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代宗時候的京都,河南洛陽城內(nèi),有一佛寺名叫惠林寺,原先是已故光祿卿李憕的府第,由其子李源捐獻而成為佛寺。唐朝因安祿山叛變,東都洛陽被陷,李憕據(jù)守府中,不肯降賊,因寡不敵眾而被殺死。他的兒子李源年少的時候,以貴族子弟,生活豪奢,交游甚廣,嗜好音樂,善于歌唱,在當時很有點名氣。但是自從他的父親李憕死節(jié)之后,他心中非常悲痛憤慨!于是發(fā)誓:不做官、不娶親、不吃肉,獨身居住惠林寺中五十多年,成為一個在家修行居士。寺中住持圓澤禪師,善于經(jīng)營寺產(chǎn),且懂音樂,與李源成為知己好友,兩人整天相對交談,總是說個沒完,人家亦不知道他們談些什么?
有一天,他們兩人相約去游歷四川的峨嵋、青城二大名山。李源要經(jīng)由湖北乘船從水路溯江而上,進入四川;圓澤要取道陜西的長安與斜谷,經(jīng)陸路入川。二人意見不同爭持了半年,李源的心事,圓澤能知道,而圓澤的心事,則李源不知,可是圓澤又不便講出來,結果李源堅持他的意見,而且振振有詞的說:“我已經(jīng)發(fā)誓不做官,斷絕與官場中人的來往,現(xiàn)在怎么可以再去京都長安呢?要是遇見那批官場中人怎么辦?他們以為我改變了主意了?!眻A澤聽了他的這一段話,半天才嘆口氣說:“一個人的行動是不由自主的啊!”(意思是業(yè)力不能改變了)只好依照李源的話,向湖北進發(fā)。船兒行到南浦地方,因為要準備上灘,于是天不黑就靠岸停船,從船艙望見岸上一個穿緞衣褲的婦人,肩負著瓦甕到河下來取水,圓澤一見她就流著眼淚說:“我不肯走水路就是因為怕遇見她喲!”李源不了解而又很吃驚的問:“我們一路上看見的女人不少,為何您就怕看見她呢?”圓澤哭喪著臉說:“這婦人姓王,我應該做她的兒子,她已經(jīng)懷三年了,因為我不肯來,所以她就很久生不下來,現(xiàn)在既然遇見了,那就不能再逃避,只好去投胎了。希望您以符咒相助,催生快產(chǎn),請您在這里多留幾天,幫忙料理我的身后事。到了三朝日,請您來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作為證明。過后十三年的中秋月夜,再請您到杭州天竺寺外,我們還可以再度相見?!崩钤绰犕赀@一段話,心中非常后悔而又很難過,一邊流著眼淚,一邊為圓澤準備沐浴,更換衣服,一切完畢之后,到了傍晚的時候,圓澤當真死了。
李源使用催生符咒,使王氏女人很快而又平安地生下一男嬰,這便是圓澤的第二生了。等到三朝日李源去王家訪問說明來意,要求抱出嬰兒一見,王家立刻許可,當李源抱嬰兒在手時,果然一笑,李源卻不禁淚流滿面,便將詳細情形告訴王家,王家也就拿出錢來將圓澤安葬于山下。
李源亦無心獨自游川了,于是轉(zhuǎn)回洛陽,抵達惠林寺時,才知道圓澤早寫了遺書,叫他的徒弟交給李源,交代后事。李源等著到了第十三個年頭,便南下向杭州西湖出發(fā),準備赴八月十五日中秋夜在天竺寺外相會之約。李源先到寺外等候,那晚月光明亮,忽然聽到葛洪井旁傳來歌聲,只見一個十幾歲的牧童頭上挽著雙髻,身穿短衣,騎在牛背,手持竹棍敲著牛角口唱山歌:“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崩钤匆宦牭竭@只歌,知道牧童就是圓澤,便大聲的說:“澤公您好!”只見牧童遠遠答話:“李公真有信用,這么遠來辛苦您啦!不過您的俗緣還沒有完了,請你不要過來,你我前途不相同,不能接近,如果您能精勤修行而不墮落的話,將來我們還有相見的機會,珍重!”牧童帶轉(zhuǎn)牛頭,口唱山歌而去,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山川尋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蹦镣母杪暆u漸遠了,也不知他往何處而去,這牧童便是圓澤的后身。
李源于是轉(zhuǎn)回洛陽,仍然居住惠林寺中,兩年之后,有大臣李德裕向唐代宗保奏:李源為忠臣之子,很是盡孝,請予以官職。代宗準奏,封李源為諫議大夫。這便是李源所未能了脫的俗緣,但是,李源確實已經(jīng)看破世情,淡泊名利,不肯就職,竟然老死在惠林寺中,死的時候,已經(jīng)八十歲了。
觀世音菩薩靈感事跡1000例:攝生接引往生接引往生
●清時,際醒大師,字徹悟,已明向上,專修凈業(yè),著有《語錄》二卷,勸人修學凈土,懇切至極。臨終,看見幢幡無數(shù),從西方來。又過半月,他告訴大眾說:“昨見觀音、勢至、文殊三大士,今又蒙佛親迎,我去了?!北娙四罘鹛?,大師合掌說:“稱一聲洪名,見一分相好?!苯Y印而逝。異香浮空,面貌如生?;鸹?,舍利很多。
●楊嘉祎,臨終說:“阿彌陀佛現(xiàn)千丈身,觀音菩薩身與佛等?!栋浲咏?jīng)》功德不可說不可說,我已得上品往生了?!薄秲敉潦ベt錄》
●唐時,僧人炫,見道綽禪師講《觀無量壽佛經(jīng)》,便回心念佛。他患病,告訴弟子說:“阿彌陀佛授我香衣,觀音、勢至行列在前,化佛滿空,我走了?!逼咛飚愊悴簧ⅰ!妒ベt錄》
●宋時,李彥通,做鍛工,后來歸心凈土。一天,他說:“我夢游凈土,見二門鎖閉。遇到僧人宗利,開門引入,見樓閣中佛與菩薩,我去了?!蹦罘鸲?。
●劉崇慶,持準提咒,室中放白毫光,現(xiàn)大準提相。臨終,他見觀音菩薩取出一物,像滿月,恍然示接引之意。他急忙起來,誦大悲咒,念完即逝?!稄V信府志》
●明時,劉道隆的母親李氏,長齋,供觀音大士,早晚禮拜,念佛二十五年。她夢見大士出示念珠一串,說:“念珠,就是你往生凈土之期?!毙褋硪粩?shù),得數(shù)五十三。到五月十三日,她說:“我今日往生西方了?!蹦罘鸲拧!妒ベt錄》
●隋時,僧人慧命,參學南岳思禪師,深悟玄旨。臨終時,眾人見阿彌陀佛與觀音大士來迎接,向西而去?!妒ベt錄》
●宋時,僧人有基,勸眾人念佛,達萬人之多。他臨終前,示病,眾人看見西方顯現(xiàn)光明,空中奏樂。有基說:“西方三圣來了?!蔽飨蚨?。有人夢見有基,威儀具足,往西方去了;也有人夢見有基坐在青蓮花上說法的;也有人夢見有基得阿彌陀佛授記的。
●宋時,僧人了然,曾經(jīng)夢見渡海,見觀音菩薩坐在竹林間,便說一百首偈贊嘆菩薩,從此,辯才頓發(fā)。一夜,他夢見兩條龍在空中戲,一化神人從空中下來,取出簡來,告示了然往生日期。到期,他同大眾一起念誦《阿彌陀經(jīng)》,到“西方世界”時圓寂。
●隋時,僧人法喜,一生行愿,回向凈土,跟從智者大師,修行“方等三昧”。他忽見一只野雞前來索命,有神呵斥說:“法師將生凈土,豈償你命?”臨終時,他看見佛菩薩來迎接。
●宋時,盛氏老太,持誦《無量壽經(jīng)》及佛名。一天,她沐浴后面西坐,問左右人:“聽到磬聲了嗎?凈土圣眾將到?!比缓蠛险普f:“佛菩薩到了,金臺現(xiàn)前,我去了?!庇谑腔??!妒ベt錄》
●宋時,浙江錢塘鄭氏,每天念誦《普門品》,念佛不斷。臨終,聽到磬聲,見觀世音菩薩手執(zhí)金臺來迎接而逝?!鹅`感賦》
●宋時,僧人仲閔,一生講《光明》、《觀音》等經(jīng)。臨終,他召集大眾登座,見銀臺從西來而化?!妒ベt錄》
●明時,蔡承植,字槐庭,早年長齋奉佛。他后來登進士,官至太守,禁止民間殺牲祭神。晚年,他組織念佛會,引導賣菜的傭人,回向凈土。他患病,到佛寺落發(fā)?;氐郊抑?,看見菩薩持銀臺接引,連稱觀世音菩薩而終。
●明時,比丘尼成靜,字實修,念佛不輟,勸眾人造栴檀千手眼大悲像。后來,她預知時至,對弟子說:“千手眼大悲觀世音來此相接。”于是化去。《圣賢錄》
●清時,比丘尼佛琦,造西方三圣栴檀像,高八尺,每年結七為念佛會。圓寂前三日,她看見觀音菩薩現(xiàn)身,兩童子隨侍。有人說聞到菊花香,佛琦說:“這是青蓮花香。”念佛而寂。
●宋時,僧人了義,十五歲時,就中了進士。不久出家,念念西方,未曾間斷。黃檗祥公,夢見法師來告別,說:“我西歸了。”他又見佛菩薩授以金臺。過了三日,含笑而逝?!妒ベt錄》
●宋時,師贊,十四歲,念佛不絕。他病死復蘇,告別父母說:“三圣來了,兒將隨行?!编従涌匆妼毰_放五色光,向西而去。
●宋時,鐘氏,念佛近二十年。一天,她對兒子說:“西方圣眾遍布虛空,大白蓮花光明普照,我去了。”合掌而化。
●唐時,薛翁妻王氏,修懺求生凈土。有病,念佛更加勤懇。她看見床前紅蓮花,大小像五斗甕(大缸)。又見青蓮花滿室,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菩薩,降臨空中。其孫子大興侍奉在側,見佛身高大,比菩薩高。瑞相隱去,王氏逝去。
●齊時,僧人法琳,持誦《無量壽經(jīng)》、《觀音經(jīng)》。他誦經(jīng)時,常??匆娨晃粋ッ采抽T,屹立在前。他患病,注念西方,禮懺不息,見諸圣賢來集,向弟子描述所見,而后化去。《圣賢錄》
●宋時,僧人法因,字刳心,專心凈業(yè),曾在定中見觀世音、大勢至二菩薩。他寫偈說:“我與彌陀本無二,二與不二并皆離。我今如此見彌陀,感應道交難思議?!苯Y印而化。
●宋時,孟氏,持念佛名三年,叫丈夫報告親屬:“送我西歸?!北娙说剑渤鹈?,她看見一沙門,在空中振錫杖,說:“你當往生。”一會兒,幡蓋翩翩,佛菩薩都到了,于是化去。《圣賢錄》
●張姓之妻吳氏,持齋,修凈業(yè),夢見觀世音菩薩教她跪念。她有病,招請僧人助念三天,說:“空中有和尚招手?!鄙苏f:“這是二菩薩,應一心向往。”吉祥臥而逝。
●清時,老婦倪顯真,持齋念佛。村中有觀音像,她早晚前去虔誠禮拜。后來數(shù)次看見菩薩。隨即示病,對兒子說:“數(shù)次見到菩薩叫我去?!眱鹤诱f:“菩薩既來,我應該到城里買蔬菜供養(yǎng)?!彼f:“也好,但恐怕來不及了。”兒子買菜歸來,倪氏已經(jīng)坐逝?!妒ベt錄》
●明時,云南周廷璋,每天誦《阿彌陀經(jīng)》、《觀音經(jīng)》、《金剛經(jīng)》各一遍。性淳樸,喜歡念佛。別人與他說話就笑,戲謔、辱罵他,他也笑。他說:“我不離日用,不涉貪愛,如此而已。”他上墳辭別先祖回家,說:“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菩薩都來了?!比缓笳f:“觀音菩薩吃我供養(yǎng)一個芋頭,告訴我絕葷五天就可去了。”于是他每天吃一粥一蔬。到期,他誦經(jīng)而逝,體發(fā)香氣,面貌如生。
●清時,陵氏善益,行大悲懺,禮《華嚴經(jīng)》。夜晚專誦大悲咒、阿彌陀佛號,求生西方。一天,觀音大士現(xiàn)像。陵氏示疾,對女兒說:“佛光滿室,我去了?!薄妒ベt錄》
●清時,王氏,常誦《普門品》,念佛求度。一天,她見觀音菩薩住空中,于是連稱菩薩高大,說完而化。
●宋時,馮夫人法信,起居動靜,都以西方為歸。一夜,她對侍者說:“我已神游凈土,面禮慈尊,觀音左顧,勢至右盼,百千萬億佛子稽首,慶賀我得生極樂國。宮殿林池,光明神麗,與《觀無量壽佛經(jīng)》所說,沒有差別?!蹦钫b佛號而逝。《圣賢錄》
●明時,潘氏廣潭,是李陽春的妻子。陽春去世后,給潘氏現(xiàn)身。潘氏登樓開窗,大聲說:“要修行!要修行!”潘氏禮拜云棲大師學禪。得病,她對人說:“我三世做梵僧,現(xiàn)在將同觀音大士西歸了?!蹦罘鹈唤^口,屈三指而化,肢體輕軟,面貌如生。
●宋時,溫靜文的妻子,久病,靜文教她念佛,兩年不絕口。一天,她對丈夫說:“我看見凈土三圣,他日西方相見。”于是逝世?!妒ベt錄》
●宋時,胡闉(音因),患病,清照律師勸他念佛,有大感悟,一心稱念佛名累月。后來,清照師到,胡闉說:“師怎么來這樣遲?已煩觀音、勢至菩薩降臨甚久?!卑踩欢??!妒ベt錄》
●陳安人,名夢嚴,奉觀音大士將近三十年。開始,他發(fā)愿來生作僧人修行,為往生西方打基礎。彭二林勸他念佛直往西方,他才猛省。后來,他在泰通橋拜大士像歸來,夢見一位藍衣老嫗說:“你來年過不得這兩天。”到期,臥病,他持念大悲咒,忽然連稱佛名而逝。《一行居集》
●正信女,正法居士之妻。幼時即長齋,與丈夫同修凈業(yè)。臨終,她對丈夫說:“快扶我起來,觀音菩薩來了?!彼险圃陬~前,竭力念誦“南無觀世音菩薩”而化。《靈感賦》
●清時,陶善,彭希涑(音素)之妻,念佛不斷。她臨終說:“大和尚來了,我去了?!焙髞?,寂根大士降壇,說:“陶氏臨終正念,故感得觀音接引,金蓮花現(xiàn)前,到西方七寶世界?!薄妒ベt錄》
●午亭法師,專持大悲咒,修大悲懺。他逝世后,有人死而復蘇,說:“午亭已生凈土?!薄鹅`感賦》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