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從這兩位大臣的口中,知道父王和姨母的悲傷,他端坐得很莊嚴(yán),并且一絲不亂的對兩位大臣回答道:
『二位大臣!我也了解到父王心中過度的悲哀,但是,比這更怖畏的是生老病死的大患。為了解決這個刻不容緩的大問題,所以我不得不舍棄恩愛!
『二位大臣!世間上的人,不論誰都是執(zhí)著「現(xiàn)在」的,為什么呢?這就是厭死之情。因?yàn)槿藗冄劭础杆馈沟膩砼R,所以不覺對「生」生出留戀??墒?,盡管你如何執(zhí)著「生」,但「死」畢竟誰都免不了。我知道了這個重大的問題,因此,我出家了,我要尋求一個解脫的方法。
『我現(xiàn)在從你們的口中,知道父王的傷心,真是痛徹我的肝腸,但是,靜靜的息下來省察思維一下實(shí)相,這個現(xiàn)實(shí),也不過是一瞬間相會的夢緣而已,無常最后還是會逼著我們分離。
「二位大臣!你們?nèi)绻麖氐琢私獾竭@個道理,就懂得有情的命運(yùn)本來是不同的,雖然是親如子,但對于憂患也是有不同的感覺。生是喜,滅是悲;會是樂,離是惱,這個「生」不外是根本之苦,這個「生」不外是從愚癡的迷惑而生。好象,有人從甲乙兩個地方走來,他們在中途暫時相會,但是,他們立刻又要各自往著各自的方向走去?,F(xiàn)在辭別父王的膝下,本是很自然的理則,因?yàn)橛H族既然是暫時的會合,那就隨緣的任它去,這個道理就很明白的分出來。
『假若,能夠完全了解到這都是暫時虛假和合之理,則世間上就沒有什么可憂悲的事。
『所以,人如果能體會到這個道理,則明白離開暫時的親族,他一樣的有更多的親族;暫時的親族不能離,想得到未來的親族也不可能。因?yàn)闀戏蛛x,分離會合,這不過都是些連續(xù)的悲哀!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經(jīng)過這分分段段的生死,在生死的路上來來去去,這不光是人類如此,一切山川草木也都是無常之相。生下來就做五欲的使役,假使不生,就可以不死,看起來,人好象是為死而生,為死而服勞役!
『二位大臣!你們說,父王要我嗣位的敕命是不能違的,但法性也是不能違的??!父王有慈愛的敕命,但這好象是醫(yī)師看病人,不了解病情,不是對癥下藥,這個藥我也是不能服??!
『所以,二位大臣!我不要那些愚昧的名譽(yù)高位,被放逸愛僧所囚,因?yàn)槟菢右K身畏怖死神的到來,身心時刻都充滿思慮憂患的苦惱,現(xiàn)在若是隨順世俗的習(xí)慣,眾人的心理,則就和真理相違,這絕不是智者所為。譬如人的身體雖然好似七寶的宮殿,但那里常常有著無常之火在熾盛的燃燒,口里雖然吃著百味的佳肴,但其中卻藏滿五欲的毒藥,這樣的寶殿與佳肴靠得住嗎?
『清凈的蓮池中有很多的毒蟲在噴散著毒氣;威勢的高名,都是用別人的痛苦建筑起來;這一切都如即將要遭災(zāi)難的住宅,聰明的人一刻也不愿在里面停留。所以,往昔的圣君,每見到國家的危難和人民痛苦的時候,他就厭惡世間,憐愍世間而去修行,希望能從根本來改造世間。由此可知,為王治國安民之苦,實(shí)在不如修行之樂。
『照這些道理看來,寧可以同禽獸一同在山林中為伍,也不能片刻居住在王者的宮中。好啦!我愿意同黑蜿共居在一個洞穴里,也不能回去接受不安的王位。從五欲的生活中解放出來,去過清凈的山林生活,這才是順真理的生活。假若現(xiàn)在和你們返國,放棄修行,再為愛執(zhí)的生活馴伏,增我日夜的愁苦,這絕不是順合覺道的行為。緬懷往昔賢人圣者的事跡,他們都曾為了正法而舍俗出家,把名聞利養(yǎng)看得不在眼中,以金剛的信念,以百折不撓的勇氣,建立大丈夫的理想,所以才都脫去裝飾身體的寶衣而換上法衣去過山林的生活。
『對這些先圣的所為,我怎么能再返國去過無慚無愧的生活呢?我對于修行而想過著天上福樂的生活都已否定,那人間劣等的愛染怎么能馴伏得了我呢?既然從貪欲、瞋恚、愚癡的生活中逃脫出來,我怎么再有勇氣回到那個殼巢里去呢?二位大臣!你們一度吐出來的食物,你有勇氣再把它吃入口中嗎?我的苦衷完全是這樣。
『好比,我已經(jīng)從焚燒得危險萬狀的火宅中用種種的方法逃奔出來,你叫我立刻又再進(jìn)入那焚燒的房子里去,我怎么能那樣的愚昧呢?眼看到生老病死的憂患,我厭棄五欲的王宮,現(xiàn)在又再回去,進(jìn)入那迷妄之家,這種愚癡,與往火宅里跑又有甚么不同呢?
『你們說,回王宮也可以修行,我現(xiàn)在告訴你們,在迷妄與愚癡之中,尋求解脫之行,這絕不是相應(yīng)的法理。解脫,是生在寂靜的地方!王者的生活,是疏動的而不是寂靜的,寂靜的世界是在王者的生活以外。動與靜是水火不能兼容,這二者怎么能相應(yīng)呢?
『所以,如果決定希求解脫,則非離開王者的生活不可,假若有王者的權(quán)勢之欲,那就不能希求到解脫的妙境。一面做王,一面求解脫,這不合道理;既要出家,又要還俗,這也不合道理;既然不合道理,想要希求解脫的境界怎么能呢?二位大臣,我有決定的精神,尋求解脫正當(dāng)?shù)姆椒ň褪浅黾?,我決定的心是再也不能動搖!』
這二位大臣聽完太子這識見卓越的宏論,一字一句,都括盡因緣的至理,心中深深的佩服。但想到此來的王命,以及高齡大王的悲哀,和全國人民的憂愁,想不說也不能夠,只得又向太子說道:
『對啦,太子!站在求道的立場,你的話都有理。但是,凡做一件事情,有在時候與不在時候的分別。你是聰明的人,你應(yīng)該想想,你說這些話現(xiàn)在并不是時候。
『你也知道,大王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風(fēng)中殘燭的老年,你若不顧他對你的出走而悲痛,不生起一絲孝順之心,雖你希望學(xué)道,這也是非法的!你的聰明,還未能見到更深的理,你是見到原因,而沒有衡量結(jié)果,你不過是徒然的否定現(xiàn)在而已。世界上有人說有未來,有人說沒有未來,「有」「無」并沒有一定的標(biāo)準(zhǔn),你為甚么一定要否定現(xiàn)在快樂的必要呢?如果真有后世和未來的話,甘心享受未來的果倒也罷了,假若沒有未來,「無」,不就是解脫了嗎?即使如那些人說,未來是有的,但他們并沒有明示規(guī)定出一個求得的方法!
『大地的性是堅(jiān)的,火是熱的,水是濕的,風(fēng)是飄動的,這些,都是現(xiàn)在和未來不會變動的,因?yàn)檫@就是物性的自然。既然如此,你今生享樂,未來還不也是享樂嗎?窮富苦樂也是不變的了!
『一切物體有凈的分別,那個凈與不凈,都是從身體的本性而自然的生起,假若說是方便流轉(zhuǎn)的,那個全是愚癡!世界及世界上一切的東西,都是決定守著他本來的性質(zhì),愛與不愛,也是自性的使然。
『現(xiàn)在你太子恐怖老病死的痛苦,一心想要求得解脫,如果說這是人為的,那簡直是開玩笑!水能夠消滅火,火能夠煮水到消散的程度,這個一方勝一方亡互相增壞是他們的自性,把這個調(diào)和起來,就能促成萬物的生存。好象人在胎內(nèi),起初是先有手足,然后再有各種身體的機(jī)構(gòu),等到精神知覺自性自然的調(diào)和合成而就能夠成人,這絕不是誰故意的造作,這是物性的自然所成。假如說另外能生出一種什么力量,那個力量也是可以滅的力量。仔細(xì)的想來,自己的力量實(shí)在是不能依賴的。為甚么要說用自己的力量可以啟開解脫的大道呢?一個人若能做到,一不違背祖宗之教,二要學(xué)習(xí)摩奴寶典,三要奉祀天神,如果不負(fù)這三者,這就名為解脫。古今圣賢所傳承下來的解脫之法,除這個以外,再求甚么其它的方法解脫,那不過枉然徒勞而不能得到甚么結(jié)果的了。
『假使說到出家再回家,這也沒有甚么罪過,太子!你是知道的,過去庵婆梨王舍棄妻子眷屬,在苦行林中修行很長的時間,然后又再回國執(zhí)政;羅摩王子去國在山林里修苦行,一聽到自己國家亂起來的時候,他又再下山施行王化;像這例子真多得不勝枚舉。從古以來,很多國王,一時入山修行學(xué)道,一時又返國教施善法王政,到后世的我們,皆稱他們?yōu)槭ネ?,王是長夜明燈的光輝,是世間一時一刻所不能少的寶貝。
『在這個時候,在這種情形之下,太子!請你趕快回國繼承王位吧!這絕不會有過失!』
二位大臣舉出世間上種種道理,有頭有尾的,像滔滔不絕的流水,但是太子金剛的信念,一點(diǎn)沒有為他們的言詞所動搖,他很安祥慈和的答道:
『對未來有無的猶豫不定,這是增長疑惑的心。若是說到未來的有無,這些細(xì)小的問題,與我沒有關(guān)系。在我覺得只要有清凈之智修行,自己必定能夠明白。
『世間上黑白一切都有理,像這樣傳承學(xué)習(xí),那是絕對不能達(dá)到真實(shí)義的。
『我老實(shí)告訴你們,我對那些迂遠(yuǎn)之論是不能夠滿足。圣賢決定自有他的真?zhèn)?,我決定不要靠他們來建筑自己的信念!因?yàn)槟侨缤と藛柕烙诿と耍?/p>
『在黑黝黝的深夜之中,假若以盲人來導(dǎo)路,他說明道路前面將是怎樣情形,這是智者所絕不能相信的。說凈說不凈,世間上究竟甚么是凈,甚么是不凈,到今天仍然是個謎!如果說這個將是世間上所不許可的,我仍然愿意很艱苦的努力修學(xué)這清凈之行。
『聽那些婆羅門所說,沒有一個能說出決定不變的真理。真實(shí)的話,在我現(xiàn)時就覺得以平等的心,就可以離開這些過患,智者不說過言和謊言的。至于說到庵婆梨王,羅摩王子等,他們當(dāng)初舍國修行,后來終于返國又再沉沒于五欲的生活里,這實(shí)在是極卑劣的行為,那絕不是學(xué)習(xí)的正法。
『我現(xiàn)在告訴你們關(guān)于我的決心,日月可以墮在地上,雪山的頂上可以成海,而我金剛的信念,到永劫都不變易!假若我要退墮道心,還不如把身子投入烈火里化為灰燼,我絕不會做出這反復(fù)不定的事來!』
太子說出求道的理由和志愿,二位大臣見太子如此堅(jiān)決,沒有話可再回答,他倆和王師在如日月之相的太子前伏倒頂禮起來,他們計(jì)已窮盡,只得辭退而返,但又不敢疾速的歸去,徘徊在途中,真是萬分狼狽!他們深深為太子感動,恭敬佩服到五體投地,因此就在王師中選出憍如、陳舍婆誓、摩男跋提、十力迦葉、摩男俱利等五人,伴隨侍奉太子去學(xué)道。
以上是貴陽放生相關(guān)內(nèi)容,想了解更多貴陽流產(chǎn)后放生,野生魚放生,放生時候念什么咒,放生后還能吃放生過的內(nèi)容,請關(guān)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