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xiàn)在做個比喻,例如燒開水,水燒開后,便已消毒,可以放心飲用,縱然放涼了,也是涼開水,依然可以飲用。反之,這一壺水,今天放在爐上,燒五分鐘,拿下來放涼,明天又放在爐上燒五分鐘,這樣燒一百年,始終不能當開水用。大家蒸飯,也是同樣道理,要一口氣成功,免成夾生飯。我們用功,也正是這個道理。
◎一向專念,到底念多久呢?就是盡形壽乃至于十念。最多你就是一輩子,是老實念。這樣的人很多呀……盡形壽,一生老這么念?!M形壽,乃至十念,這一生就念了十句,都可以。那么這一向專念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從開始起到最后這一段時間之內都是在專念。
◎有人念到后來,覺得我念了半天也沒有得到什么效果,你看搞氣功的,又是這個本領那個本領,他就搞別的去了,見異思遷,那以前念得再多,也不叫一向專念,最后他不念了。還有啊,或者有人在最后的時候,病痛啊,或者什么什么啊,意志不堅呀,留戀這個家、子女,念不成啦,這都不叫一向專念。所以,只要真實發(fā)菩提心,一向專念,就決定往生。
◎什么叫做勇啊?這個“勇”字,嘉祥疏說:“勇”是自勝勝他。自勝是超過自己,戰(zhàn)勝自己,這個叫作勇,確實,這真是大勇。自己是什么?所勝過的對象是什么?這就是自己的見,尤其是自己的成見。我給一位朋友臨別贈言,我說如果你把自己的思想作了核心,你老是看經(jīng),哪怕閱了全部大藏,你選擇一些有益的話來,加在你這個核心之上,來裝飾它,美化它,你以為這是用功,是提高自己,其實你不知道,你這個核心就是癌細胞。四無量心:慈、悲、喜、舍,舍就是除掉自心所有的差別見,但“舍”字很不容易,所以說“舍身容易舍見難”。
◎有的人誤認世智辯聰是智慧,這恰恰相反了,世智辯聰是修道者的最大障礙。一個人很精明,很世故,很有策略,很有手段,八面玲瓏,能說會道,這是世智辯聰,是八難之一,其中包括瞎子、聾子、啞巴、神經(jīng)病。世智辯聰就同神經(jīng)病患者等人并坐在一條板凳上,這不是優(yōu)點,是缺點。
◎不要等待退休,以為退休后,住廟專修,一定較好,這都是主觀的想法,實際上許多僧人的俗務并不少于俗人。身住廟而心不在焉,又有何益?故云:“智者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又云:“但自無心于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彼躁P鍵只在當下:“即今休去便休去,欲待了時無了時?!薄靶荨闭咝萜湫囊?,非退休也,非住廟也。夏師詩曰:“力道須從境上練?!奔词钦f從煩惱中鍛煉自心。
◎未悟前,決不妄談經(jīng)論,更不可談禪說密。古云:“大事未明,如喪考妣?!毖捎行哪c與人喋喋!且大事未明,即是大囧琺未明,既未明法,又要談法,只是一盲引眾盲而已,不但無益于人,更是有害于己。因無知妄談,難免輕師慢法之語,犯罪于趾高氣揚之中,破戒在雄談闊論之際,真是可憐憫者。
◎口上說的都很好,好話說盡,但心中卻很惡,壞事做盡,心里想的卻都是壞事。輕視別人,害己奪物……種種的干擾使得一切都不安寧。為什么這么做?就因為你是眾生知見而不是佛知見。所以昨天我還跟別人講:“我們修行,就是把我們眾生的知見換成佛的知見,也就是我們的大事因緣,佛已經(jīng)在法華經(jīng)上把道理都說了,對于我們來說,關鍵就在于我們如何馬上放棄自己的眾生知見,變成佛的知見,這就是我們的大事因緣?!?/p>
◎“堅守重戒勿少犯”。首先是這戒里頭的重戒,先要護持住不可違犯。在犯戒之中最厲害的是謗法,例如說整個佛法是假的,這種謗法我們不會做了,但是我們還是會謗法呀!你跟隨別人的話說某個經(jīng)典是假的,明明某人是善知識,有人誹謗,你隨聲附和說他缺德,這都是屬于謗法呀。故意說得過度了也不好,夸張不如實是增益謗,存心說得不夠是減損謗。
◎俗云:“不受魔,不成佛?!毕葞熛睦嫌性娫唬骸安【梅街硎强?,魔多反使道心堅?!边@兩句對于您很合適。在病痛中,在煩惱中,能念這一句佛號,功德更大,因為“難能”,所以“可貴”。煩惱乃多生習氣,如油入面,不能期望懺悔幾次,便能永斷,只有不斷地懺悔,不斷地改正。發(fā)了脾氣,馬上知道不對,便到佛前懺悔,這就是進步。脾氣發(fā)得小了一點,短了一點,都是很大的進步。煩惱很多,一樣往生,故云“帶業(yè)往生”或“帶惑往生”,這便是阿彌陀佛極大的慈悲,也是凈土法門無比的殊勝。您能聞能信,能修此法,實是最大的幸福,無量壽經(jīng)說這就是佛的第一弟子。世間一切,只是些肥皂泡,千萬不要被這些假象耽誤了您的根本大事。
◎有人說這是易行之法,因此我得了這個法門之后,我就可以很輕松地往生了,不用自己去努一點力。你這又是錯誤!這里所謂易行者,是和其它的相比這個最容易,但是你要能符合佛來接引的條件,達到往生的目的,這樣,你的一切業(yè),阿彌陀佛都替你包干了,都替你承當了。要做到這一步,你必須要符合彌陀的心愿哪,要真實的信,真實的發(fā)愿哪,你對于這娑婆無所留戀哪。如果你很留戀這娑婆世界的一切,那么你這個往生極樂的心就不專一啊。所以這一切合在一起的話,就是我們要好好地有信有愿,而且很好地念經(jīng)念佛。真正做到這一切也不是很容易,要真正有自己的覺悟,自己的努力。所以,這個“易”是比較來說的,還是需要一番寒徹骨啊!“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我們修行就是兩件事情,就是把生的東西變熟,熟的東西變生。貪嗔癡、煩惱,無始以來我們太熟悉了。這個貪心很自然,有人一心就想多賺點錢,他心心念念的,不用誰教給他,很自然的,一百萬就想變?yōu)橐磺f,他是自自然然的,這個方面他就是很熟。嗔、癡也是如此,大家都很熟??墒墙涠ɑ廴裏o漏學、慈悲喜舍、自覺覺他、求菩提、發(fā)菩提心、無住清凈心,這一切一切我們都很生,這句佛號更是生。
所以我們修持就是要把熟的地方變生,生的地方變熟。我們可以兩處一齊下手,佛號不是生嗎?多念啊!貪嗔癡我們不是熟嗎?叫它淡啊!兩處一齊下手,效果就快了。只從一處下手,就像一個輪子的自行車,不能快,也不穩(wěn)當。兩個輪子的車那就好多了,誰都可以騎了。
◎華嚴是經(jīng)中之王,念佛法門是法門中王,念佛三昧是三昧之寶,所以念佛三昧是王中之王、寶中之寶,稱為寶王三昧。這是一個極殊勝的因緣,能遇能聞都不是偶然的,若不是往世多劫修了福、慧,聽到一點都不可能。我常勸大家,多生辛苦到了今天,我們今天要叫它有個決斷,叫它成功,不要跟過去一樣下回再來,要有個決斷。
◎人身難得,哪方面難得?天人比人聰明,有福有壽,天人比人好,為什么不說天人身難得?因為在解決根本問題來說,天人身不如人身。天人享樂放逸,不像人能精進;人身難得而易失,一失人身,萬劫難復。這就是說,解決問題的最好機會是人身,但這個機會如電光石火,稍縱即逝。三途一報五千劫,如何得了!因此第一個問題很明顯,活著就是為解決生死,也就是抓住“這一生”機會永超生死?!耙荒钜蜓?,輪回無盡。嗚呼苦哉!”一念因循,因循我等等再說,還有些事沒放下,或者有人說等我退休嘛,或等什么事辦完再說吧!一念因循,這一念就提不起來,這心就發(fā)不起來。這一念因循不是小事,你這輪回六道就無窮無盡了。
當今末世,欲出生死,唯有求生凈土之一法。修禪、習密、學教,無一不可,但不求往生則不可,蓋“菩薩有隔陰之昏,聲聞有入胎之懼”,今生修證縱不無進益,但來世一墮母胎,往往昧失前因。試看今生所行之事,往往忘得干干凈凈,焉能保證來世不忘本愿?生死不斷,則惡趣緣多,再失人身,何堪設想!故云“誓盡此生出娑婆”。生死苦海,實可畏怖,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了脫之道端在“真為生死,發(fā)菩提心,深信切愿,持佛名號”,切莫蹉跎,錯過今生?!按嘶厝翦e真成錯,再出頭來是幾時?”愿共勉之。
以上是武漢放生相關內容,想了解更多武漢為逝者放生,祈福放生是什么意思,靈隱寺可以放生烏龜嗎,武漢放生組的聯(lián)系方式內容,請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