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賢法師答:這是龍樹菩薩造《十二門論》的首頌。因緣所生法就是沒有實體。一般講自性是有實體的,沒有變化的。既然是沒有實體而且有變化,它就無自性。它不否定眾緣生法,若是否定眾緣生法,空就不能建立。當體即空就是在因緣生法中見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并不能分離。你專講“有”難免有常見,專講“無”難免有斷見,般若恰恰是來消滅這個斷見、常見的。遠離二邊,契合中道,為中觀之見。不管精神還是物質(zhì)都是一樣的,精神物質(zhì)是一體。講到法性它是不變,講到心它就是動的,它就有體,有它的作用。有心就有物,有物就有心。見法性要知因緣,知因緣就能見法性,見法性就等于見到如來法身。
和凈慧恩師《趙州禪茶頌》2005年10月19日上午明 懷 |
安然迎晚學,智叟勸吃茶。 豈等人參果,還殊博望瓜。 一缽熱惱息,三字富恒沙。 流澤披遐邇,門風舉世夸。 滄桑千載后,舜日帶朝霞。 神舟巡廣漠,野老樂桑麻。 車書八萬里,好雨沐蒹葭。 升平誠可頌,靈臺囿籬笆。 貪泉成浩淼,南柯逐繁華。 賴有清涼士,功德邁女媧。 悲心傳古調(diào),大化到天涯。 五湖高客至,芳鄰認舊家。 甌煮八德水,茶沏般若芽。 石案清和滿,林間妙意遐。 共品無上味,靈峰見釋迦。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