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所以你是醫(yī)生要幫助對方,如果可以就吃素,不能吃素那至少有慚愧心,念藥師咒,觀想自己是藥師如來,然后幫他診斷病苦,生理的病用藥、用開刀可以;屬于業(yè)障的、鬼神的病,就幫他念佛、持咒;屬于心理因素的,幫他開導。
5、有些人的病是心理因素,譬如他的兒子賭博,所以他晚上睡不著覺,他太執(zhí)著兒子了,那你就要開導他。
6、像我在花蓮有一個私人醫(yī)生,專門在幫我看喉嚨,這醫(yī)生怎樣呢?他吃素很虔誠,自己得癌癥,但是到現(xiàn)在還沒有死,平常只要沒有病患,他就在樓上拜佛發(fā)愿:「愿佛的力量加持,我看到的病人身體都會好!」
7、他賺很多錢,一輩子就努力這樣修行,但是從不花錢,那他賺錢干嘛?買房子,然后一棟一棟的布施給寺廟、法師;他太太專門幫他布施,他就每天拜佛幫人家看病,生活過的非常儉樸。
8、有一次我?guī)奖O(jiān)獄,那個晚上他都沒睡,幫人家包了很多藥。我經(jīng)過花蓮只要有時間就給他看病,因為他身上非常有德行,只要喉嚨給他看一看,業(yè)障就少了一半,因為他德行力量加持我,所以醫(yī)生最好增加自己的德行,再加上專業(yè)能力來幫助別人會更好。
9、回向與發(fā)愿的不同之處在于有沒有所造之善根所攝持,發(fā)愿通常在作善之前,回向在作善之后,希愿所作善根得到某種果報。有究竟的,云端佛學,例如成佛,有暫時的,例如下世獲人天身、此世自己或親友無病長壽,所放眾生離開被殺之苦、獲得解脫的機會等等。
10、“如一滴水,投于大海,即與大海同其深廣。如未到海,則勿道一滴,即長江大河,固與大海天地懸殊也?!边@是印光大師在書信中對回向的開示。若只為自己,“則心量狹小,功德亦狹小矣。譬如一燈,只一燈之明。若肯轉(zhuǎn)燃,則百千萬億無量無數(shù)燈,其明蓋不可喻矣。而本燈固無所損也。世人不知此義,故止知自私自利,不愿人得其益。”
二、湖北放生龜
1、可能剛開始放生時,我們念回向文,往往只是念歸念,但是沒到心里去,有時甚至還在打妄想,連自利的心態(tài)都沒有,只是糊里糊涂的。隨著對放生功德的了解越來越深入,慈悲的心量逐步增加時,回向時所念的文也許還是一樣,可是卻承載了不一樣的內(nèi)涵。
2、不管您是否佛教徒,放生時都請讓我們真誠回向,回向所有的生命都能夠離苦得樂,回向這個世界變得猶如凈土一般美好?。艄蠋煟?/p>
3、:師父,很多人都在問這個問題:如果我給別人回向的話,會招很多的眾生過來,到時候我自己修行不進去了,因為我自己的冤親債主沒有解決。這樣是不是對我有很大的影響?對生活、修行都會有很大的影響?
4、:不會!冤親債主是怎么來的?對立之中來的。對立是因為你的內(nèi)心狹小而造成的。你的心量大了以后,得的福報就大。相對來說,即使你有冤親債主,你的福報大了,他們得到的就更多,如果你單單為他們回向,他們不一定能得到。你對這個社會作了貢獻了,有了福報了,你的冤親債主一看:我過去跟他有仇,你看他有福報了,我得到好處了。他不但不會障礙你,還來護持你!這個觀念不一樣。我跟你是冤家,我要討好你,回向給你。人家愿意接受的還行,不愿意接受的還說,你看,你不行啊,巴結(jié)人家。那你不用這樣想,默默地我去為一切眾生服務(wù)。把這個心量放大了以后,你的福報就很大了。
5、你為你的冤親債主去專門回向的話,比如福報像一個球一樣,如果你為法界一切眾生去回向的話,那這個球就更大了。他也在里面一部分,但是他得到的福報就不一樣了。比如你給你的冤親債主去回向,好像盛功德水一樣,你是一個小碗,你給一切眾生回向的話,那功德水是一大盆,這一大盆,你舀一碗給你的冤親債主,不夠再舀一碗,還可以啊。那如果你單單為他們回向,就這么一小碗,你那個器皿就那么大,那盛不下嘛。所以大家執(zhí)著于,哎呀我的冤親債主,不知道法界是一體,整個宇宙、一切眾生和自己是一個生命體!常常聽經(jīng)“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切眾生和自己同一體,你說哪一個是冤親債主,哪一個是親人?都是同等的!你為什么要把那個界限給分開呢?為什么把自己束縛起來呢?所以,這都是心量不大造成的。
6、不是經(jīng)常聽人說,心量小,生三惡道;再大一點,生三善道;再大一點,把六道輪回給突破了,擠破啦!你的心量大,把六道輪回全裝到你心里去了,你的心遍滿虛空了,這個時候你這個真心就不受這個輪回的牽扯了!你的心量再大,大到虛空法界盡收在本心里面,那你就成佛了!十法界你都突破了,這才是真的!不是說給冤親債主回向越多越消,而是越回向越迷,因為本來你的心量是遍虛空法界那么圓滿那么大的,你回向縮到那么小,然后又有障礙,一有障礙的時候,就說哎呀這冤親債主越來越多了,修行越來越不得力,所以造成一種修不動,造成一種偏激。這叫沒有理解佛的真實意!
7、問:請問上師,我已經(jīng)皈依了,念經(jīng)持咒回向給其他人,他們也有一樣的功德嗎?
8、嘎瑪仁波切:絕對會有的,就像銀行卡,本身是一個空的東西,但是我們往里面存錢,對方就可以領(lǐng)錢,這邊沒有放“錢”這個實體進入卡里,對方卻能在各地取到錢。所以,只要我們用心虔誠地念經(jīng)持咒,都可以將功德回向給有需要的人。
9、大乘佛教徒會將功德先回向給遍布法界虛空一切如母有情眾生,再發(fā)自己的心愿或者特別回向給某人。做回向時,一定要用心去想,如果你沒有將功德真心完全回向出去,只是嘴巴念念回向文,不算是真正的回向。
10、如果我們能用三輪體空的攝持方式,做無漏智慧的回向,那功德是最大的;但是因為我們目前對空性的見解,只是一些模糊的概念,所以我們可以這么想:“過去歷代傳承上師,諸佛菩薩怎么做回向,我就學習他們當時回向的方式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