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果報
古今來,關于放生能延壽等之果報事跡甚多。今每門各舉一事,為諸君言之。
一、延壽
張從善,幼年,嘗持活魚,刺指痛甚。自念我傷一指,痛楚如是。群魚剔腮剖腹,斷尾剖鱗,其痛如何?特不能言耳。遂盡放之溪中,自此不復傷一物,享年九十有八。
二、愈病
杭州葉洪五,九歲時,得惡夢,驚寤,嘔血滿床,久治不愈。先是彼甚聰穎,家人皆愛之,多與之錢,已積數(shù)千緡。至是,其祖母指錢曰:“病至不起,欲此何為?盡其所有,買物放生,及錢盡,病遂全愈矣。
三、免難
嘉興孔某,至一親戚家。留午餐,將殺雞供饌??琢χ怪?,繼以誓,遂止。是夕宿其家,正搗米,懸石杵于朽梁之上??着P其下。更余、已眠。忽有雞來啄其頭,驅去復來,如是者三。孔不勝其擾,遂起覓火逐之。甫離席,而杵墜,正在其首臥處??姿煳螂u報恩也。每舉以告人,勸勿殺生。
四、得子
杭州、楊墅廟,甚有靈感。紹興人倪玉樹,赴廟求子。愿得子日,殺豬羊雞鵝等謝神。夜夢神告曰,汝欲生子,乃立殺愿何耶?倪叩首乞示。神曰:爾欲有子,物亦欲有子也。物之多子者莫如魚蝦螺等,爾盍放之!倪自是見魚蝦螺等,即買而投之江。后果連產(chǎn)五子。
五、生西
湖南張居士,舊業(yè)屠,每早宰豬,聽鄰寺曉鐘聲為準。一日忽無聲。張問之,僧云:夜夢十一人乞命,謂不鳴鐘可免也。張念所欲宰之豬,適有十一子。遂乃感悟。棄屠業(yè),皈依佛法。勤修十余年,已得神通,知去來事。預告命終之日,端坐而逝。經(jīng)謂上品往生,須慈心不殺,張居士因戒殺而得往生西方,決無疑矣。
我們放生后要避免計較利益,這如同和佛菩薩做生意。不要生嗔心,破壞功德。佛法不是修出什么新東西來,而是放下貪嗔癡,放一分才代表功夫進一分。佛經(jīng)上經(jīng)常說:不飲酒不吃肉的功德,要超過用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的功德,什么道理呢?是說你修福修得很大,不如你能放下一分半分。能放才能出三界往生極樂世界呀。一分不放,心中總有所求,你修得再多也都轉成世間有漏福分了。你放生功德無量無邊,但是你放后能不計較,你僅僅為動物離苦得樂,為放出清靜心,放掉貪嗔癡,為同生極樂世界,這才值得贊嘆。
正報身心世界的虛妄相是怎么來的 導讀:這個“眾生”指的是我們五陰的正報的身心世界,它的一個生起跟相續(xù)的因緣。這個地方有五大段。我們先看第一段,“迷真起妄”。...我們再看第二段的“明眾生相續(xù)”。
這個“眾生”指的是我們五陰的正報的身心世界,它的一個生起跟相續(xù)的因緣。這個地方有五大段。我們先看第一段,“迷真起妄”。
復次富樓那!明妄非他,覺明為咎。
佛陀再一次告訴富樓那尊者說,說這個“明妄”(這個“明”當動詞),就是我們一念的無明的妄動,而生起了種種的虛妄的相狀。而這樣的虛妄相狀的生起,并沒有其他的原因,主要的是以“覺明”來當作它的過咎。也就是說,在我們清凈覺性的妙明心中,突然間想要有所發(fā)明。而這種有所發(fā)明的心就是無明的妄動,也就是一切虛妄相生起的一個主要過咎。
這個地方等于是說明,這虛妄相是怎么來呢?就是清凈心當中一念的妄動而有的。“真本無妄,因迷故有”,這個觀念我們前面講過了。
我們看第二段的能所的對立。
所妄既立,明理不踰,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
一念的妄動是很微細的。這個地方講到,一念妄動以后產(chǎn)生了一種“三細”,也就是產(chǎn)生了阿賴耶識。我們看。
“所妄既立”,既然有一念的妄動,就有所明的“無明業(yè)相”的生起,所以,“所妄既立”就指的這個無明業(yè)相的生起,就是三細的第一個。
“明理不踰”,這個“理”者,體也,就是無明業(yè)相之體。那么既然有無明業(yè)相,當然就有能見的相狀生起。能見的見分去發(fā)明這個無明業(yè)相的時候,六根去攀緣六境,這個時候我們就產(chǎn)生了一定的限制。
六根去攀緣六塵的時候,整個活動范圍就不能超越阿賴耶識,不能超過無明業(yè)識。也就是在一念無明妄動的因緣當中產(chǎn)生了三細,使令我們聽聞的功能不能超越音聲,見的功能不能超越色塵。
到這個地方,其實都是一念妄動產(chǎn)生一個阿賴耶識的三細。這個地方都還沒有產(chǎn)生業(yè)力,因為第六意識的愛取還沒有活動,只是一個依他起性。下一段就產(chǎn)生了業(yè)力的力量。我們看下一段。
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同業(yè)相纏,合離成化。
“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其實把前面的觀念再重復一次。就是有色聲香味觸法六種妄塵的成就,就使令我們這一念清凈的心性,這個精明之體,分成了見聞嗅嘗覺知。在眼睛叫見,在耳朵叫聞,就產(chǎn)生了六根的作用。本來是一念心性,“元依一精明”,因為外境的牽動而“分成六和合”,產(chǎn)生六根的作用。這一段等于是把前面的阿賴耶識的依他起,六根、六塵、六識的生起作一個說明。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