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仰山慧寂禪師問雙峰禪師道:
“師弟近日可有什么見地?”
雙峰:“據(jù)我所知,實無一法可得!”
慧寂:“你這樣仍然停滯在塵境之上??!”
雙峰:“我無一法可得,怎可又說我停滯在塵境上呢?”
慧寂:“以為無法可得,其實就已有一法可得?!?/p>
雙峰:“我只能做到這樣!根不隨塵,心不在境,師兄你認為應(yīng)該怎么樣?”
慧寂:“你為什么不去追究那無一法可得的?”
做老師的溈山靈佑禪師在旁邊聽了這句話,不禁歡喜地贊嘆道:
“慧寂呀!你這一句話,可要疑煞天下人啦!”
雙峰仍然不解,他以為既然無一法可得,又怎么去追究呢?
靈佑禪師知道雙峰的心意,故對他說:“你就是一個天下人?。 ?/p>
禪者的修行,就是要修那無修的行門,就是要證那無證的果位,因為無修才是真修,無證才是真證,故所謂無一法可得,才得真得。因為“行到山窮水盡處,自然得個轉(zhuǎn)身時”,就是此意?!毒S摩經(jīng)》云:“啟建水月道場,大作空華佛事,降伏鏡里魔軍,證悟夢中佛果?!闭嬲亩U者,即應(yīng)作如是觀。
忍辱法門歸結(jié)有五方面:
第一,生忍。每當被辱境到來之時,無法回避,無法抵抗,只好堅強起來,把它忍耐下去。但是心里感到煩惱,難以忍受,很是痛苦。
第二,力忍。對于辱境到來,不與它計較,用最大力量,退一步、讓三分,把它壓下去。古人云:“小不忍則亂大謀?!币恍哪罘鹈枺璺鹛柕耐?,把忿恨之心緩解、安定下來,猶如以石壓草。日常最好佛號不斷,因佛號若斷則嗔心易起。
第三,緣忍。當辱境現(xiàn)前,以智慧回光返照,修因緣觀。回想為什么自己無故受辱、挨打、挨罵,必有前因方生今日之果。若無緣無故受侮辱,大都是前世因緣感招的惡果,今生隨業(yè)受報。若能作受報想,作還債想,心中自然就將難忍受的辱境逆來順受了、心甘情愿不生嗔恨心了。
第四,觀忍。當辱境發(fā)生,用空觀智慧來照察了知身心世界,一切諸法本來無我可得,我既然是無有的,哪里還有什么我被侮辱以及所辱的境界呢?這就是能空的我相與所空的辱境,二者既然完全是空的,所以中間的辱相,當然也是不可得的。這樣觀空,萬惡的嗔恚心就無處發(fā)生了。
第五,慈忍。菩薩每逢辱境到來時,不但不生嗔恨心,反而發(fā)大慈悲心,哀憐憫念:“此人實在愚癡可憐,無理取鬧,妄生枝節(jié)?,F(xiàn)在對我毀辱,我能忍受以德報怨。如果對待別人任意毀辱,定受果報,種下被人毀辱的惡因。更嚴重的甚至發(fā)生人命傷殘,受到法律制裁,將來亦遭因果報應(yīng)。”因此菩薩興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方便教化,令他覺悟過來,知過必改,斷惡修善重新作人。
緣忍、觀忍和慈忍又統(tǒng)稱為理忍。
菩薩修行發(fā)菩提心,一定要經(jīng)過三難妙行的大關(guān)。
一、難行能行。人們做不到的難事,菩薩能做到。
二、難舍能舍。人們舍不得的生命、錢財,菩薩能舍得。
三、難忍能忍。人們?nèi)淌懿涣说哪婢?、惡緣,菩薩能忍受?!稛o量壽經(jīng)》講“清凈如水,忍辱如地”。當受到外界的羞辱時,內(nèi)心卻能像大地一樣安然承受。心不被外境所動,這需要很深的定功和心凈如水的智慧。萬事成功于忍。真的學(xué)佛人若能將逆境惡緣看作是諸佛菩薩化身成就我們?nèi)倘璨_蜜的,讓我們從凡夫直入佛地,通過身邊的人示現(xiàn)善惡因緣來磨練我們的嗔心,以成就我們的道業(yè)。若能如此想,感恩尚恐不及,何來怨恨!古德講“轉(zhuǎn)煩惱成菩提,化火湯為清涼”即為此意。
純印老人推己與人的菩薩精神,無不以眾生為本,但愿有緣眾生,能以她為榜樣,乘純印法船,在難得的人身、難生的中土、難聞的佛法均得之際,修學(xué)佛法,覺悟人生,明了宇宙人生事實真相,舍假求真,一心稱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蒙佛接引回故鄉(xiāng),了脫輪回之苦。
境緣無善惡,得失在自心。
理事本無礙,覺性化六塵。
彌勒菩薩忍辱偈:
老拙穿袖襖,淡飯腹中飽。
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老拙自說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憑它自干了。
我也省力氣,他也沒煩惱。
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
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純印老人示現(xiàn)的忍辱,亦將道業(yè)精進、世出世間一切諸法的精進,在忍辱中成就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