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你們現(xiàn)在放生雖然是救了這條魚一命,然而,這條魚放到河里可能會吃掉許多小蝦米(大魚吃小魚),罪過不是很大嗎?
二問:你們現(xiàn)在放生啊,即使放到長江里,都有很多都被人家抓了,真是造業(yè)啊?
復(fù)愚僧居士書
答:放生這件事,原本是為了感發(fā)大家戒殺護(hù)生的心,實行自己惻隱不忍的念頭而已。這世上有這么多人,人和人之間心念行為自然都各不相同。然而即便不能全部受到感發(fā),即使只感發(fā)了一個人,這個人在一生當(dāng)中,就會少殺若干生命。更何況感發(fā)的不止是一個人呢。
原文:
至謂小魚被大魚所食,即放之長江,亦難免不遭網(wǎng)罟。此種計慮,似乎有理,實則為阻人善念,助人殺業(yè)。其人幸得為人,或不至身受殺戮,故作此無理之理,以顯己之智,能折伏放生者。
譯文:
至于有人說放生的小魚會被大魚所吃掉,還說即使放生到長江,也難免不再次被網(wǎng)捕撈。這種考慮看似有道理,實際上是在阻止人的善念,助長人的殺業(yè)。說出這些觀點的人因為自己僥幸得到了人身,在這一生中或許不至于身受殺戮之禍,所以才會講出這種沒有道理的道理,以此來顯示自己的聰明,希望能夠折伏那些放生的人。
原文:
使彼為魚,及諸生命,當(dāng)受殺時,斷斷不肯起此種想念。唯冀有人救己之命,別無他種救亦恐或后來又被別物所食,別人所得,唯愿甘心受戮,免致后復(fù)遭殃等想。果能當(dāng)此時,作此想念,尚不足為訓(xùn)。
譯文:
假使這種人成為了魚,或是其他種類的動物。那么當(dāng)“他”即將遭受殺戮時,一定不會生出上述的念頭,而是一心希望有人能夠救自己一命。絕對不會因為現(xiàn)在即使被救,日后還可能會被別的動物吃掉,還可能再次被別人捕獲,所以干脆現(xiàn)在就心甘情愿地被宰殺,免得日后又遭殃。即便“他”真的會這樣想,也仍然是不足以效法的。
原文:
況萬萬不能當(dāng)此時作此想念,而于無關(guān)痛癢時,作此阻人善念,啟人殺機之語。其人來生,若不自受其報,則日月當(dāng)東行,天地當(dāng)易位矣,言可妄發(fā)乎。
譯文:
更何況“他”是萬萬不可能在臨被殺時產(chǎn)生這樣想法的啊。而現(xiàn)在卻在結(jié)局無關(guān)于自身痛癢的情況下,說出這種阻止人善念,啟發(fā)人殺機的話。說出這種話的人,如果不遭到報應(yīng),那么日月將會向東運行,天地將會更換位置。話是可以亂講的嗎?
原文:
大魚食小魚,固有此事。放之又遭捕,亦不能無有。若謂小魚被大魚食盡無余,則無此事理。放者盡被人復(fù)捕去,亦無此事理。何得如是過慮。
譯文:
大魚吃小魚,固然有這種事。放生之后又遭捕獲,也不能完全避免??梢f放生的小魚被大魚全都吃光,則沒有這種道理。放生之后又全都被人捕獲,也沒有這種可能。為何如此過度擔(dān)憂呢。
原文:
譬如救濟難民,或與一衣,或與一食,亦可不至即死。在彼則當(dāng)曰,此一衣一食,何能令彼終身溫飽,與之有何利益。不如令彼凍餓而死,便可不至長受凍餓矣。
譯文:
比如救濟難民,施舍一件衣服,或一碗飯,也可以使他們不至于立刻饑寒而死。如果換作前面所講的那種人,就會說,這一件衣服,一碗飯,怎能讓他們終身得以溫飽,給他們又有什么用呢。還不如就讓他們凍死、餓死,這樣日后就不用再長期受凍挨餓了。
原文:
又如強盜劫人,有力者為之捍御。彼將曰,汝若能捍御彼一生,則為甚善。唯捍御一時,究有何益。反不如任彼搶劫一空,后來不至再被搶劫之為愈也。
譯文:
又比如強盜搶劫人的財物的時候,遇到強健有力的人來保護(hù)被搶的人。如果是前面所講的那種人,就會說:你如果能夠保護(hù)他們一輩子,就很好。現(xiàn)在只是保護(hù)這一次,終究有什么用處呢。反倒不如任憑他們被搶劫一空,這樣日后就不會再遭到搶劫了。
原文:
父母之于子,常常撫育,而慈母不能撫身后之子。彼將謂,既不能撫育,不如殺之之為愈乎。
譯文:
父母對于自己的子女,都會常常地?fù)狃B(yǎng)教育。然而慈母一旦過世之后,就無法再撫養(yǎng)自己的子女了??吹竭@樣的情景,前面所講的那種人就會說:既然總有一天父母都要離世,從而也就不能繼續(xù)撫養(yǎng)教育子女,那還不如提前把子女殺掉,豈不是更好。
原文:
君子修德,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彼必期于萬無一失,方肯行放生,則令世人盡壽皆不行戒殺放生之事矣。其人將來必膺萬無一人能救己于死也,哀哉,痛哉。不禁絡(luò)索言之。
譯文:
君子修養(yǎng)德行,原本應(yīng)當(dāng)“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墒乔懊嫠v的那種人,一定要等到萬無一失的情況下,才肯去放生。如果都按照他的話來做,那么全世界的人從出生直到死去都不會再戒殺放生了。所以,說出這種觀點的人,將來必定會遭受自己在臨被殺時萬中無有一人愿意施手相救的果報,想想真是悲哀痛心啊!所以禁不住絡(luò)索了這一番。
百歲老人放生70年的神奇經(jīng)歷,懇請大家將放生堅持到底“山中難尋千年樹,世上難得百歲人”。
2014年元月22日,寒冬難得的晴朗日子。馬青云居士在一家四代老少及數(shù)十位親朋好友的祝福聲中,迎來了自己的期頤之年。老人身著紅裝,精神矍鑠、思維敏捷,動作輕盈,笑呵呵地一個勁向大家回禮問好。所有來賓面對這位百歲老人的灼灼風(fēng)采嘖嘖稱奇,而老人的這段神奇經(jīng)歷就是其女兒劉興玉居士親口對我們講述的。
年輕時的馬青云定居在長江之濱的湖北宜昌,家境殷實。二十八歲那年在剛生下女兒不久就突然大病不起臥床彌留,遍請名醫(yī)均束手無策宣布不治,家人無奈地準(zhǔn)備了棺材及殯葬用品靜等其往生。在此期間,一過路的出家人湊上前來問明情況后,遂要求進(jìn)家探望。他在病人頭上撫摸幾下口中念念有詞,昏迷三日的馬青云居然清醒過來,在場親屬無不驚訝嘆奇。這出家人遂叮囑兩條:一是今后不再吃眾生肉,最好皈依佛門,盡可放心活到七十三歲。二是如能堅持放生,則可更加增吉添壽,后福無窮。
病愈后的馬青云居士開始戒葷吃素,不久就皈依佛門,病堅持每天禮佛誦經(jīng),多行善事,街坊鄰居誰有難事她常常伸手相助,并喜歡給有緣人解字弘法。久而久之,其身體愈見強健,連頭痛感冒的小疾也基本杜絕了。每逢初一、十五她又堅持買些魚、蝦、鱉、鰍等到江邊放生。一個雨天她去市場碰上商販在賣兩袋螺螄,就毫不猶豫全部買下,還租只小船開往江心,迎著風(fēng)雨沿途一路灑放。令人神奇的是當(dāng)晚她就夢到無數(shù)黑衣人頭戴尖帽跪拜在她堂前向她叩首,經(jīng)人開示方知螺獅們在向她報恩致謝。
從此之后,馬老居士對生靈感應(yīng)之事更加篤信無疑,幾十年無論在運城還是在宜昌跟隨親人生活,她都堅持放生長久不懈,即使在家里,她也堅持每天在門外放幾把白米飯,去施救那些饑餓的小動物們,她的善舉影響感染著她的家人,女兒與外孫們都和睦相處,慈愛為懷,生活也清淡簡樸,樂于助人,成了名符其實的佛化家庭。如今的馬老居士已百歲高齡依然精神矍鑠,身板硬朗,成為放生改變命運的活例證!(此文轉(zhuǎn)載)
由此觀之放生是改命增福添壽的重要法寶,父母老人過大壽時,懇請大家能夠擺素宴并放生,為父母老人家人積福,同時也能拯救眾多生命!春夏之際是萬物孕育生命的季節(jié),懇請大家多多放生,一救千萬命!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