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人在河邊釣魚或捕魚,大聲或默念咒語或南無寶髻如來佛號,求佛菩薩救護生靈免遭殺害。或者看到有人捕魚、打網就去看,將他們不要的小魚、小蝦、螺類,拾起為其念三皈依,然后隨手將其扔到水中。
為將死動物念佛使其生往善處,也是不用花錢的放生。《地藏經》中說“一切眾生臨命終時,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或大乘經典,一句一偈,我觀如是輩人,除五無間殺害之罪,小小惡業(yè),合墮惡趣者,尋即解脫”。
尤其是今天做廚師及后廚服務員干些殺生的職業(yè),如命不濟不能轉行,就在殺生前為其念佛,使其生往善處??梢杂^看佛教電影《逆緣》,它講的就是殺豬的女人為豬念佛,它們自在往生極樂世界的故事。
如果你走在馬路上看到運送動物的車輛,可立刻為它們念“三皈依”的皈依文;或在農貿市場或超市,見到未死或已死的眾生,如是觀想:凡我眼睛看到的已死、未死、待死和正在被殺的眾生,都跟我一起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遍。然后可以念“南無阿彌陀佛”圣號十聲,增念往生咒一遍或三遍更好,會有無量眾生跪在虛空中聽受三皈依,跟你念佛,死后即往生善道。此法很方便,功德無量!
不貧窮的理由人生是一種習慣關鍵是,當你已經習慣于一種角色時,還會有更高的追求嗎?
一個不甘心自己命運的年輕乞丐,總想有一天能夠發(fā)達起來。可好幾年過去了,他還是窮困潦倒。最后,他心灰意冷,只好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一位未卜先知的智者身上。于是,他帶上省吃儉用好不容易攢下來的一筆錢,找到了那位智者。
“尊敬的先生,請你指點一下吧!我十余年后會不會還像現在這么窮?”智者稍稍抬頭看了一眼乞丐,說:“年輕人,我說出來你不要不高興,十年之后,你還是像現在這么窮。”乞丐聽了非常難過,于是掏出一些錢遞給他,懇求智者:“老先生,你再看看我二十年后有沒有希望?”智者有些感動了,認真地看了看他說:“你二十年后還會這么窮。”乞丐感到更加傷心了。最后,他把所有的錢都掏了出來,跪在智者面前十分虔誠地說:“老先生,我就靠你了,你再給我指點一下吧,我三十年后會怎么樣呢?”無可奈何的智者只好又看了看乞丐,很同情地說:“你三十年后不窮了?!?/p>
年輕人為之一振,高興地從地上蹦起來:“哇!我終于有希望了。那么,尊敬的大師,再請問一下,到那時我能有多少錢呢?”
“年輕人,你三十年后不窮了,是因為你已經習慣了。”智者拍了拍年輕乞丐的肩膀飄然而去。
多么有深意的話啊!
其實,人生就是一種習慣,勤奮是一種習慣,懶惰是一種習慣;成功是一種習慣,失敗是一種習慣;阿里地是一種習慣,貧窮也是一種習慣......
關鍵是,當你已經習慣于一種角色時,還會有更高的追求嗎?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