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产aⅴs精品无码,国产a集黄色视频,国产精品无码A∨精品,国产精品高清色

玉溪哪里放生最好
分類: 城市分站 熱度:352 ℃

佛曰:少欲,則少煩。

六種損財之業(yè)

佛陀在經(jīng)中詳細(xì)地向善生解釋了六種損財業(yè)的內(nèi)容,對每種損財之業(yè)所包含六種內(nèi)容也一一作了解說。

一、耽湎于酒

佛在經(jīng)典中說:“善生,當(dāng)知飲酒有六失:一者失財,二者生病,三者斗諍,四者惡名流布,五者恚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損。善生,若彼長者、長者子飲酒不已,其家產(chǎn)業(yè)日日損減?!痹谶@里,佛陀向善生指出了飲酒的六種過失。過失之一為失財,飲酒之人,因為對酒有很深的嗜好,需要經(jīng)?;ㄙM錢財來買酒。過失之二為生病。酒對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F(xiàn)代醫(yī)學(xué)證明,經(jīng)常過量飲酒會引發(fā)心腦血管疾病、咽炎、肝癌、肺癌等多種疾病。同樣的疾病,飲酒的人比不飲酒的人發(fā)病率要高得多。飲酒對人的危害人所共知,但是,飲酒之人在身體健康時,從來不知道節(jié)制飲酒,往往等到疾病發(fā)生時,才后悔自己飲酒傷身,但往往于事無補了??纯唇陙砀鞯匾蚋伟?、肺癌、心臟病而死的年輕人中,無一例外的都是嗜酒如命的人。

飲酒過失之三為斗諍。我們都知道酒能亂性,使人的膽量增加。在酒精的作用下,許多平時不敢做的事情現(xiàn)在都敢做了。一旦喝酒之后,他就控制不住自己對人的怨恨,故意找別人的麻煩,引起相互之間的爭斗。民間有句俗語:“酒醉心里明,罵的是仇人?!痹诂F(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因為喝酒引起與人的爭斗,有的甚至還出現(xiàn)人命案。血的教訓(xùn),不能不令人深思。

飲酒過失之四為惡名流布。我們都知道酒后失態(tài),常被人所厭棄。有一些喝酒沒有節(jié)制的人,每逢到酒場上,為了向人炫耀自己的海量。對他人的勸酒,常常來者不拒。結(jié)果自己的酒力有限,幾杯酒下肚,便爛醉如泥,丑態(tài)百出,惹人生厭,給人留下沒有酒品的罵名。飲酒過失之五為恚怒暴生。如前所述,飲酒之人,自控能力受到限制,一旦遇到不合自己意愿之事的時候,便會嗔心生起。輕者責(zé)怪別人,重者對人辱罵。更甚者,對人拳腳相加。如果對方不能容忍酒徒的暴行,就會引起爭端,給雙方造成傷害。飲酒過失之六為智慧日損。飲酒的人經(jīng)常神志不清,對外界事物的反應(yīng)能力比較遲鈍。如果再經(jīng)常飲酒,那么他就永遠昏昏沉沉,更談不上有甚么智慧了。所以,祇有戒酒,才能恢復(fù)正常的思維,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

二、博戲

佛陀在《善生經(jīng)》中告訴善生賭博對人家財?shù)膿p害。并具體講述了博戲的六失。經(jīng)云:“善生,博戲有六失。云何為六?一者財產(chǎn)日耗,二者雖勝生怨,三者智者所責(zé),四者人不敬信,五者為人疏外,六者生盜竊心。善生,是為博戲六失。若長者、長者子博戲不已,其家產(chǎn)業(yè)日日損減?!辈虻牡谝环N損失為財產(chǎn)日耗。這一點不用說,我們都很清楚。在我們周圍不知有多少人因為賭博輸盡家財,家破人亡。第二種損失為雖勝生怨。賭博場上有輸有贏,對于贏者來說,他們皆大歡喜。然而雖然他贏了,但是造成了輸者對他的仇恨。如果輸者不能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有的會報復(fù)贏者,造成更多的不愉快。第三種損失為智者所責(zé)。博戲是一種社會丑惡現(xiàn)象,是影響家庭和睦與穩(wěn)定的最大障礙。有很多人陷入賭博的深淵而不能自拔,以至于欠下賭債,造成妻離子散的悲劇。我們國家歷來把打擊賭博等社會丑惡現(xiàn)象作為整治社會治安的重點來抓。每一個有正義感的人對這種丑惡現(xiàn)象都深惡痛絕,對參加賭博的親朋好友都規(guī)勸改邪歸正,對那些執(zhí)迷不悟的人,輕視責(zé)怪。第四種損失為人不敬信。經(jīng)常沉迷于賭博的人,沒有事業(yè)心,對家人的生活也漠不關(guān)心。他們每天除了吃飯,就是忙于賭博,家人勸說也不聽。如果家人勸說多了,他們還會發(fā)脾氣,甚至出手打人,影響了家庭關(guān)系。在外人看來,這樣的人不務(wù)正業(yè),一事無成,常被人瞧不起,哪里還談得上尊敬。第五種損失為為人疏外。賭博之人,每天沉湎于賭博之中,別人勸說也不改正。這樣,過去曾經(jīng)與他很親密的人也會漸漸疏遠他。試想,誰愿意整天與一個不務(wù)正業(yè)的人攪和在一起呢?第六種損失為生盜竊心。賭博之人,由于常常輸?shù)糍€資,將自己所有的積蓄都賭光了。但是自己又不甘心,還想把輸?shù)舻腻X再撈回來。為了籌措賭資,有的賭徒便鋌而走險,偷盜別人的財物。若不被發(fā)現(xiàn)還算幸運,一旦被抓,便身敗名裂。

三、放蕩

我國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常常告誡弟子要謹(jǐn)言慎行,全身遠害??鬃颖救艘渤3R詼睾偷脑捳Z、良好的舉止、謙恭的態(tài)度、節(jié)儉的行為、謙讓的品格來贏得別人的尊敬。佛教戒條對佛子行住坐臥的威儀也做了具體規(guī)定,目的是為了保持僧團的良好形像。一個人若不注意自身的言行,肆意妄為,便會給自己和別人造成多種損害。在《善生經(jīng)》中,佛陀告訴善生,放蕩之人有六種損失。經(jīng)云:“放蕩有六失:一者不自護身,二者不護財貨,三者不護子孫,四者常自驚懼,五者諸苦惡法常自纏身,六者喜生虛妄。是為放蕩六失。若長者、長者子放蕩不已,其家財產(chǎn)日日損減。”

經(jīng)文中所說的放蕩是指放縱,即不受約束或行為不檢點。佛陀認(rèn)為,放蕩的第一種損失為不自護身。放蕩之人,其行為舉止不合禮儀要求。有些放蕩淫逸的行為,還會對自己的身體造成損害。而他們?yōu)榱艘粫r之快,卻不顧長遠的身體健康,做出種種惡行。第二種損失是不護財貨。言行放蕩之人,常任由自己的性子來行事。為了滿足自己自由放蕩的行為,他們就不得不花費自身的財貨。因為放蕩,自己僅有的財貨也難保長久。漸漸地財貨也越用越少,直至最終消耗殆盡。第三種損失為不護子孫。和賭博對人的危害一樣,行為放蕩之人,多是自由散漫,貪圖自我享受之人。他們大多祇管自己過得快樂,很少為別人著想,即便是自己的子孫也不例外。有的放蕩之人,連自己的生活也難以自保,更談不上考慮子孫的生活了。第四種損失為常自驚懼。放蕩之人,因其行為放蕩,常會惹出各種麻煩,對自己和他人造成傷害。有的放蕩之人,在自己做惡行時,雖然暫時沒有被人抓住,但在他們的心理上已經(jīng)對此事產(chǎn)生了恐懼感。就像一些犯罪分子逃避警察的捉拿一樣,惶惶不可終日。第五種損失為諸苦惡法常自纏身。放蕩之人,常做惡行,影響別人的安全和社會的穩(wěn)定。按照佛教的因果理論。一但做了惡事,就會受到苦報。這種苦報無論到何時都躲不掉,有的甚至在現(xiàn)世就會眾苦纏身。第六種過失為喜生虛妄。放蕩之人的日常行事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來行事。如果自己的意愿得到實現(xiàn),他們就會志得意滿。不過這種歡喜過后,感覺仍是虛妄不實的。

四、迷于伎樂

佛教戒律中規(guī)定,佛弟子除了觀看梵樂表演之外。對于世間的歌舞娛樂活動都應(yīng)當(dāng)避而遠之。對于沉迷歌舞伎樂的過失,佛在《善生經(jīng)》中說:“善生,迷于伎樂復(fù)有六失:一者求歌,二者求舞,三者求琴瑟,四者波內(nèi)早,五者多羅盤,六者首呵那。是為伎樂六失。若長者、長者子伎樂不已,其家財產(chǎn)日日損減。”

佛陀在經(jīng)文中指出了沉迷于伎樂的六種過失。第一、第二為求歌舞。對于一般人來說,在勞動之余,觀看或參與歌舞活動能起到娛樂與放松的作用。但是,甚么事情都講究適度,如果一個人沉迷于歌舞之中不能自拔,便會荒廢正業(yè),對身心造成損害。所謂玩物喪志,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沉迷歌舞的另一個表現(xiàn)是對歌星的盲目崇拜,這就是所謂的追星族。有的追星者,為了能夠見到所謂的歌星,甚至傾家蕩產(chǎn),家破人亡。發(fā)生在去年的楊麗娟追捧劉德華,導(dǎo)致父親自殺就是典型的一例。第三過失為求琴瑟。一個人如果不做其它的事,每天祇知道忙于琴瑟之樂,就會玩物喪志。第四為波內(nèi)早,波內(nèi)早是梵文的音譯,相當(dāng)于中國現(xiàn)代的講說評書之類活動。在過去,由于沒有電視,聽收音機講說評書便成為很多人的愛好。有的人為了聽評書可以不吃飯,不睡覺。第四多羅盤是一種樂器,第五首呵那是大鼓。如果一個人沉湎于以上六種伎樂之中,就會影響自己從事的事業(yè),日久天長便不思進取。

五、惡友相得

佛陀認(rèn)為,一個人結(jié)交惡友,對自己有六種損失。經(jīng)云:“惡友相得復(fù)有六失:一者方便生欺,二者好喜屏處,三者誘他家人,四者圖謀他物,五者財利自向,六者好發(fā)他過。是為惡友六失。若長者、長者子習(xí)惡友不已,其家財產(chǎn)日日損減。”結(jié)交惡友的第一種過失為方便生欺。幾個心術(shù)不正的人結(jié)集為一個小集團,欺行霸市,為非作歹,遇到違背他們意志的人,他們就會以拳腳欺負(fù)別人。第二,好喜屏處。屏處就是避人之地,壞人做的都是不敢見人的事,因而總是偷偷摸摸的。所以,總是在沒有人的地方策劃自己的陰謀。第三,誘他家人。壞人聚在一起,不祇是干壞事,而且他們還經(jīng)常引誘別人跟他們一起學(xué)壞。第四,圖謀他物。壞人的本性很難改變,他們?yōu)榱藵M足吃喝玩樂的需要,經(jīng)常盜竊搶奪別人的財物,妨害社會安全。第五,財利自向。惡友集團的成員之間也是自私自利,對于他們所劫得的財產(chǎn),總想據(jù)為己有。有時為了分贓,還會置同伙于死地。第六,好發(fā)他過。惡友之間很少有真正講義氣,為對方著想的。他們總認(rèn)為自己做的永遠是對的,別人一無是處。所以,他們經(jīng)常指責(zé)別人。因此,結(jié)交這樣的惡友對自己有百害而無一利。

六、懈惰

佛陀告訴善生,懈惰之人有六種過失。佛在《善生經(jīng)》中說:懈墮有六失:一者富樂不肯作務(wù),二者貧窮不肯勤修,三者寒時不肯勤修,四者熱時不肯勤修,五者時早不肯勤修,六者時晚不肯勤修。是為懈墮六失。若長者、長者子懈墮不已,其家財業(yè)日日損減。六種過失第一為富樂不肯作務(wù)。勞動是每一個有勞動能力的人應(yīng)盡的義務(wù),如果一個人倚仗自己家庭富有鄙視勞動,這將是他貧困的開始。因為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一個人一旦脫離了勞動,他就與一個廢人無異了。第二,貧窮不肯勤修。有的人自身貧窮,不從自身找原因,反而認(rèn)為一切都是命所造成。所以他們不愿通過自身的修行來改變自身的命運。第三、四、五、六幾種情況都是懈惰之人為自己的懶惰行為所找的借口。這六種人夢想“懶人自有懶人福,我不澆地天下雨”的好事出現(xiàn)。殊不知,懶惰的最終結(jié)果是其家財業(yè)日日減損。

佛陀所說的六損財業(yè),包括了一個人思想上和行為上的惡念、惡行。一個人一旦具有了上述六種損財之業(yè)的一種,就會損壞家財,造成家庭關(guān)系的惡化。佛陀之所以指出六損財業(yè),其目的無非是告誡諸佛子遠離六損財業(yè)的惡行,做一位戒行精嚴(yán),威儀具足,精進向上的人。

以上六種皆是消耗財物不能生產(chǎn),現(xiàn)世勞神喪財,身敗名裂;來生墮苦趣,失人身,所以說是非道,非人倫善道也。人生在世,必須有正當(dāng)?shù)氖聵I(yè),因勤奮經(jīng)營,使得衣食豐足而生安定,然后才能生種種的善事,即所謂"衣食足,然后禮樂興也"。

改變命運的奧秘:吃虧、布施、放生、拜佛、孝敬

有人說自己運氣非常差,也有人說自己的命不好,也有人說自己天天行善卻沒有什么改變……

下面我對福報和命運打一個淺顯易懂的比方,你就明白原因了:

人的福報好比一個盛水但又有漏洞的杯子。人從一生下來,他的杯子大小和水的量是定好的,而且這時杯子漏水比較少。這時,只有這時,可以說這個人的“命是注定的”。

每個人的命運和福報不同,就是因為杯子的大小不同,水的多少不同。

有的人做了很多的壞事,還活得很好。是因為他的杯子非常大,而且水又多,做壞事是在往外漏水,雖然漏了很多水,由于他水很多,還沒有漏完,所以你看他還是活得很好。等他繼續(xù)行惡,杯子的水漏完了,惡報就現(xiàn)前了。

有些人做了很多善事,情況還是很差。是因為他杯子可能比較小,水又非常少,雖然做善事是往里面加水,但同時也在漏水,杯中的水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量,福報還沒有現(xiàn)前。等他堅持行善,減少漏洞,水逐漸增多后,福報就現(xiàn)前了。

任何事情都是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一個過程。

這稱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所以,看一個人不能看表面,不能看一時,不能看一世。

從上面的一個比方大家應(yīng)該能夠理解了:

杯子是指人的心量:心量越大,杯子越大。

水是指人的德行(最初的水是由前世或者祖宗累計下來的):行善積德是往杯中加水。

漏洞是指人的缺點:缺點越多,做壞事越多,漏洞就越大,流出去的水越多。

要想掌握自己的命運,就看你是加的水多還是漏的水多了。

說“人命天注定”是不正確的,至少是不準(zhǔn)確的。人的命運和運氣隨時都在隨著你的行為和言語在做小的調(diào)整(大善大惡才有大的調(diào)整)。

現(xiàn)在非常多的人都不屈服于自己的命運,積極地改命,是非常值得贊嘆的。但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qū),就是只注重往水杯中加水,不注重把杯子變大和減小漏洞,加的水還不夠漏的,什么時候是個頭!

想快速改變命運,你是不是知道采用什么方式了?擴大心量多行善事改正缺點=快速改命。

擴大心量就是加大杯子:“量大福大”。量大才能福大,小肚雞腸的人,永遠是沒有福報的人,因為他的杯子小,裝的水少?!昂竦螺d物”。心量大才能厚德,厚德才能載物,這里的“物”是指你的財富、你的福報、你的官位、你的學(xué)歷等等。看別人都不順眼,或者遇到一個不如意的事,或者別人說一句不中聽的話就生氣,就怨天尤人,也是心量小的表現(xiàn)。如果沒有大的心量承載,突然間來一個大的福報,會把你壓死。有些人不改變自己的德行,天天去買彩票,期望能中500萬。中大獎如果沒有厚德來承載,招殺身之禍的人非常多,例子很多,這叫“本末倒置”。

贈給大家一些擴大心量的方法:

1.吃虧:“吃虧是福”。吃虧就是賺看不到的大便宜,經(jīng)常吃虧,就能擴大心量。如果吃虧后又后悔,又抱怨,那不算,白吃虧了。

2.布施:布施對治吝嗇、貪心。慳貪的人心量不會大,多做布施,多幫助人能擴大心量。布施是一門大學(xué)問,一定要多學(xué)習(xí),多布施。

3.轉(zhuǎn)念:有時候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心里面就會生煩惱。這時就要學(xué)會轉(zhuǎn)念。比如你的錢包丟了,馬上轉(zhuǎn)念:這肯定是我什么時候偷拿別人東西或者占別人便宜了,現(xiàn)在報應(yīng)來了,由于我信佛了,就重罪輕受,否則說不定是丟更多的東西。比如別人罵你,馬上轉(zhuǎn)念:他罵我是幫我消業(yè),我要感恩他,愿他罵過后能解除我們之間的恩怨,發(fā)菩提心,求生凈土。你每轉(zhuǎn)一次念,你的心量就擴大一點。

4.放生:隨緣并有智慧地放生,不論多少。以慈悲的心,感恩的心,看著眾生從自己的手中回到差一點就生離死別的家,你的心會慢慢地融化,心量慢慢地就會擴大。

5.突破:有時候你特別討厭某件事,根本無法接受,就要學(xué)會突破自己,狠下心來去做一次,在做后你就覺得,這個困難根本就是自己想象出來的。比如刷馬桶,有些人看一眼就惡心,更不用說去刷,甚至直接用手去掏了。這時就要突破心量了,狠下心來,就是用手摸到又能怎么樣,能死嗎?這些東西不都是從人身上來的嗎!做過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這個并不算臟,真正臟的是自己的身體和自己的心。如果這個突破過來了,再去觀察其它的事情就不一樣了,因為你的心量擴大了。

6.拜佛:佛就是智慧,就是覺悟,就是慈悲,就是大愛,用你剛強難化的心,傲慢不肯低下的頭顱,慢慢地彎下有點腎虛的腰,用心感受佛陀的慈悲,用心接納佛陀的加持,你的心會變的柔軟無比,慈悲無比,你慢慢就能體會什么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你的心量就會慢慢地與佛一樣無量無邊。

7.學(xué)習(xí)經(jīng)典、開示:每天用心讀誦經(jīng)典,接受佛陀的教育;用心聆聽高僧大德的開示,接受他們的智慧;用行動向高僧大德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他們的“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難舍能舍”。你能堅持學(xué)著去做,就會發(fā)現(xiàn)你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望遠,心量無邊。

8.孝敬父母:父母是你生命的給予者,沒有他們就沒有你。不孝父母的人,做什么都不會成就。家庭就是一顆大樹,父母、祖宗就是樹根,澆水澆在正確的地方——樹根,這顆樹才能枝葉繁茂。再想一下,佛陀以大智慧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是我們過去世的父母,我們的父母皆在遭受苦難,我們怎么能夠忍心不管,我們要盡力讓我們的眾生父母覺悟,學(xué)習(xí)佛陀正法,才能離苦得樂。但我們現(xiàn)在還沒有能力,沒有智慧,只能是一心求生凈土,去極樂世界深造,有能力了再回娑婆世界度眾生父母,一心求生凈土就是大菩提心。

行善積德是往杯中加水:行善積德是改變命運和運氣的關(guān)鍵之一。生命的種子如果沒有德水澆灌,就開不出智慧的花果;生命的水杯如果沒有德水注入,就會干涸。行善要注意的是“善欲人知,不是真善”,就是說行善要隨緣,不要為了行善而行善,做善事不求回報,這樣得到的福報就多。行善過后要放下,就當(dāng)沒有發(fā)生一樣。

人天福報的善在佛法上稱為“有漏”,因為行善過后如果后悔或者生氣,你的福報就沒有了,漏掉了,所以稱為“有漏”。小訣竅是行善后馬上回向極樂世界,就變成無漏了。

改正缺點就是減小杯子的漏洞:改正缺點是改變命運和運氣的關(guān)鍵之二。漏洞不減小,就會造成漏的比加的多的情況,你做再多的善事,不改正缺點,發(fā)一次脾氣,水一下子就漏光了,何談改命,甚至一個小小的惡念也是在漏水?!安慌履钇穑团掠X遲,念起是病,不續(xù)是藥”,要想惡念不形成惡業(yè),就要學(xué)會快速地覺悟,一個惡念來了,馬上覺悟,用念佛代替,不讓惡念相續(xù),就不會形成惡業(yè)。因此隨時隨地提起佛號也是一種功夫。

有很多人做錯事或者做壞事他不認(rèn)為是錯,因為標(biāo)準(zhǔn)沒有了,其實善惡的標(biāo)準(zhǔn)就是五戒十善,不讓眾生起煩惱,不引起眾生的邪念。簡單地說:利益眾生就是善,利益自己就是惡。

“命由我造,福自己求”,與別人沒關(guān)系,與老天沒關(guān)系?!疤斓罒o私”,“行有不得,反求諸已”,“一切皆是你的業(yè)力感召來的”,千萬不要抱怨,千萬不要怨天尤人,千萬不要發(fā)脾氣,忍得住,看得開,放得下,就是功德,多行善事多積福,“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了解日本江本勝博士“水實驗”的人都知道,往水杯上貼“阿彌陀佛”,結(jié)晶非常美麗。如果你經(jīng)常念佛、誦經(jīng)、拜佛,就是把你命運之水,形成完美的結(jié)晶,這樣“相隨心轉(zhuǎn),境隨心轉(zhuǎn)”,不但身體會變好,相貌會變好,周圍環(huán)境也會變好,難道你不愿意嗎?

愿一切眾生行善積德,改命造命,愿世界因你的改變而改變。

在此懺悔我所犯的一切惡念惡口惡行,懺悔我所犯一切邪淫重罪;愿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學(xué)佛網(wǎng)、各位讀者;此文若有錯謬,我皆懺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愿斷惡修善、共戒邪淫、廣積陰德、持戒念佛、求生凈土!

標(biāo)簽:

上一篇:長寧放生微信群 下一篇:淄博放生步驟
猜你喜歡
熱門排行
精彩圖文
  • 阿壩哪里有放生烏龜?shù)牡胤桨? title=
    阿壩哪里有放生烏龜?shù)牡胤桨?
    ”大師言畢,又作臨終正念文曰:  “凡人臨終欲生凈土者,須是不得怕死。二、境細(xì)心粗,唯當(dāng)念佛  有人問大師:“何故不令人觀想,而但勸人專
  • 靜安市放生護生協(xié)會電話是多少
    靜安市放生護生協(xié)會電話是多少
    兒啊,你姨媽、耶輸陀羅,還有你沒有見過的兒子羅候羅都在焦急地等待著你呢?!埂父赣H,我并沒有帶羅候羅到這里?!埂父竿酰_候羅趁我不注意時,
  • 濟寧哪里可以買鳥放生的地方
    濟寧哪里可以買鳥放生的地方
    〗尤其因為本論是通過所說的意義取名,是講進入菩薩行的方便,所以利根的人通過論名,就能通達論中所說的大概內(nèi)容。比如看到《入菩薩行》,就會知
  • 荷澤去哪里放生比較好一點
    荷澤去哪里放生比較好一點
    黃宗仰棲霞寺內(nèi)“宗仰上人紀(jì)念堂”畫像1912年1月1日上海各界人士歡送孫中山前往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的合影(中立右起第一人為黃宗仰)孫中山致《黃宗
  • 云浮放生魚的地方
    云浮放生魚的地方
    ”2014年農(nóng)歷四月初八(2014年公歷5月6日),恭逢三界導(dǎo)師、四生慈父、本師釋迦牟尼佛圣誕吉日,天童禪寺謹(jǐn)擇于當(dāng)日上午9:00在佛殿舉行世界和平、國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