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救人無數(shù)、又虔誠信仰佛法的神醫(yī),自然是得到善終的――耆婆往生之后即上生忉利天。經(jīng)典中形容的忉利天,其莊嚴勝妙不下于極樂世界,所有建筑皆是七寶所成,園林浴池,花樹婆娑,景色如畫,妙音處處。此間天人,思食則得百味飲食,思衣則得各種莊嚴衣飾,并有彩女侍從跟隨服侍,除種種游樂之外,不用為任何事煩心勞形。凡人至此,無不心醉神迷,終日樂陶陶、暈暈然。
放生去哪比較方便耆婆往生之后,有一次,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目犍連,有位弟子生了病,醫(yī)生束手無策,目犍連于是動用神通,上至忉利天想問耆婆有無救治之法。目犍連抵達忉利天時,正好,天人們正要往歡喜園趕赴一場歡喜的慶典,目犍連于是在路邊等待,見到一輛接著一輛華麗無比的車乘進入園中……
這時,耆婆的車乘也到了,然而,卻只見耆婆向目犍連一舉手表示招呼,連車也沒停,徑直經(jīng)過目犍連。當時,目犍連一愣,心想:「耆婆本是我佛弟子,生前向來以弟子之禮恭敬我等,如今享了天福、天樂,竟然連本心都迷失了!」于是以神力令耆婆的車停下,耆婆這才下車向目犍連行禮。目犍連呵責耆婆忘本、忘了世尊的教導(dǎo),不料,耆婆卻回他:「我能向您舉手行禮,表示我還算是修行得不錯的,您沒看見其他那些天人,見了您這位大阿羅漢連正眼都不看的嗎?那是因為大家中了欲樂的毒太深,連心不都由自主了!」
金華放生甲魚目犍連對此極不可思議,于是去問忉利天主釋提桓因,后者也無奈說道:「確實如此,雖然天人們都知道佛世難遇,正法難聞,但是心卻被欲樂所纏縛,不能自主,無法自拔啊!」
黃鱔放生該放哪里帝釋天釋提桓因的無奈,原是大部分凡人的向往,有福、有樂可享,誰不想要?然而,生命中若是僅剩下玩樂,日復(fù)一復(fù)的玩樂,連理智、意志、善念都生不起來,想不玩樂都不行。那么,這樣的樂,真是樂嗎?此外,天界是高消費的地方,所花費的都是我們累生累劫存下來的福報,當天界報盡時,通常已是過度消費,福報用完的結(jié)果,往往是直接墮到三惡道償債。
因此,諸佛皆贊嘆生而為人的殊勝可貴,因為無常而能知苦,因為苦樂交織而不致太沉溺,進而生起究竟離苦的決心、修行離苦之道,也因此,諸佛都是以人身成佛。當我們在逆境中受苦,羨慕著別人在享樂的同時,別忘了珍惜這個「苦」的機會,不是歡喜迎接苦、或者自虐地去享受苦、甚至期待下次的苦,而是去思惟現(xiàn)下的「苦受」從何而來,苦是什么、我是什么,苦帶給我們的啟示與功課又是什么,進而體驗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比起因過度逸樂迷失本心的天人,比起受著無量苦而提不起心力的三惡道眾生,這是生而為人才能獨享的啊!
金華結(jié)婚放生什么講究,十姐妹鳥放生能活嗎,金華適合放生烏龜?shù)牡胤绞悄睦锏膬?nèi)容,請繼續(xù)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