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古代的人在居喪期間,為了盡孝,有守喪三年之舉。所以為人子女的人,為了報答父母之恩,若不能改為終身持齋,也應當為父母持長齋三年。
11、遇到重要節(jié)日或父母、親友生日、忌日,應當虔誠地修善造福,或誦經(jīng)布施,或買物放生,只要誠心量力而為即可,切勿殺生設祭。
12、營建墳墓時,對于幫忙修建的工人,應當給予豐厚的酬勞或準備素食齋菜,而不是為他們殺生。
中國佛教故事網(wǎng) 佛教經(jīng)典故事 因果報應故事 感應故事 智慧故事
恭請十方善信轉載、分享 功德無量
佛法以大菩提心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眾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須常抱積極之大悲心,發(fā)救濟一切眾生之大愿,努力作利益眾生之種種慈善事業(yè),乃不愧為佛教徒之名稱。
若專修凈土法門者,尤應先發(fā)大菩提心。否則他人謂佛法是消極的、厭世的、送死的。若發(fā)此心者,自無此誤會。
至于作慈善事業(yè),尤要。既為佛教徒,即應努力作利益社會之種種事業(yè)。乃能令他人了解佛教是救世的、積極的。
今案大菩提心,實具有悲智二義。悲者如前所說。智者不執(zhí)著我相,故曰空也。即是以無我之偉大精神,而做種種之利生事業(yè)。
若解此意,而知常人執(zhí)著我相而利益眾生者,其能力薄、范圍小、時不久、不徹底。若欲能力強、范圍大、時間久、最徹底者,必須學習佛法,了解悲智之義,如是所作利生事業(yè)乃能十分圓滿也。故知所謂空者,即是于常人所執(zhí)著之我見,打破消滅,一掃而空。然后以無我之精神,努力切實作種種之事業(yè)。亦猶世間行事,先將不良之習慣等一一推翻,然后良好建設乃得實現(xiàn)也。
今能了解佛法之全系統(tǒng)及其真精神所在,則常人謂佛教是迷信是消極者,固可因此而知其不當。即謂佛教為世界一切宗教中最高尚之宗教,或謂佛法為世界一切哲學中最玄妙之哲學者,亦未為盡理。
不僅中國,現(xiàn)今如歐美諸國人,正在熱烈的研究及提倡。出版之佛教書籍及雜志等甚多。
故望已為佛教徒者,須徹底研究佛法之真理,而努力實行,俾不愧為佛教徒之名。其未信佛法者,亦宜虛心下氣,盡力研究,然后于佛法再加以評論。此為余所希望者。
以上略說佛法大意畢。
又當?shù)匦攀浚蚪袢諡槠兴_誕,欲請解釋南無觀世音菩薩之義。茲以時間無多,惟略說之。
南無者,梵語。即歸依義。
菩薩者,梵語,為菩提薩埵之省文。菩提者覺,薩埵者眾生。因菩薩以智上求佛法,以悲下化眾生,故稱為菩提薩埵。此以悲智二義解釋,與前同也。
觀世音者,為此菩薩之名。亦可以悲智二義分釋。如楞嚴經(jīng)云:由我觀聽十方圓明,故觀音名遍十方界。約智言也。如法華經(jīng)云:苦惱眾生一心稱名,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以是名觀世音。約悲言也。
摘自《禪里禪外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