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慎修居士選錄》【放生善報第三章放生免患】
放生現報故事集----印光大師鑒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殺生現報錄鑄板流通
民國十一年壬戍冬釋印光謹撰
第三章放生免患
【原文】
37.愛子流血柳沂
柳沂,釣伊水,得巨魚,挈歸。沂兒七歲,是夕夢魚啄兒,驚寤。聞兒啼曰:適一大魚嚙我,痛甚。沂舉火視兒,胸有瘡流血,大懼。明旦,投魚水中,旬余,兒瘡愈。
【白話文】
37.大魚咬子的柳沂
有個名叫柳沂的人,某日他到伊水去釣魚,結果釣到了一條大魚,因此便高興地提著魚回家了。當晚,柳沂夢見了大魚來咬他七歲的獨子,當場從夢中驚醒。結果竟真的聽見睡在身旁的兒子哭著說:「有一條大魚來咬我,好痛啊!」柳沂急忙拿了火把來照看,看見兒子的胸前竟無緣無故地冒出了一個膿瘡,而且還流著血,因此感到很害怕。到了隔天,他便趕緊將那條大魚放回河里去。一個多月以后,兒子就康復了。
學佛
能夠學佛,是人生的最大幸事。佛菩薩告訴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修行的法門和成佛的過程,我們人人都是佛,只是佛性被蒙蔽住了。好在還有這么多精進修行的人,大家相互鼓勵、相互促進、相互提醒,以便在末法時代讓正法前行。本文是自己在學佛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僅供同修參考,不到之處,敬請見諒!
一、是不夠精進
主要表現在行為懶散,想起來修,想不起來不修,能偷懶則偷懶,直到苦難再次出現才想起臨時抱佛腳。
二、是不夠心誠
主要表現在半信半疑,時而信,時而不信。逢佛加被則贊嘆佛的偉大,事情未成則怪佛不靈。
三、是容易退轉
主要表現在五濁惡世難以駕馭,隨他人業(yè)力牽引,自己定力不夠,隨波逐流,菩提心退轉。
四、是智慧不夠
主要表現在不懂因果,分不清好壞,不知道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加重業(yè)障。
基于以上幾點問題,建議如下:
一、是加強念佛
堅持每天念誦佛號佛經,根據自己的時間,哪怕是一字、一句,養(yǎng)成良好的念佛習慣。
二、是至誠學佛
學佛不是迷信,是學佛的精神、學佛的智慧、佛是究竟的、圓滿的,能讓我們明白世間真理、明心見性。
三、是學會覺察
修行的人心境是非常清凈、妙樂的,稍起波瀾,立刻提醒自己加緊學佛,以便不至于被業(yè)力牽引、發(fā)心退轉。
四、是增長智慧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慧根,只是深淺不同罷了。有的人一點就通,有的人一輩子也通不了。增長智慧的最佳途徑就是學習佛經,多聽法師的開示視頻、文章,讓我們明白世間真相,不再做一個愚癡、偏執(zhí)的凡夫俗子。
這就是佛菩薩告訴我們的“戒定慧”,自從開始學佛后,生活變得從容多了,心態(tài)變得淡定多了,不再為生老病死恐懼、不再為愛恨別離牽掛、不再為苦難人生憂愁、不再被業(yè)力牽引退轉。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