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首先作責道:
老娘寶貝淘氣鬼,
如同須彌之父親,幸福日輪落西山,
如同卉葉般財物,福報盡已被霜毀。
雖于現(xiàn)世短暫間,稍微得到幸福時,
對自慈母不報恩,亦于親朋無報答。
獨居無人深山處,無主之狗到處蕩,
無食乞丐邊地漂,漂泊之人絕無善。
山上死者稱鳥尸,山溝死者叫狗尸。
山頂荒野巖壁間,獨自居住有何用?
猶如蛙般食巖石,亦如傍生飲冷水,
無用之事應(yīng)放棄,老母我未死之前,
當學前輩諸上師,滿汝老母諸意愿。
乞丐以歌作答云:
嗡嘛呢唄咪吽啥!
三世遍知上師父,悲心視雅白巖①子!
兒曾修善之果報,加持母相續(xù)得脫。
傾聽具恩我母親,以慈愛心贈建議,
不必心煩當明了,現(xiàn)世縱具諸快樂,
來世還受如是苦。
若為修法作精進,來世引來如是樂。
開天辟地至如今,一切無常如虛空,
猶如十種幻化相,了此義者為明人。
為了對母有報答,兒適巖窟即報答,
母遇正法為報恩,了知勤修亦報答。
施您黑財②非報答,今得信財雖滿愿,
來世則為地獄錨。
正如怙主密拉笑金剛③云:
黑色信財絕命刀,若享越量斷命根。
此言銘記須莫忘,了知而莫飲惡毒。
切勿指望兒信財,不必為我而擔心,
獨自居山有大義,已得不虛三寶護,
具足十方諸佛佑。
具善眷屬空行眾,具備上善七圣財。
善友自明智慧具,孩兒幸福溢空界。
心愿已決離世者,雖非具此善功德,
為滿母愿說此言。
諸佛大德昔足跡,兒為利他修菩提,
母親莫設(shè)法障礙,此言銘記須莫忘。
愿于清凈空行剎,同生彼剎作祈禱,
祈愿成滿母意愿!
母子互愛作對白,于白巖山摩尼頂,
老丐鄧燈所撰著,愿諸眾生成正覺。
嗡瑪呢唄咪吽!
聞及此言后,母親頂禮多次,而生起隨喜心。
注釋:
?、佟把拧?,此處指新龍地區(qū)。“白巖”指尊者修行之地--朗朗神山。
?、凇昂谪敗?,此處就是指信財,信眾供養(yǎng)的財物。
?、邸懊芾饎偂保芾瞻妥鹫叩牧硪粋€名字。
體方法師:離欲已解脫佛陀談的這幾句話很重要啊,“如是正念、正智生苦受,因緣非不因緣。云何為因緣?如是緣身,作是思惟:我此身無常,有為,心因緣生;苦受亦無常,有為,心因緣生。身及苦受,觀察無常,乃至舍,于此及苦受,瞋恚所使永不復(fù)使?!敝灰阌^察到他確實是生滅法、是無常法,當下是不是就離欲?注意聽喔,你不要用想的喔,看到生命的當下,是不是這樣子?當下是不是離欲?當下是不是在貪念中?當下是不是在貪、瞋、癡中?當下是不是真正跟滅相應(yīng)?是不是都在這里?把握這個當下喔,注意聽喔,不要等待明天喔,不要回去才用功喔,不然你們很多時間都是當面錯過喔!
這幾句話要注意:觀察無常,乃至舍,于此及苦受,瞋恚所使永不復(fù)使。當下就會產(chǎn)生這樣的作用,而且是永不復(fù)使喔,不是我這時候明白啦,回去又胡涂啦,不是喔!真正的明白,就像打開燈不會再熄滅,明白了就是明白了,所以永不復(fù)使——(煩惱)不會再起來了。“如是正念、正智生不苦不樂受,因緣非不因緣。”前面是講樂受、苦受,那么這里講不苦不樂受,“云何因緣?謂身因緣,作是思惟:我此身無常,有為,心因緣生;彼不苦不樂受,亦無常,有為,心因緣生。彼身及不苦不樂受,觀察無常乃至舍,若所有身及不苦不樂受,無明所使永不復(fù)使?!笨嗍?、樂受是一樣,那不苦不樂受也是一樣,(比如說)我們現(xiàn)在啊,沒有在苦受中,也沒有在樂受中,是在不苦不樂受中,也不要以為這個不苦不樂受是永恒的,這個還是是會變化的,只要身心所產(chǎn)生,因緣所產(chǎn)生的,都是無常,都是生滅法,跟前面的苦受、樂受一樣,了解他是無常、生滅法的話,你就遠離、舍、滅盡,不會再執(zhí)著!
“多聞圣弟子如是觀者,于色厭離,于受、想、行、識厭離;厭離已離欲,離欲已解脫,解脫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那么在這一經(jīng)中,佛陀的開示叫我們保持正知、正念,那么這個正知、正念還是依據(jù)我們的身心,是不是這樣子?身的無常生滅法,心的無常生滅法,那么心靈比較能讓你明白的部分是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這個比較容易直接契入體會,比較明顯,只要你明白‘受’的緣起、無常、非實。時時刻刻在這樣的觀察跟正念中,你就不會顛倒。
這跟前幾經(jīng)我們在談的那位尊者,他被毒蛇咬了,他臉色不變、自在,為什么自在?他不是講嗎,從五蘊、六處、十八界,他都知道無常、非實、非我,如果是我、是實,我就會恐懼,我就會臉色會變、會怕。他是不是也安住在正智正念中?對??!這個正智正念從哪里建立的?從緣起的正見建立的,從無常、無我、非實、如幻,就是在這個正見中建立的!這個正見的建立以外呢,如實的從生命中去觀察他,確實身是無常,確實是生滅,心靈的法則包括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確實是無常的,確實是生滅,確實是如幻、非實、不能住的!明白了這個,那這個正智、正念還會動搖嗎?
所以不只是一個理論而已,這個在我們生命中的感受,時時刻刻可以驗證的,如果正見建立了,也經(jīng)過我們自己的如實觀察,確實也肯定了。那么這個念頭還會變嗎?這樣的知見還會失去嗎?所以上課我們建立了知見,建立了緣起正見,那么在生活中稍微印證一下、體會一下,很容易就體會到了,是肯定的!如果理論是正確的,觀察以后又是肯定的,那這個知見還會變嗎?既使是臨終,既使是面對死亡,這個肯定還是不會變。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