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的意義應該非常廣大,在此簡要而言,應有三大渡口面:
對他而言,放生是救命行為,使其生命得以延續(xù);放生即流露慈悲、是慈悲心的體現(xiàn),人當有好生之德,不應濫殺無辜。僅僅為了圖一時口福,更是不該;以他生命獲取錢財,則是不尊重生命的鄙惡行為。
對己而言,放生是種大渡口之因,使得自己乃至父母、親友臨難得遇貴人相救。如《藥師琉璃光如來本愿功德經(jīng)》中所說:“放諸生命……病得除癒,眾難解脫”,“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眾難”。若濫殺無辜、缺乏慈悲,則種下的是自己被殺、多病之因、斷的是自己的安樂生路。
對眾而言,放生是解怨、息瞋的途徑之一,也是家庭和睦、人際和諧、社會大渡口、世界大渡口的因緣之一?!笆郎隙嗌俚侗?,皆因食肉放手殺”。
放生可轉(zhuǎn)劫濁成凈土。放生活動、放生法事的意義則在于喚起人們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良知,從而遠離殺戮等惡因,趨向健康人生的善性、良性循環(huán)。
放生有三大忌諱!一定要了解!1.放生有三大忌諱
《印光法師文鈔》:“買物放生,與布施同,須善設法。勿立定期,勿認定地,勿議定物,隨緣買放,生得實益。若定期、定地、定物,則是促人多捕矣?!?/p>
注:應當如何放生?放生是否必須阻止他人吃肉?為了實現(xiàn)放生目的可以不擇手段?
印光大師認為,買來貨物放生就像布施一樣,必須妥善安排,尋找方便法門。
不要確立定期放生之約,不要只在固定地點放生,不要規(guī)定必須放生某物,應該隨順機緣,機緣到時買來放生,所放生靈也能獲得實在利益。
如果安排固定時間放生,只在固定地點放生,指定必須放生某物,只會促使有心人去多多捕捉這類活物,只能適得其反。
2.切戒在家中殺生,因家中常愿吉祥
【良辰美景,人逢之而色喜,動物遇之而心傷。人于此時,歡呼暢飲;動物于此時,魄震魂飛。人于此時,骨肉團圓;動物于此時,母離子散。人于此時,飾衣服賀新禧,珍饈草芥;動物于此時,血淋漓腸寸斷,肝腦沙塵。故節(jié)日殺生,第一殘忍者所為也!】
輯錄印光大師薦《安士全書》
念佛之人,當吃長素。如或不能,當持六齋,或十齋。
由此漸減,以至永斷,方為合理。若尚未斷葷,切戒在家中殺生。因家中常愿吉祥,若日日殺生,其家便成殺場。殺場,乃怨鬼聚會之處,其不吉祥也大矣!」
輯錄《印光法師文鈔》?一函遍復
3.世代放生,子孫高官顯貴
梁敬叔先生《勸戒錄》上記載,齋青太守的祖先退庵先生,居家樂于行善,常以醫(yī)藥濟人,生平戒殺放生。每當祭祀或宴客,他家所用肉類都是市場買來的現(xiàn)成凈肉。
有一天,朋友送退庵先生兩籃活蟹,這些螃蟹,又肥又大。旁觀者都很羨慕,想嘗鮮味。
這時,退庵先生坐在水閣中,將兩籃蟹倒入河中放生。
在座有位大渡口客人,稱贊他道:“先生的作風,類似我家鄉(xiāng)張封翁,就是張?zhí)m渚侍郎的父親,張家戒殺放生,已有數(shù)代,張侍郎兄弟,都登科甲,承受顯貴官位,先生能如此,不久諸子弟,必將如張氏一般貴顯。”
經(jīng)過一年,齋青果然以二甲第一人,入翰林院,經(jīng)殿試后,派任大渡口太守。
按:張?zhí)m渚侍郎鎮(zhèn)撫大渡口時,家父(《勸戒錄》作者梁敬叔自稱)曾在他幕府任事,起初不知侍郎戒殺。家父居住將滿一月,餐廳內(nèi)不見殺生。
偶逢宴客,才蒸板鴨肉請客。詢問才知張侍郎全家戒殺,只吃不為己殺的凈肉。府內(nèi)下屬都受其教化,也都奉行,不敢違逆。
張侍郎自己生活清儉,每逢初一、十五出署巡察暗訪,只買油條大餅充饑而已。
——摘自《戒殺放生文圖說》?印光大師薦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