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佛陀在舍衛(wèi)城的時侯。舍衛(wèi)城的薩迦國王與鹿野苑的梵施國王因一些爭執(zhí),雙方起兵戰(zhàn)爭,傷亡都十分慘重。
有一天,梵施國王又率領(lǐng)了軍隊,氣勢洶洶地在康丹河的附近扎營;薩迦國王也不甘示弱,統(tǒng)率大軍前來迎戰(zhàn)。由于雙方兵力相當(dāng),打了很久,仍是難分勝負。正在僵持不下的時候,薩迦國王的妃子生了一位秀麗的女孩,而梵施國王處則誕生一位端莊的男孩。兩國同時都以歌舞奏樂慶賀各自孩子的降生,彼此的鼓樂聲,皆引起對方的好奇,于是便派人探知原因,原來薩迦國王得個女兒,梵施國王得個兒子。這時,梵施國王暗自高興:「這是很好的機會,雙方對陣時,同時各得一個孩子,這意味著和平即將到來,因為可以停戰(zhàn)和親?!?br/>
于是,梵施國王派一位使節(jié)與薩迦國王和談:「雖然咱們兩國一直兵戎相見,但現(xiàn)在我方愿意停戰(zhàn),希望貴國的小王女能許配給我國的小王子,過去恩怨一筆勾消。」
薩迦國王聽了很高興,心想:「自己兵戎戰(zhàn)場多年,操勞國事,也實在夠累的了,如果兩國能夠和好,正合我意?!褂谑牵p方互相道歉,還互贈厚禮。
薩迦國王考慮到:「自從女兒誕生之后,戰(zhàn)爭就停止了,我的身心才得以安樂。」因此,為女兒取名「生樂母」,并精心呵護喂養(yǎng)她,生樂母就如同海中蓮花很快地長大了。生樂母自幼賢淑善良,皈依受戒,歡喜廣作布施,經(jīng)常去尼眾經(jīng)堂聽經(jīng),對釋迦佛生起極大的信心,并證得不還果,具足種種神通及八大解脫等功德。
她回到宮中,對父母示現(xiàn)神變,并告訴他們:「我已經(jīng)獲得不還果,不愿再享受世間的生活。希望父王母后能準(zhǔn)許我,在佛陀的僧團中出家。」
父母都說:「你要出家,我們無權(quán)干涉你??墒窃谀銊偵聛淼臅r候,就已經(jīng)許配給梵施國王的王子,因此你還應(yīng)當(dāng)征求他的同意。」
生樂母回答:「好,我會跟王子商量?!?br/>
這時,她的父母暗派信使,對梵施國王說:「你們是不是該選個良辰吉時,盡快辦理王子的婚事呢?否則,王女要是出了家,我們可就沒辦法了!」梵施國王聽后,馬上選定吉日,并通知眾人參加王子的婚禮。
婚禮當(dāng)天,王子穿著上好的珠寶服飾前來迎娶,王女也是穿著妙衣霓裳,被接到鹿野苑。這時,王子、王女各自坐在一張凳子上,準(zhǔn)備舉行結(jié)婚儀式,突然間,王女飛到空中示現(xiàn)雷、雨、電、光、雹、火等神變,并對王子說:「我已獲得勝法,不愿再享受欲界生活,請您同意我出家?!?br/>
王子想了想,覺得王女言之有理,就對她說:「您請先下來,我很好說話的,您愿意怎么做都可以。」
王子同意生樂母出家之后,生樂母高興地對在座的賓客講了一些佛法。接著,她也得到父母的恩準(zhǔn),來到給孤獨園,在佛陀座下長跪合掌,恭敬頂禮,祈求:「世尊,要是有出家因緣的話,請世尊慈悲攝受,我愿意出家受持凈戒。」
佛陀開許了,把她交給摩訶波阇波提長老尼。摩訶波阇波提長老尼為她落發(fā)、授戒、傳法,她也勤懇精進修行,很快地便斷盡三界煩惱,獲證阿羅漢果位,連天人們都贊嘆她的功德。這時,她已是尼眾中智能第一的圣者。
而那位王子聽說生樂母已證得圣果,故也在釋迦佛的教法中出家,他勇猛精進,后來也斷盡一切煩惱,證得阿羅漢果。
于是,比丘們請教世尊:「世尊,是什么樣的因緣,生樂母和王子都出生在高貴王家呢?又是什么樣的因緣使他們令佛歡喜,出家證果呢?」
世尊說:「這是往昔的愿力所造成的。很久以前,賢劫人壽二萬歲,人天導(dǎo)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的時候,印度鹿野苑有位財富圓滿的施主,與妻子一起過著安樂的生活,并對迦葉佛具有大信心。有一天,夫妻兩人商量:『我們膝下無子,再多的財產(chǎn),也沒意義,不如趁有生之年,在迦葉佛前多作些供養(yǎng)功德。』
決定以后,他們用自己的財富修建一座經(jīng)堂,供養(yǎng)迦葉佛和僧眾。后來,他倆都在迦葉佛前出家,一生中都沒有得到圣果,但在臨終的時候,他們共同發(fā)愿:『以今生布施、出家的功德,希望我們生生世世財富圓滿,生在貴族王家,當(dāng)未來世釋迦世尊出世的時候,能令佛歡喜,在佛的教法下一起出家,皆證得阿羅漢果?!?br/>
借著他們共同發(fā)下的愿力,如今已經(jīng)成熟,所以今生他們都能生在富貴之家,并能出家,共證圣果。今世的王子、王女就是迦葉佛時的那對夫婦?!?br/>
在一個寒冬難得的晴朗日子。馬青云居士在一家四代老少及數(shù)十位親朋好友的祝福聲中、迎來了自己的期頤之年。老人身著紅裝,精神矍鑠、思維敏捷,動作輕盈,笑呵呵地一個勁向大家回禮問好。所有來賓面對這位百歲老人的灼灼風(fēng)采嘖嘖稱奇,而老人的這段神奇經(jīng)歷就是其女兒劉光玉居士親口對我們講述的。
年輕時的馬青云定居在長江之濱的湖北宜昌,家境殷實。二十八歲那年在剛生下女兒不久就突然大病不起臥床彌留,遍請名醫(yī)均束手無策宣布不治,家人無奈地準(zhǔn)備了棺材及殯葬用品靜等其往生。這此期間,一過路的出家人湊上前來問明情況后,遂要求進家探望。他在病人頭上撫摸幾下口中念念有詞,昏迷三日的馬青云居然清醒過來,在場親屬無不驚訝嘆奇。這出家人遂叮囑兩條:一是今后不要再吃眾生肉,最好皈依佛門,盡可放心活到七十三歲。二是如能堅持放生,則可更加增吉添壽,后福無窮。
病愈后的馬青云女士開始戒葷吃素,不久就皈依佛門,并堅持每天禮佛誦經(jīng),多行善事,街坊鄰居誰有難事她常常伸手相助,并喜歡給有緣人解字弘法。久而久之,其身體愈見強健,連頭痛感冒的小疾也基本杜絕了。每逢初一、十五她又堅持買些魚、蝦、鱉、鰍等到江邊放生。一個雨天,她去市場碰上商販在賣兩袋螺螄,就毫不猶豫全部買下,還租只小船開往江心,迎著風(fēng)雨沿途一路灑放。令人神奇的是當(dāng)晚她就夢到無數(shù)黑衣人頭戴尖帽跪拜在她堂前向她叩首,經(jīng)人開示方知是螺螄們在向她報恩致謝。
從此之后,馬老居士對生靈感應(yīng)之事更加篤信無疑,幾十年來無論在運城還是宜昌跟隨親人生活,她都堅持放生長久不懈,即使在家里,她也堅持每天在門外放幾把白米飯,去施濟那些饑餓的小動物們。她的善舉影響感染著她的家人,女兒與外孫們都和睦相處,慈愛為懷,生活也清淡簡樸,樂于助人,成了名符其實的佛化家庭。如今的馬老居士已百歲高齡依然精神矍鑠、身板硬朗,成為放生改變命運之理的活例證。
蓮池大師曰:若能發(fā)喜舍心,起慈悲念,贖命放生者,現(xiàn)世保病延生(祛病延年),未來當(dāng)證菩提。印光大師亦云:凡有欲家門清泰,身心康寧,天下太平,人民安樂者,請皆于戒殺放生,吃素念佛中求之,則求無不得矣。由此看來,心持善念,茹素放生,是老人福壽百年的健康之道??!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