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法師們?yōu)榱俗屛覀儜曰诤桶l(fā)露得更徹底,準備了幾十根香板,隨著一聲聲打擊聲,整個懺悔堂讓你感到恐怖。賢雙和賢啟兩位法師臉已發(fā)青,兩眼怒視,我們罪業(yè)太重,只有不斷發(fā)心懺悔,罪業(yè)才能消。戒子中間不斷傳來哭聲,香板打得太少了、太輕了,與自己沉重的罪業(yè)相比,顯得太無力了。想想自己有可能做過將軍或皇帝,發(fā)動戰(zhàn)爭,多少人無家可歸,多少人妻離子散,多少人命喪黃泉,又有多少人在地獄中受苦,每分每秒都在受痛苦的折磨。自己太自私了,為了滿足一時的欲望,造成這種可怕的結(jié)果,不是三寶,自己必定墮落。
二、上海代放生的地方在哪里最好
1、想到這里,淚水又一次流出。腦海中呈現(xiàn)出兒時為了取樂點火燒螞蟻的情景,當時種種動作、起心動念,甚至螞蟻死時那種痛苦掙扎都歷歷在目,地上不時傳出痛苦呼救聲,自己反而仰天大笑,好像干了一件天大的美事。沒有佛法,眾生太愚癡,造了如此重的惡業(yè),不知道生命的可貴,只關(guān)心自己,我的一切永遠都是最重要的,認為這樣做才是對我真棒……這樣的慘劇每天都在上演,難道就這樣持續(xù)下去嗎?自己內(nèi)心不斷發(fā)出這樣的呼喊,雙手不停抓著自己,內(nèi)心痛苦無比。角色轉(zhuǎn)變后,才確確實實地感受到自己以前給別的眾生造成多大的傷害,自己一點痛都承受不了,眾生又如何能受得了呢?就這樣一個又一個畫面不停地閃過,自己當時驚呆了,短短幾個小時的懺悔中,在三寶的加持下,看清了自己作為一個人每天不停干的事,只是在加重別人的痛苦,沒有半點善業(yè),這樣永遠都會在三途中輪回。今生有幸遇到三寶、師父,能夠出家修行受戒,是自己的一點善根提前感果,多么慶幸呀!想到這里,眼淚又流下來了。
2、俗話說,業(yè)果不虛,造如是因,感如是果。旁邊的發(fā)露堂不時傳來戒子的哭聲、法師的訓斥聲、打香板聲、佛號聲,連成一片,讓每一個人心頭發(fā)緊,這是三寶慈悲、佛陀慈悲,大開方便之門,給我們懺悔機會,讓大家重新來過,以清凈心受持戒法。懺悔中整個身心都在發(fā)生改變,放下心中的包袱,放下——這是法師對我們不停的教育,只有放下,才能重新納入新的生命;只有不斷地懺悔,我們才能快速成長,這樣才能和十方善法相應,才能和佛菩薩相應。
3、其實我能來受戒,背后是三寶、師父和很多人默默支持,沒有這一切我是不可能來受戒的。受戒有種種殊勝利益,對于每一位出家人來說,是人生最大的一件事,我們要解脫、要成道,唯以受戒、持戒為唯一方式。如果不持戒,解脫無從談起。受上品戒,發(fā)出真實的愿力,非常重要;斷一切惡,行一切善,度一切眾生,這個菩提愿是成佛的愿。恒時對一切有情都不損惱,發(fā)出這樣的愿力才能和十方善法相應,我們面對這樣一個殊勝莊嚴的境,在三寶的加持下莊嚴發(fā)愿。從功德方面來說,普通人做的善只是小善,而我們是一種戒善,這種善的功德在不斷地增長,如果持守不好,過失也非常大。
4、受戒時面對十師和莊嚴的壇場,內(nèi)心會很快生起那種莊嚴感、神圣感,發(fā)出真實愿力,這樣就會感得上品戒體。從受戒本身來講,受戒所得的機體只是愿體,并不具有防非止惡的作用,我們慢慢努力,隨學隨做,這種力量生起以后,會保護并幫助我們防非止惡。受戒后隨師5年學戒,10年不離依止,顯得格外重要。戒是我們修學的基礎(chǔ),任何一個修學人,都要努力學習,積極行持,這樣才有助于我們將來弘法。如果僧人自己不懂戒律,沒有行持,根本談不到弘法利生。毗尼不住世間,那么佛法就會衰亡,那是一件可怕的事情?,F(xiàn)代因緣條件下,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但是我們行持戒律精神和持戒的心不能變,否則解脫毫無希望。
5、犯戒,好比戒體就有了缺口,所以做錯事要有慚愧心,積極懺悔,還本清凈。有些我們現(xiàn)在做不好,也要發(fā)愿將來要把它做好,比丘戒也稱別解脫戒,一條條持,一條條解脫——擺脫了這條戒所對應的煩惱,等到我們?nèi)慷甲龅搅?,也就成佛了。對于戒律的行持,我們要以歡喜心去做,這樣持戒的動力才會大。所以要把受戒時面對十師種種莊嚴的境印在心上,用這個鞭策自己,時時嚴格要求自己,每當遇到不好的種種人或事,首先想我已經(jīng)是比丘了,這樣做的后果,怎樣做如法,怎樣做不如法。這樣我們時時都能感受到戒法的力量不可思議,能出家受戒修行是一個人最大的幸事。
6、佛陀太偉大,在他成佛的那一剎那間,了悟了世間萬物宇宙真理。為了度化眾生,廣開方便法門,讓眾生都能接觸佛法,了知它,用它來解決自己的生死問題,佛陀又應不同眾生的根性,宣講不同的解脫法語,讓他們成就。即使佛陀入滅了,仍然把教法和舍利留給后世,繼續(xù)教化眾生。
7、今天在尼泊爾,你會發(fā)現(xiàn)四尊佛相繼誕生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這里有為數(shù)眾多的佛菩薩的舍利塔,這一切再一次向我們展示佛陀示現(xiàn)凡夫成佛的經(jīng)歷。受完戒,我們在釋迦牟尼佛舍利塔前莊重讀誦比丘和菩薩戒本,以這種形式來祈愿佛陀的戒法永存世間。2500多年后的今天,一群來自中國的僧人向佛陀發(fā)愿,我們相信佛陀會感知、會加被,這是我們新生命的開始,也是佛教明天的開始。我們需要佛法,末法眾生更需要。
8、現(xiàn)在在尼泊爾,佛法也只是停留在人們的記憶中,佛陀更多是一種回憶,我感到特別悲傷,因為佛陀出生在這里,人們卻把他淡忘了。直到各國的佛教組織在這里建立寺院,才慢慢喚醒了它。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如果沒有佛法,末法無量眾生怎么辦?就會永遠失去依怙。我們受戒,承載的是一份責任和壓力,我們要努力學修佛法,讓光明永遠照除眾生心中的黑暗,令他們究竟成佛!
9、佛教在線廣東訊2016年3月24日下午,由廣東深圳福順堂和后院讀書會主辦,敦煌壁畫藝術(shù)臨摹傳承者高山主講的“回歸敦煌——敦煌壁畫藝術(shù)專題講座”在深圳市書城中心城舉行。講座伊始,開場舞“敦煌映像”一下把人從繁華的深圳帶回遙遠的莫高窟。
10、高山在講座中表示,因為中西文明在敦煌交融,佛教文化在敦煌沉淀,敦煌學成為顯學。高山從自己多年的臨摹經(jīng)驗出發(fā),通過圖片雕塑比較,指出敦煌壁畫百分之九十的人物造型和技法都源于佛教藝術(shù)發(fā)源地——健陀羅(在今克什米爾地區(qū))藝術(shù),而健陀羅藝術(shù)正源于古希臘,所以敦煌壁畫可遠溯至古希臘藝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