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人類世界,原本就充滿了很多無奈的競爭。為了將自己生存的狀態(tài)看得更清楚,以便蓄勢勃發(fā),于是,人們開始呼喚如何看清楚人生和世界,就像那英的歌聲中唱的一樣: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世界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而最后都喊著“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口號,感慨萬千。
有人說,朦朧的人生,是馬虎的人生、也是悲觀的人生。豈不知真正的朦朧,是心態(tài)的朦朧,而不是心靈的蒙昧。心態(tài)的朦朧,是一種無牽絆的豁達,不是真的糊涂。這種朦朧帶給人們的是一種境界,一種將時間美好盡收眼底的境界。
有的人因為不該看清時看得太清,對身邊一些不夠完美的事情耿耿于懷,所以他們眼中只有“失意”的東西,正如羅丹說的一樣,他們?nèi)鄙僖浑p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而朦朧者就不一樣了,在他們眼中,事情無論是好是壞、是憂是愁,無形中都向“中庸”靠攏,所以,一個懂得用朦朧的眼光看世界的人,他絕不會被外界的世事變遷所驚擾。
有很多無法帶來快樂的東西,你本意是不想看清它的,可無意中卻看到了于是心里會生出許多的煩躁和焦慮,讓你不知所措??墒请鼥V就不同了,所謂“眼不見心不煩”,當你對那些不該看清的東西心懷模糊的時候,就沒有什么可以打擾到你平靜的心靈。
人生里適當?shù)目床磺?,是另一種美麗的形式,是悠然自得的心境。眼里看到的皆是人生美好的一面,而在心靈深處,對是非善惡卻涇渭分明。
就像大自然中最美的景色,是霧起時分的山野田地,那籠罩在濃霧迷茫中的感覺,像海上的帆船若隱若現(xiàn);就像月色朦朧中的亭臺小樓,影影綽綽,如飄逸的水墨畫,似有若無,輕盈曼妙。
世界上許多東西,一旦揭去朦朧的輕紗,當所有的東西都坦露無遮攔的時候,美感也就隨之蕩然無存了。
人與人相處也是如此。
何必事事費心較勁,何必處處認真糾結(jié),何必總被得失利益牽扯著去勾心斗角、勢不兩立或不共戴天。最無聊的事情,莫過于人世間由利害關(guān)系引發(fā)的各種紛爭。想要找回幸福的感覺,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給自己一個朦朧的心態(tài)朦朧之中看到真誠、理解和寬容,生活便如白霧繚繞、忽明忽暗的蓬萊仙境,擁有一種夢幻而神奇的意境。
朦朧之中看到的人和事,都像黎明時分暮靄重重的遠山,煙氣之中的村莊若即若離,似有似無,沒有利害的沖突,更沒有無謂的殘殺。
大自然因“朦朧”而產(chǎn)生出奇特的美感,人生也是如此。人與人之間留一份朦朧的距離感,留一份朦朧的神秘,不僅可以因此而避免許多無謂的紛爭,還可因此為生活添加很多美麗的色彩。
人生的美麗,在于那種朦朧的感覺;人生的美麗,在于若隱若現(xiàn)之間。如果事事都要看個清晰、問個究竟,那么我們的形象也就不用在包裝了,我們的生活也就不需要隱私,我們的生活將不再幸福美好.......
人生的精彩和魅力,就在于一種不明晰、不清楚、不透徹、不明了的半真實半幻覺之間。那種半是現(xiàn)實和殘酷、半是理想和夢幻,就是自己快樂的最大引力。所以,請在清晰的盡頭停下來,回頭感受一下,遠方朦朧的意境美,你會找到幸福的注腳。
其實朦朧本身,就是一種清晰。
世間萬物歡喜看
一個人對生活的承擔,就是生命的責任,生活中免不了有許多的違緣,用一顆充滿善意和關(guān)懷的心,去對待那些人生的糾纏,人生總是向前,一念間的轉(zhuǎn)換也能帶來生活幸福的改善,生活的禪法在于內(nèi)心尋找自我,所以說一個人的生命質(zhì)量是由自己決定。也可以理解為善有善報。
善待生活,理解生活,不辜負這世間所有相逢的緣,這世間真正的辜負,來自于對自我認識的顛倒。
生活里的那些負面情緒,需要主動去化解,那些悲傷和沮喪不要拖延,不然會給生活帶來更大的麻煩和錯誤,不要把人生活成一場和煩惱的較量,而是一種刷新和跨越,相信自己有足夠樂觀的能力,不會趴在煩惱里,不會泡在眼淚里,有能力承擔痛苦,更有能力送遠傷痛。
生活的每一個念頭,都和自己的內(nèi)心意志有關(guān),生活的每一次歷練都在考驗著自我的猶豫不覺,生活的那些煩惱,也不過就是那些內(nèi)心迷惑的清單,而不是委屈的清淡,每個人在生活里歷練,最終讓生活更加寬容,平和,真切。
清醒的認識煩惱,不過是各種自我固執(zhí)的態(tài)度和掩護自我狹隘的各種借口那些經(jīng)歷的傷痛,只是屈服了自己的脆弱,增加了生活的疲憊?;勰艽髱煹囊痪渲腋?,迷時師度,悟了自度。生命從來就不是在悲觀迷茫中妥協(xié),而是在歷經(jīng)磨難中更加平和和清醒,讓生命成為一種生機和實踐。
生命的意義
并不是咀嚼經(jīng)歷過的傷痛,而是鼓勵一種勇氣去繼續(xù)承受,讓那些人生積極光明的信念,不斷支撐不斷嶄新,讓那些自我的狹隘和固執(zhí)一干二凈,生命也不是用來分別那些曾經(jīng)歷經(jīng)的傷痛,為什么久久不能治愈,而用一種堅持去活出生命的動力,和風雨中的感受,并且學會溫和的表達。
生活里總要迎接許多磨礪,相逢許多友誼,每個人都不是孤獨的存在,每個人接受生活的淬煉也從來不會停止,所有的這些因素都不是生活的矛盾,這是生活的信任,生命不會在那些磨難中磨損,并且會迸發(fā)生命的活力,生活的質(zhì)量也就在于對生活的認知,學會面對,學會淡然,學會笑看。
入緣隨俗,處世低調(diào)
有求皆苦,無欲則剛
放生多久有感應,放生林蛙的最佳地方,北京哪里可以放生烏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