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身強(qiáng):這個可以分為五力、十力、十三力等等。無論多少勢力,菩薩都要學(xué)會足夠的利己利他。
第四,擁有良好的種姓:這是按照古印度的社會格局。當(dāng)時印度分為四個種姓。婆羅門和三部里是高貴的種姓和良好的種姓;胡舍和首陀羅是基礎(chǔ)姓氏。婆羅門種姓出身的菩薩更利己利他。這不是基于階級觀,而是基于因果觀。因為過去誰做了好事,誰就有好的種姓家庭;因為善根、因緣使菩薩a,不如自性、利己、利他。
第五,多吝惜財寶:菩薩道必須布施,布施要靠更多的財富。所以,有更多寶藏的菩薩,可以更利己,更利他。
第六,擁有男人的身體:菩薩分為男人和女人。兩者相比,男身菩薩比女身菩薩有很多優(yōu)勢,所以更利己利他。
七??陬^論證:即口才沒有障礙。菩薩一定要把所有經(jīng)典都講清楚,這樣口才才能用于利己利他。
八、不公開害怕:這可分為兩種解決方法:自我和他人,自我無所畏懼,是自己在公眾面前毫無畏懼的陳述;他無所畏懼,眾生皆歡喜親近無所畏懼。無論屬于哪一種,都可以利人利己。
相反,“惡”是以害人為前提,從而害人,最終害己;不僅是現(xiàn)在,將來也是;這叫“惡”。這個善惡的定義還是挺標(biāo)準(zhǔn)的,因為包含了因果。所以學(xué)佛的人要以智慧為先導(dǎo),以利他為前提。在行為上,首先要有利于別人的思想,不要處處只想著自己;是利他“善”,利益眾生是“大善”;害他是“惡”,害眾生是“大惡”。你稍微邪惡一點,你受的苦就少一點,你以后的結(jié)果也會輕一點。大惡有大苦,三層地獄的報應(yīng)是可能的。你不僅在這個世界上受苦,而且死后還會在三害(地獄、餓鬼、猛獸)中再次得到報應(yīng),這是非??膳碌摹?/p>
所以,善惡兩個方向,兩條路,哪一條可行,應(yīng)該怎么做,自然是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