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我們眾生那個慳貪習(xí)氣就像大海里面的水泡一樣,水泡一打破,融入覺性大海,所以不一不異。我們跟佛的這個覺性是一樣的,問題我們放不下那個慳貪的習(xí)氣。你放不下慳貪的習(xí)氣,你就有我、我所,這是我的衣服,這是我的身體,這是我的房子,這是我的錢,你那個我拿不掉。你常常開會的時候,「我的意見就這樣」。你看我就跑出來了,人家意見跟你不一樣,你瞋心就出來了,不容易修啊。等你把我拿掉了,小乘來講,你就證得什么?無我了,就阿羅漢了。你沒有身見的時候,你就證得什么?初果須陀洹了,你已經(jīng)出三界,你不是三界的輪回眾生。所以我們學(xué)佛到最后就無相、無作、無我,就修到這三件事情,證得實相,就是父母未生前本來的面目,我們講往生極樂,理一心不亂,入常寂光凈土,永脫生死,二死永斷,分段生死跟變易生死全部都斷掉,跟佛一樣,跟佛同樣的光壽,同樣的智慧,同樣的壽命,這樣多好。你為什么要隨業(yè)流轉(zhuǎn),由不得你自己作主。叫你去當(dāng)牛,你就去當(dāng)牛,叫你當(dāng)豬,你乖乖去當(dāng)豬,叫你去當(dāng)鬼,你還是要當(dāng)鬼,叫你墮到地獄去,去一關(guān)幾千年、幾億年,你身不由己,欲哭無淚啊。
我剛才講說我那個老蓮友,她在聽我講《金剛經(jīng)》,她就不曉得第一句話叫,經(jīng)文叫「云何降伏其心」。我在講《金剛經(jīng)》,我常勸她說,妳脾氣不要那么大好不好?我以前脾氣也是很大,我講過當(dāng)官,官慢啊,現(xiàn)在就幾乎沒有什么脾氣。訓(xùn)練無我,你把你的傲慢心拿掉,這個傲慢心你很難拿掉,貪瞋癡慢疑,那個慢很難拿掉。你一定要比別人強(qiáng),一定要贏過別人,別人布施一萬塊,你布施一千塊,那就覺得說你功德輸給他,我一定把你壓過去,我一萬一千塊。都是這樣的,布施布了半天,一大堆煩惱。為什么沒有功德?為什么只有福報一點點?因為你著相,你不能夠即相離相,佛陀在《金剛經(jīng)》跟你怎么講?「行一切善,離一切相,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感幸磺猩?,離一切相,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他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就是無量,「佛」就是覺,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壽命,那就無量的德能,就是我們的自性,無盡的寶藏,本有的家鄉(xiāng)。
結(jié)果那個老蓮友七十幾歲了,她跟我講,她說,有一天她在讀《金剛經(jīng)》,她先生退休了,在家里事情做完,就要吃中飯,吃晚飯,那就問他老婆說,跟他太太說:老婆啊,妳《金剛經(jīng)》已經(jīng)讀一個上午了,妳也煮個飯給我吃好不好?她跟他怎么講,「你沒有看到我在讀《金剛經(jīng)》啊?」你看,馬上就動怒了,火燒功德林。妳怎么修離相,妳怎么破執(zhí)著,妳怎么破我相?那個我瞋就出來了,我瞋、我愛、我貪、我癡,最后就是我癡。老法師也講經(jīng)講過,貪瞋癡哪個最重要我問你?那個癡,就是沒有智慧,你有智慧就不會貪,有智慧就不會瞋,問題你沒有智慧,有智慧一定看得破,能看得破一定放得下。智慧從哪里來?當(dāng)然是破你的執(zhí)著,破你的分別,破你的妄想,破一品根本無明,要從哪里開始?從斷惡修善開始,從改毛病習(xí)氣開始,因為我們習(xí)氣無量無邊,種子也無量無邊,所以怎么樣?要受五戒,八關(guān)齋戒,三皈五戒。
我跟她講,她也沒聽進(jìn)去,她就呵斥她師兄說:你沒看到我在讀《金剛經(jīng)》啊?你自己不會去煮啊?我跟她講說,妳這樣,妳不如一個普通人,妳真的是丟佛陀的臉,還虧妳在讀《金剛經(jīng)》。她先生也不講話,就讓她,她先生在修忍辱波羅蜜,她在造業(yè)。所以你怎么去造福,你怎么去惜福,怎么去消業(yè)?根塵接觸,你那個我不要跑出來,不就是在消除你的業(yè)力了嗎。所以你要去哪里修,眼見色,我常講的:「眼見色、耳聞聲、舌嘗味、鼻嗅香」。我常講說,比如說酸辣湯理論,你喝到酸辣湯知道它不熱,你知道它不熱,你守住不動,你就會跟清凈心相應(yīng),就會跟三昧相應(yīng)。我們現(xiàn)在沒有辦法是說,完全就是根塵接觸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后如如不動,不取于相,我們做不到。但是剛開始我們用念佛,我們用觀照,念佛就是觀照。你知道它不熱,酸辣湯不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了解阿彌陀佛就是清凈,它就是阿彌陀佛為你說法的。你看到自己的毛病習(xí)氣現(xiàn)行了,馬上放下來,這叫做改毛病、改習(xí)氣。所以阿彌陀佛是讓你六根轉(zhuǎn)六塵,就不會變成六識。是怎么樣?把它轉(zhuǎn)成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代表什么?清凈、平等、慈悲,代表覺。那你就要放下,放下什么?
放下你的習(xí)氣毛病,放下你那個我執(zhí)、我貪、我愛、我瞋,放下你那個堅持。結(jié)果我那個蓮友,我跟她勸好幾次她不聽。她有一次開車經(jīng)過那個基隆,基隆要往金山那個方向,不是要經(jīng)過隧道嗎,她就開車突然間不小心,跟前面一部車對撞。受傷程度百分之八十都受傷,差一點命都沒有,脖子這邊都已經(jīng)扭到了。后來她治療一段期間以后來看我,我說這一段期間誰在煮飯給妳吃啊,幫妳洗衣服啊?她說我老公啊。我說妳看吧,我以前不是跟妳講過,他修得比妳好,他就是妳的護(hù)法,妳又聽不進(jìn)去。妳說他懂什么,他是凡夫。她以前在跟她先生吵架的時候,她先生在跟她講說,她毛病習(xí)氣很重的時候,她跟她先生講一句話:「我已經(jīng)七十幾歲了咧,我是當(dāng)老師咧,我爸爸媽媽都沒有辦法改我,你憑什么改我?」哪一對夫妻不都這樣在吵架。這些都是不重要的,這些都是怎么講,都是葛藤,毛病習(xí)氣都是葛藤。葛藤是什么?就是那個繩子一樣,那個樹上有那個藤條一樣,一直剪不斷、理還亂,那個千頭萬緒都理不開,那個叫葛藤。所以我看一般人,社會大眾或是看蓮友,我發(fā)現(xiàn)最后都是這個毛病習(xí)氣改不了。女眾當(dāng)然是有比較多一點,所以所謂少修五百劫,就是這樣來的,她情執(zhí)很重,喜歡比較。
摘自《太上感應(yīng)篇匯編》(第九十集)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yīng)篇共修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