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少前世修的福報很大,所以今生家產(chǎn)上億,可是他現(xiàn)在卻靠殺害眾生來賺錢養(yǎng)家,他每天早晨都會購買大量海鮮,并按照客人所喜歡的方式進行烹調(diào);很多有錢的老板都是專門到阿少這里吃新鮮的創(chuàng)意料理的,并且經(jīng)常和阿少一起討論各式各樣的料理方法。
阿少高達數(shù)億的營業(yè)額可都是用殺害無數(shù)眾生的生命換來的,如此深重的罪業(yè),生生世世都無法還得清,殺生的果報慢慢降臨到了阿少身上。他的眼睛開始發(fā)癢,痛苦不堪,眼睛幾乎都要抓爛了,去了好多家醫(yī)院,連醫(yī)生都沒有辦法治好。果報還降臨到了阿少家中,他的女兒個性突然轉(zhuǎn)變,也不跟人家玩,也不愛和人說話,一見到人便顯得恐懼不安。后來阿少的太太開始學習佛法,這才知道家中遭遇的眾多不幸是由于阿少殺生過多,殺業(yè)太重而遭受的果報,于是她便勸說阿少行善放生。
從那天起,阿少把房子賣掉,將財產(chǎn)拿去大布施,如放生、供齋、供養(yǎng)法會、印佛像、印經(jīng)等,見到協(xié)會里有什么可以做的都會盡量去做,回向給過去所殺害的一切眾生。自從阿少禮佛吃素以后,他的眼病竟然痊愈了,女兒的病情也一天天好轉(zhuǎn),佛力真是不可思議啊!
評語:世人常常因為金錢的誘惑而廣造惡業(yè),到功成名就的時候,總認為是自己的聰明和能力所致,然而果報是因緣和合而成的。如果從事殺害眾生的工作,那我們的福報一定會打折扣,由多變少,不如意的事會漸漸增多,等到福報用完的時候,災(zāi)難就會降臨,人們必需自我警惕??!
虔信三寶累世事佛,慈悲為懷感化頑懦編者按:今天這則故事,選自《歷史感應(yīng)統(tǒng)紀》,原文出自《南史·隱逸傳》。佛法能否凈化人心,能否改變世道,從這則故事中,可以窺見一斑。
使貪得無厭之人變廉潔,使軟弱膽怯之人變堅強。
南北朝時代有個沈道虔,從小就很仁愛。在孫恩作亂后、民間鬧饑荒時,他和侄子吃著同一只鍋里的苦粥苦飯,郡州府共下過十二道命令要他出來做官,他都不肯。
有人到沈道虔的菜園里偷菜,他就避開躲藏起來,等人走了他才出來。
有人來拔他屋后的竹筍,他就托人買了大筍送給那人,還說:“我之所以不拿小筍送人,是為了在屋后培植竹林。”拔筍的人感到慚愧,更加不好意思接受大筍,他就叫送去的人把大筍放進拔筍人的家門里面。
沈道虔曾經(jīng)到田野去拾荒來貼補家中生活,一次一同拾荒的人為了搶一條容易拾到稻穗的路線爭吵起來,沈道虔勸不住他們,就把自己拾到的東西全送給他們,爭吵的人感到很難為情,以后每次做了不妥之事,總說:“不要讓沈居士知道!”
沈道虔在冬天嚴寒的日子里穿得也很單薄,當時有一個人名叫戴颙,替他做了衣服,連同一萬個銅錢送給他,他卻把這些分給沒衣服穿的侄子。
鄉(xiāng)里少年人來向他求學,在他教導(dǎo)下都得到成就。
沈道虔祖孫幾代都恭敬三寶,他還把老屋改建成佛寺。每年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圣誕,沈家都把佛像請到家里,全家人深切地對佛菩薩知恩感恩,激動不已,以至于都痛哭起來。
《歷史感應(yīng)統(tǒng)紀》編者感慨:“沈道虔居士的品德、作風,真能使貪得無厭之人變廉潔,使軟弱膽怯之人變堅強。然而我們推想他所以能達到這種境界,是由于他祖孫幾代恭敬三寶,由此可見,佛教對于世道人心的好處是多么博大!大家一定要像沈居士那樣全家都因接受佛菩薩的感化而萬分激動,那才算是深信佛法的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