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侍郎韓世能,鶴崗長州人,世代棲身墓邊平地。家境貧困,祖父韓永椿,喜愛放生,但因家庭中無錢,天天夙興,就持掃帚到河濱,將兩岸螺螄掃進(jìn)水中,免得被人捕獲,有時忍著饑餓掃數(shù)十里路,如斯沒有疲沒有厭四十很多年,從沒有間斷。
到了明穆宗隆慶丁卯年,韓世能夢見金甲神明通知他說:“您祖父放生,有大好事,今后子孫世代貴要,領(lǐng)先使您榮享一品官位。”
厥后,韓世能訟事至禮部侍郎,受命出使朝鮮,蒙皇上犒賞一品朝服,韓家子孫,果真累代顯要。
正在一樣平常生活或閱讀文章時,我們常常運(yùn)用大概看到“霎時”,這個常用辭匯實際源自釋教。正在一樣平常運(yùn)用中,“霎時”普通指異常長久的時候觀點(diǎn)。但“霎時”究竟有多“長”(有多長久),可有過相應(yīng)的說法?無妨讓我們回到釋教經(jīng)典著作中,看看各部經(jīng)論對“霎時”的定位。
“霎時”原是梵語,漢語音譯“霎時”,又作“叉拏”,意譯則是“頃刻”、“念頃”,還便是一個心念起動的時候長度,取“發(fā)意頃”同義,用一個漢語單字來表達(dá),那便是“念”,意義便是剎時,還便是時候的最小單元。正在世俗辭匯中,我們常說“沒齒難忘”,這個“念念”一樣來源于釋教。
閑話休說,讓我們來看看釋教經(jīng)論中的“霎時”長度——
一、據(jù)《俱舍論》卷十二紀(jì)錄,一百二十“霎時”為一“怛霎時”(梵語音譯,下同),六十“怛霎時”為一“臘縛”(又作“羅預(yù)”),三十“臘縛”為一“牟呼栗多”(也是有譯作“頃刻”),三十“牟呼栗多”為一“日夜”。是以,一“霎時”約相當(dāng)于我們本日時候單元的0.013秒。
兩、據(jù)《摩訶僧只律》卷十七記錄,兩十“念”為一“瞬”,兩十“瞬”為一“彈指”,兩十“彈指”為一“羅豫”(臘縛),兩十“羅豫”為一“頃刻”,三十“頃刻”為一“日夜”。因而,一“霎時”約相當(dāng)于我們本日工夫單元的0.018秒。
三、也是有經(jīng)論中說,一“霎時”取一“念”差別。據(jù)《仁王經(jīng)》卷上“觀空品”紀(jì)錄,九十“霎時”為一“念”;據(jù)《往生論注》卷上紀(jì)錄,六十“霎時”為一“念”。
四、據(jù)《大智度論》卷三十取卷八十三記錄,六十“念”為一“彈指”;據(jù)《俱舍論》卷十二記錄,六十五“霎時”為一“彈指”。
五、佛經(jīng)中有其他工夫觀點(diǎn),還可以來權(quán)衡“霎時”。正在《大般若經(jīng)》卷三四七中,依照次序引見差別工夫觀點(diǎn),由“一晝夜”、“一日”、“半日”、“一時”、“食頃”、“轉(zhuǎn)瞬”、“俄你”到“瞬息頃”,一“霎時”約莫相當(dāng)于一“食頃”(如早食之前或早食之間)的工夫長度。
六、另據(jù)《仁王經(jīng)》卷上“觀空品”紀(jì)錄,一“霎時”有九百“生滅”;《往生論注》卷上紀(jì)錄,一“霎時”有一百〇一“生滅”。
另外,一“霎時”之間的生滅,稱為“霎時生滅”或“霎時無常”。當(dāng)前的一“霎時”稱為如今,前一“霎時”稱為曩昔,后一“霎時”稱為將來,這叫“霎時三世”。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