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父母一生都以屠羊為生,眼中只看得到宰羊所得的利益,怎么說也不愿意放棄這個賺錢的行業(yè)。兩人不能理解孩子的懇求,便商議出一個妙計──無論如何一定要讓孩子有勇氣持刀殺羊。于是他們將孩子和一頭羊、一把利刃,一起關(guān)在屋中,并恐嚇孩子:“如果你不殺了羊,就讓你無法出來見到天日,也不讓你吃任何東西!”
被父母關(guān)在屋內(nèi)的孩子,看著這頭茫然無助的羊,再看看一旁的刀,想著:“我如果殺了這只羊,將來必定終生都要從事殺生的行業(yè)。這是何等殘忍的事,我豈能為了自己,而殺害這些無辜的生命?”于是便拿刀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希望藉由自己的舍身,能讓父母有所覺悟,從此停止屠殺的行業(yè)。而這孩子也因舍身護生的善行,死后即得生天的善果。
殺生,是指故意斷絕有情之生命。眾生都愛惜自己的生命,小至蜎飛蠕動的蟲蟻,也一樣畏懼死亡。佛菩薩教導我們應以慈悲心,平等看待一切眾生。不殺生,即是尊重一切眾生的慈悲、平等心。而佛法提倡吃素的原因,就在這念不忍眾生受苦的慈心。
古德有偈云:“千百年來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笨芍篱g的刀兵戰(zhàn)火,眾生遭受烽火連天的無情殺劫,都是由于殺業(yè)所造成。人與動物不斷地互殺,彼此生死輾轉(zhuǎn)于六道之間,生而又死,死而又生,永無休止。有一次寒山大師經(jīng)過一個村莊,一戶人家正好在娶親。當時這戶人家中高朋滿座,主人殺雞宰羊宴請賓客,客人們吃得正歡喜時,寒山大師卻于門前放聲大哭。主人問他為什么哭泣?寒山大師便念了一首偈子:“六道輪回苦,孫子娶祖母,牛羊為上座,六親鍋內(nèi)煮”,來表達眾生無始以來互相食啖殺戮的悲慘。
《楞嚴經(jīng)》有云:“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啖,惡業(yè)俱生,窮未來際?!薄叭曦撐颐疫€汝債,以是因緣,經(jīng)百千劫,常在生死?!笨梢娏辣娚鷮嵖杀?,不了解因緣果報的道理,而一再地胡為妄作。若能明白一切眾生都與我們有親眷的關(guān)系,都是我們生生世世的父母,怎么忍心去殺害他們呢?
孟子云:“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毕胂胍恢粍游锱R死之前的嚎啕哀叫,心里是何等悲傷無助!《梵網(wǎng)經(jīng)》云:“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斷大慈悲佛性種子,一切眾生見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薩不得食一切眾生肉,食肉得無量罪?!被诖缺模o念這些動物的苦,知道眾生都有佛性,有這樣的正知正見而發(fā)心吃素,就是慈悲。更進一步,連一只螞蟻、蚊子都不忍心傷害,積極地護生、放生,就是真正的慈悲心、平等心。《九江菩薩偈》云:“勸君勤放生,終久得九江,若發(fā)菩提心,大難天須救?!毙扌腥税l(fā)菩提心,行“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薩行,長養(yǎng)慈悲心是最重要的前方便。
佛教常識:在什么情況下說假話不算“妄語”佛教中所講的妄語也是有“級別”的,有大妄語、小妄語及方便妄語之分。去別人家里,怕麻煩別人,自己沒有吃飯,卻說吃過了,這叫方便妄語。其目的不是為了傷害和欺騙別人,也不是為了個人的利益,這樣的妄語一般來說是沒什么妨礙的
戒律里有個案例,說一老比丘住在山里,某日,一只被獵人追趕的野豬從老比丘面前跑過,當獵人追來詢問時,老比丘卻指了另外的方向。老比丘的做法完全是出于對野豬的慈悲,雖是說了妄語,卻沒有罪過。若以菩薩戒來衡量,這樣的妄語還有功德。在菩薩戒里,菩薩為了利益眾生,可以殺人,可以偷盜,甚至可以邪淫,但我們必須明確它的前提,必須沒有絲毫的利己之心摻雜在其中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