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印光大師
大師開示說:雖然說大魚吃小魚,確有其事;動物放生后又遭捕獵,這樣的情況也不能完全避免。
可要是說小魚都被大魚吃得一條不剩,絕沒有這種道理;放生的動物又全都被抓回去,也沒有這種事情,何必多慮!說小魚被大魚吃掉,就算放到長江,也難免不遭網捕,這種擔心似乎有理,實際上是阻礙人行善,反助人殺業(yè)。譬如救濟難民,施舍他一件衣服一頓飯,也只能保他不至于馬上就死,總不能說:這一點點反正也救不了一輩子,給他有什么用,不如讓他凍死餓死算了,免得日后繼續(xù)挨餓受凍。又好比強盜搶劫,被搶的人總要反抗,難道會說:有本事抵抗一生,才算幸運;抵擋一時,有什么用?索性讓強盜搶光算了,省得以后再被別人搶。
還有人說:動物太多了,你放得完嗎?
人和動物雖然不同,佛性卻本來不二。動物因為惡業(yè),淪落得披毛帶角,我們因善業(yè)幸得人身。
倘若對動物不加憐恤,只顧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總有一天,人的福報享盡,動物的罪報受完,免不了從頭償還,反過來淪為他的盤中餐。因此要隨分隨力放生,然而,注重戒殺吃素,才是究竟解決的辦法。否則,所能放生的畢竟有限,所殺的仍是無窮。放生原本是為了戒殺,而戒殺必須從吃素做起。戒殺放生是避免天災人禍,挽救世道的關鍵。
大師進一步提示:念佛人更要將自己與一切同倫,通通放生到蓮池法海中,永離生死之苦,享真常妙樂,這才是放生最大的收獲。
圓滿放生:蛇類放生分類介紹部分5《圓滿放生》
3.5其它常見動物放生
(2)蛇類放生:見圖46~圖50。
請先閱讀蛇類放生“基本知識部分”。
……
接著,須要幫助放生蛇類選擇好適合棲息的小環(huán)境。
蛇類按照不同對棲息環(huán)境的不同需求,可分為五大類:
①樹棲蛇類:見圖46。
樹棲生活的蛇類主要特點是:體形細長、尾部也細長、極善纏繞和攀爬,有大眼睛,視覺相對比較發(fā)達。其腹鱗寬大、兩側的側棱較明顯,它們大多數時間棲息在喬木、灌木、樹枝或枝干上,如綠瘦蛇、翠青蛇、金花蛇、繁花林蛇、絞花林蛇等,竹葉青和烙頭鐵、赤鏈蛇也常攀緣在樹木上,但不如前者自如。大家熟知的“蛇島”蝮蛇就屬于樹棲蛇類。
圖46:樹棲蛇類:翠青蛇
該類蛇適合放生到具有較大體量樹木和灌木山林或野外。
②水棲蛇類:水棲生活的蛇類,大部分時間或終年在溪溝、稻田、水塘、庫區(qū)等水域活動及覓食,其特征是體積粗短,自泄殖肛腔后尾部驟然變細,類似毒蛇的尾巴,腹鱗退化不發(fā)達,鼻孔位于吻部脊側。這類蛇有中國水蛇、漁游蛇、鉛色水蛇、水赤鏈等。
圖47:水棲蛇類:中國水蛇
該類蛇適合放生到溪溝、稻田、水塘、水庫區(qū)等水域。
③地棲蛇類:大多數蛇類都屬于在地面生活的一類,這類蛇的主要特點是腹鱗寬大,在地面行動迅速敏捷。如生活于山區(qū)的五步蛇、烙鐵頭、紫沙蛇、眼睛王蛇、麗紋蛇、竹葉青、白頭蝰、王錦蛇等;生活于平原、丘陵地帶的蝮蛇、蝰蛇、眼鏡蛇、金環(huán)蛇、銀環(huán)蛇、白唇竹葉青、黃脊游蛇、黑霉錦蛇、棕黑錦蛇、烏梢蛇、赤鏈蛇等;主要生活在沙漠、荒壁地帶的沙蟒、花條蛇等。
圖48:地棲蛇:金環(huán)蛇
④穴居蛇類,與穴居生活有關的蛇類,多是一些比較原始和低等的中小型蛇類,其特點是頭小、口小、尾短細,眼睛和腹鱗均不發(fā)達。活動規(guī)律為晚上或陰暗天氣時,爬到地面上活動,如閃鱗蛇、盲蛇。
圖49:穴居蛇:閃鱗蛇
閃鱗蛇,頭和眼較小,鱗片富于光澤,在陽光照射下,可以閃耀出電藍,寶石綠、血紅、紫紅及銅色光澤,其名稱即源于此;尾短,尾長僅為體全長的1/12左右;腹鱗較窄,其寬度不到相鄰背鱗的3倍,這是閃鱗蛇的原始特征。
閃鱗蛇主要分布于華南(廣東及云南)海拔400~1000m的地區(qū),營穴居生活,喜歡居住于樹林下田野泥土松軟的地方??葜β淙~,朽木,石塊下都是它的棲身之所。閃鱗蛇是難于飼養(yǎng)的蛇類,在暫養(yǎng)和運輸的過程中的驚嚇和緊張常常會導致其死亡。因此如遇放生閃鱗蛇要盡量不要觸摸它,并注意與其它動物分開。
⑤海蛇類。這類蛇的最大特點是:終生生活在海洋,其尾進化成側扁形狀,鼻孔生于吻背,軀干略側扁,腹鱗不發(fā)達甚至完全退化。海蛇均為劇毒蛇。如扁尾海蛇、長吻海蛇、青環(huán)海蛇、平頸海蛇等。
圖50:海蛇:扁尾海蛇
“放生操作部分”請待下文。
(待續(xù))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