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看來,世間的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都是平等的,當我們認識到這一點后,就會生起同體大悲心。諸多佛菩薩也都說過,世界上任何一個眾生,都是在過去無數(shù)的輪回之中有可能就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當我們有了這一認識的時候,我們就會對所有眾生生起一顆愛戀、慈悲的心懷,不想讓他們受苦,所以這時的放生才是順理成章的事,才是最有意義的事。以大悲心去放生,才是真正的積累功德。
反過來說,沒有大悲心的放生,功德是很低的,其實,放生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我們大悲心的一個重要手段。所以,與其刻意的放生,不如在生活中隨時隨地去幫助眾生,這種從內(nèi)心生起總想幫助救助眾生的慈悲心功德特別大。
聽過一位朋友講過一次經(jīng)歷,當時他參加了一次放生活動,那次參加放生的人很多,放生的地點又很遠,很多放生的人沒有車,于是租了幾輛面包車,我朋友在其中一輛車上,路途中,有人把U盤插入在車上的MP3碟機中,放起了《大悲咒》,結(jié)果沒放幾分鐘,司機就一把把U盤從碟機上拔了出來,并說:“你們放的什么呀?難聽死了,干擾我開車!”這一下,車上的人面面相覷,不知該如何是好?
其中有人想找司機理論,但被我朋友一把勸住了,他偷偷地小聲給帶隊的師傅請示該怎么辦,師傅告訴他,千萬不要與司機發(fā)生爭執(zhí),我們放生目的不就是要對眾生生起平等心嗎?如果生起了嗔恨心,那放生還有什么意義呢?并吩咐大家在心里默念《大悲咒》,并把念咒的功德回向給這位司機。
說來也怪,到了目的地后,這位司機像變了一個人似的,變得特別積極,幫助大家搬運要放生的動物,按理說,他只管運輸,這些事他可以不做,但他卻主動地參與到放生活動中來了,不僅如此,在回家的途中,他還主動要U盤播放《大悲咒》,等把大家都送回當初上車的集合地后,按理說,他就可以回家了,但他聽說其中一位成員家住的很遠,他又免費開車把這位成員送到了家。看來放生的法力確實不可思議。
如何改變命運?中國佛教放生網(wǎng)_放生儀規(guī)放生感應(yīng)放生功德放生心得放生愈病-云端佛學(xué)生活里,每個人所最關(guān)心的問題,莫過于“自己”;而自己的問題之中,又以“命運”最為重大。
人的一生之際遇,往往因為各種因素而改變命運,有的人為了一個人、一件事、一句話、一塊錢,乃至一個念頭而改變了自己的一生,甚至影響了國家社會的發(fā)展,改寫了世界人類的歷史。
英國的愛德華伯爵,為了與自己心愛的女子辛璞蓀夫人長相廝守,寧愿放棄王位,所謂“不愛楊浦愛美人”,為了一位女子不但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改寫了國家的歷史。
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森,為了水門事件,丟失了全世界馬首是瞻的美國總統(tǒng)職位,并且吃上官司。一件事,有時候會使我們受到無比的推崇,有時也會遭到難堪的羞辱。
唐代的丹霞禪師,本來要進京趕考,途中遇到一位出家人告訴他:“考官不如選佛”,一句話敲醒了他的富貴夢,卻拓展了另外一片更寬廣的人生。
美國的汽車大王福特先生,年輕時離家創(chuàng)業(yè),父親給了他一塊錢,他以這一塊錢作為資本,發(fā)憤圖強,終于開創(chuàng)了福特公司,聞名于國際,寫下了自己的歷史,也造福了全體人類。
唐朝的玄奘大師,年輕時閱讀經(jīng)典,感于當時的傳譯經(jīng)典不夠周全,因而萌發(fā)西天取經(jīng)的念頭。由于這求經(jīng)的一念,一去天竺十八載,帶回了數(shù)千卷的經(jīng)典,成為一代的三藏大師。他的一念改變了自己的一生,而中國佛教乃至中華文化的發(fā)展史,也因此揭開了新頁。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不同于別人的人生境遇,有時候看到別人飛黃騰達,想想自己的不如意,不免慨嘆“時也、運也、命也”,甚至埋怨老天爺捉弄命運;有的人則是聽天由命,認為窮通禍福,皆由命定。
其實,每個人的命運都不是別人所能控制的,命運乃自業(yè)所造,舉凡習(xí)慣、信仰、感情、權(quán)勢、欲望等,都可以左右我們的命運。因此,一事一物、一人一財,只要我們培養(yǎng)正確的觀念、樹立堅定的信仰、廣結(jié)良善的人緣、嚴持清凈的戒律,能夠如此,不但不為命運所控制,并且能夠自由自在的改善命運。
分享到: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