說:“大臣辦理政治,應以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為懷,對于動物小小的仁慈,似非當務之急?!北姽倮袈犃?,認為有理,因此對戒殺不免疑惑而生退心,只有屠太守正色說:“自古以來,惟有仁愛百姓的官吏,才能愛護物命,從未有愛護物命而不仁愛百姓的官吏。我等應當學習張中丞仁民愛物,才是正確的作風,怎能疑惑不決呢?”屠太守有此見地,是因其篤信戒殺,已經(jīng)多年。又聽說屠太守的先父,年近中年得子,即立愿戒殺放生,希望其子能以文學科舉顯明于世。屠太守果然以翰林出身,如今又在病中感大士應夢,其福德種子是有其來歷的。但愿世人觀覽他勸解殺生的文章,人人勉勵遵行,就能慈化風行,天下太平和諧,對于世道既有裨益,而于個人文學科名,以及消災延壽,種種善報,也好似如響應聲,有感必應,絲毫不爽。
【后注】在佛教的基本五戒之中,殺戒首沖其一,從中不難看出佛教對戒殺的重視。殺生造的惡業(yè)越大,反之放生積的功德就越高。所以行善放生是改造命運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yǎng)慈悲心的重要方法。
武漢晚上能不能放生魚,放生黃鱔的真實功德,放生泥鰍魚前要說些什么的內(nèi)容,請繼續(xù)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