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鸞大師,是魏朝時代雁門人。在他年輕的時候,曾上五臺山上去游玩,偶然間發(fā)現(xiàn)到神述靈異的事跡,就因為這樣,就發(fā)心出家了。
出家之后讀‘大集經(jīng)’,但感經(jīng)中詞義太過于深奧,擔心大家沒辦法了解,就開始著手寫注解,在寫到一半時,患上了氣喘病,便到處求醫(yī)治病。氣喘病是很難醫(yī)好的疾病,因此他感嘆說:‘人的一生實在無常,生命是那樣的危弱,說不定在什么時候會死亡,過去常聽人說神仙長命的方法,不如先求成仙長生,再習佛法不遲!’
于是,他到了江南陶隱居術士的住所,懇求傳授成仙的方法。陶隱居術士將仙經(jīng)十卷傳授給他。他很高興獲得了這十卷仙術的經(jīng)卷走上了歸途。
到洛陽下游的地方,遇到菩提留支三藏法師。于是他問說:
‘佛法中有沒有比這仙經(jīng)更加殊勝的長生不死之法呢?’
菩提留支法師回答說:‘你所修練的仙術,雖然可使你多活若干年,不過以后命終時畢竟要墮入生死輪回業(yè)海中受無盡苦惱,這有什么可貴呢?’
接著留支法師傳授‘十六觀經(jīng)’的妙義,使曇鸞明白往生西方凈土的殊勝法緣,并且對他說:
‘凡通達此一法門的人,一定能了脫生死輪回苦報,而得壽命無量。這乃是佛家所傳長生不死之法。比什么都管用!’
曇鸞大喜過望。立刻把仙經(jīng)燒掉,就此專心修凈土法門。啟發(fā)了自性智慧光明,更將自己所領悟到的真理也教別人,使許多人廣為修持凈土法門。
這之后他又特地選了‘凈土偈十二首’及龍樹菩薩所說偈語,還有‘安樂集’兩卷流傳世間。魏朝的國王很重視,就賜封‘神鸞’的別號,并頒令居住并州大寺,晚年移居于汾洲空中寺內(nèi)。
興和四年的一天晚上,曇鸞在房間里依稀見到一位梵僧對他說:‘我就是龍樹,住在西方凈土很久了,因為你修學凈土的心志和我相同,所以特地和你相見!’
曇鸞心中明白:大概自己歸西的因緣已經(jīng)成熟了,就召集徒眾來至跟前,對他們說:‘人的一生勞勞碌碌,沒有休止的時日;他日地獄各種痛苦業(yè)報,我人心中不可不存恐懼心,九品凈土的道業(yè)更不可不趕快修持啊!’
接著命徒眾們高聲唱念‘阿彌陀佛’圣號。自己又向西方虔誠頂禮安然示寂。
那時,寺中的人看到許多蓮花、幡旗、幢傘、寶蓋等奇妙景象從西方冉冉而來,天空里傳來很微妙的天樂聲,很久很久才消失。
這奇異的事跡傳到朝廷,皇帝并頌圣旨將大師葬在汾西文谷的地方,而且建立碑作為永恒的紀念。
一、天倫樂
夫妻互敬互愛,兄弟親熱相好,妯娌和睦相處,兒女孝順父母,長輩關心晚輩,經(jīng)常讓屬于自己的小天地充滿溫馨。
二、運動樂
若要健,天天練,運動是健康的源泉;活動好比靈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年輕跳蹦蹦,到老沒病痛;身體鍛煉好,八十不服老。
三、聊天樂
有選擇地與人適度聊聊天,是一種積極的休息方式。聊天中,古今中外,天南地北,天下大事,社會趣聞,無所不談,往往能得到書本上得不到的東西。有了憂愁,與人一談,一席傾吐,可以減輕痛苦和煩惱,得到心理平衡。
四、互助樂
魚靠水生存,人靠人活著,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一人有難大家?guī)?,一家有事百家忙;我?guī)蛣e人要忘卻,別人幫我記心上。
五、寬容樂
人人有秉性,個個有脾氣,為人處事,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豁達樂觀,要學“君子坦蕩蕩”,莫像“小人長戚戚”,可使心情保持舒暢。
六、忍讓樂
“事不三思,但恐忙中有亂;氣能一忍,方可過后無憂。”“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奔訌姷赖滦摒B(yǎng),學會冷靜、理智地處理問題,在一些非原則的是非面前,堅持“忍讓哲學”,容人讓人。
七、忘年樂
莫想老,常思少,思想不老化,衣著老來俏。不拘年歲行輩多與青年人交朋友,萌發(fā)童心有奇效;人老心不老,黃昏愛戀講科學,求得“第二青春”之愉悅。
八、學習樂
知識是社會的寶貴財富,是人們的精神食糧。多看書、常讀報既增見識,長才干,又驅(qū)寂寞,益身心。
九、勞動樂
適度的體力勞動,可使五臟功能得到鍛煉,減緩衰老。實踐證明勞者壽。
十、知足常樂
名不貪,利不貪,貧也安然,富也安然,無欲無求,寧靜致遠。自我知足是良藥,不是神仙勝似神仙。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