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放生一條鯉魚的功德,不僅僅是一條命,還有媽媽肚子里的魚卵。
4.鯉魚自古以來就是好運的象征。因為鯉魚的“鯉”字和“利”字是諧音,老百姓喜歡在春節(jié)的時候在家里養(yǎng)鯉魚,據(jù)說“家家受益”。記得兒童游戲中有“放生大鯉魚”的游戲,真正放生鯉魚始于唐代。唐朝皇帝姓李,鯉魚與李諧音,皇帝嫉妒,就把鯉魚改名為“紅公”。當時朝廷還頒布法令,規(guī)定鯉魚抓到必須放生,全國禁止吃鯉魚。誰賣鯉魚,誰就要受罰,打60板。
5.鯉魚成了指定要放生的東西。中國古代傳說,一條吉祥魚躍過龍門,幻化為龍,龍首鯉魚身,鯉魚攀龍門,化為龍。這其實是一個鼓勵年輕人逆流而上,躍上龍門的比喻,這樣魚就可以變成龍,而魚躍過龍門,就意味著可以在晴朗的藍天中獲得道路,改變翱翔的意義。
6.母親節(jié)放鯉魚是因為肚子里有幾百萬個魚卵。母親愛孩子,用柔弱的身體包裹孩子的生命。母親節(jié)是他們偉大的見證!
7、因果循環(huán),人帶著“因緣”來到世間,因緣就是因緣,有人來報恩,有人來討債。這些都是不同的因緣。放下就是放下我們的業(yè)障,我們這輩子做的事也決定了來世的“業(yè)障”。無論業(yè)障有多深多重,只要我們經(jīng)常放下,這就是放下自己。放下,就是放下你愛的人。
8.人不可能只有這一生。如果沒有昨天,怎么會有今天?人來自過去的輪回。在這一生中,當業(yè)力成熟時,他們會遇到過去的朋友和敵人。這種復(fù)雜的關(guān)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我不能肯定地說。在我的前世,我是你的母親。很可能這輩子遇見你的時候,是以另一種“色體”出現(xiàn)的,比如鯉魚。作者有一個朋友是飛機駕駛員。有一次我們吃飯時,看到一只貓頭鷹。貓頭鷹的眼睛非常悲傷。當它看到飛行員時,它立即嚎啕大哭。朋友沒注意就走了。當他離開時,貓頭鷹用頭撞籠子。我告訴他,“那個小動物是你以前的朋友!」
9.人來到世上,頭在頭頂,腳在地上,良心在心里。成佛成妖也是一念之差。有人殺魚,有人放生,師傅領(lǐng)進門,修行在自己,功德也在自己。放生就是用獵人的血汗錢從他們手中買下垂死的生命,然后給他們念佛經(jīng)。這種功德很高!眾生執(zhí)身,物愛命。自然界的生物會用保護色來躲避傷害,人類也有遇險求生的本能。沒有任何眾生是不怕死的,所以動物死的時候,眼睛里流露出絕望的悲傷。這個時候,他們渴望遇到一個好心人來救他們!每次我被放出來,熊杰大師都會先祭拜海龍王, 并請謝開門接回弟子。放出來的時候,我也會去地藏王殿磕頭。作為玄學(xué)家,我可以預(yù)知生死,解脫就是由死轉(zhuǎn)輪回,轉(zhuǎn)乾坤。但是放生不是人類對動物生命的施舍,而是信徒放生時所持有的心態(tài)。在釋放的過程中,生與死的界面很薄卻不空。有信徒在熊老師的指導(dǎo)下小心翼翼地將鯉魚放入河中,讓它們的母親排出卵。他們救的不是一條鯉魚,而是千千的命。一些信徒被附身,從高空把鯉魚扔進河里。他們的習(xí)性與《般若經(jīng)》相去甚遠,讓魚的“重生之樂”瞬間消失。這個“放”和“扔”種下了不同的“因”,造成了不同的后果。這次放生殺死了17個鯉魚菩薩, 阿彌陀佛!信徒們一度質(zhì)疑為什么我們的“放”變成了“殺”,更有好辯的人在佛陀的善行上加了一些謊言。對于玄學(xué)家來說,人生無常;對佛教來說,生命包含因果要素。如果我們放一百條魚,只要我們表現(xiàn)出慈悲心,做好儀式,即使它們以后再遭遇不幸,也是天。如果一條魚在放生過程中死亡,我認為是這樣的。在生命終結(jié)之前,我可以聽佛經(jīng),在恩人面前微笑,在祝福的聲音中死去。就算四肢不動,我也已經(jīng)脫離苦海,死了!但是,放生者不能對放生生物粗暴,使其死亡,那樣會化為塵土,危害家人!
10.在宋徽宗宣和年間,有一個名叫楊旭的富商。28歲那年,夢見一個神人對他說:“你十天后就要死了。但你可以拯救一萬條生命,避免死亡?!睏钚裾f:“在這短短的十天里,挽救一萬條生命,實屬不易。”神人說:“佛經(jīng)上說,沒有經(jīng)過腌制的魚卵,三年后可以孵化成魚。為什么不考慮這個?”于是楊旭把神人的話寫在路旁的墻上,叫眾人都知道不可用鹽腌魚蛋;當他看到人們殺魚時,他乞求魚卵,仍然去河邊。一個月后,他夢見神人,說:“你救了幾億人的命,這就夠了,你的壽命延長了?!彼畹骄攀畾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