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母楊太夫人生西記 原文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固無論天人修羅鬼畜地獄,況男女貴賤,智愚賢否乎。其升沉六道,輪回不息者,由迷之淺深,與業(yè)之善惡,以為因緣,而一念佛性,固未嘗因此或有增減也。以迷而不知,不但不得受用,反承此佛性功德之力,作起惑造業(yè),因業(yè)感苦之本。豈不大可哀哉。如來愍之,令其返迷歸悟,斷惑證真,以迄親證本具佛性而后已。又以眾生無力斷惑,縱有修持,不能現(xiàn)生即了生死,再一受生,多皆迷失,則盡未來際,解脫無期矣。于是以大慈悲,特開一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法門,俾一切若凡若圣,同于現(xiàn)生,仗佛慈力,了生脫死,較彼專仗自力者,其難易遲速,天淵懸殊也。以故自古迄今,緇素四眾,修此法門,往生西方者,不勝其多,即近時亦常見之。安徽石埭縣徐母楊太夫人者,徐居士國治之生母也。其性情孝慈柔善,明敏果決,事父母,事舅姑,相夫教子,持家處事,一一皆悉堪作閨閣典型,女流師范,方之古烈女母儀,賢仁,明智諸傳,殆無愧焉。幼即奉佛,老而彌篤。其子三,曰國華,國鈞,國治,各受職于政商二界。國治在天津,欲長侍膝下,于民國十年,迎養(yǎng)至津,遂持長齋,受優(yōu)婆夷戒。從茲念佛益精進,頗有瑞征,恐不求一心,專希瑞相之愚人受病,故不錄。是秋,安徽水旱奇災,省長電調國治襄辦賑務,以八年在京,辦有成績故也。國治不忍遠離,夫人責以大義,促令速去,以救災黎。國治在皖年余,夫人有病,不許書信言及,恐遠道來省,致誤賑務,并囑國華國鈞勸募,以己私蓄,傾囊相助,蒙大總統(tǒng)題頒匾額,與慈惠徽章。十一年賑務畢,皖憲仍縶維國治,乃復迎養(yǎng)皖垣。以年已七十有四,精神衰頹,親戚中有勸開齋者,夫人曰,我寧茹素而死,決不食肉而生也。至今春,病日篤,而神智清明,念佛不輟。謂國治曰,余于世事,艱苦備嘗,故無戀慕,心中唯有念佛一事而已。又曰,每一發(fā)熱,痛苦異常,一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則頓覺清涼矣。二月廿一,命請僧來寓念佛,以助往生。令將己衣物,盡行變賣,供養(yǎng)三寶。問國治曰,何日去最好。國治答以后天是齋日,最好。歷數(shù)時曰,余已見釋迦牟尼佛,及在津所供之佛菩薩,何獨不見接引佛乎。國治曰,時至則見矣。次日,仍復隨僧念佛,至廿三黎明,念佛僧福海師曰,夫人神志氣象如常,一二日內,尚不能去。至巳刻,國治請一接引佛供床前,曰,阿彌陀佛來矣。夫人聞之,生大歡喜,起坐瞻視,高聲念南無阿彌陀佛數(shù)聲,即結印含笑而逝。國治與諸師,及眷屬,猶高聲念佛三句鐘,始舉哀,及沐浴換衣。香氣馥郁,有友來吊,于門外即聞之,嘆為希有。三日入殮,面貌比生時更加光彩,頂猶微溫,四肢柔軟,以數(shù)珠置手中,乃屈指握之。猗歟懿哉,若夫人者,可謂宿根深厚,現(xiàn)行精純,又得其子國治,多方輔助,故令凈業(yè)成熟,得遂往生之愿。世之不念佛者不必論,即志心念佛者,其子女多皆于將終時,號哭洗濯換衣等,俾彼既生悲傷,又生瞋恨,遂致打失正念,仍復永劫輪回于三途六道中,莫之能出。彼猶自謂為盡孝,不知誤親往生之罪,較殺親為更甚,而舉世不知,良可悲傷。國治法母慈仁奉佛,故長齋學佛,屢辦賑務,悉皆竭盡心力。今夏來山,以夫人行狀見示,祈為作記,以為后世子孫遺范。余以固陋冗忙辭,后復函祈,因約略敘其平生,而于末后事實,稍加詳悉,冀世之為人母,為人子者,咸取法焉?!队」夥◣熚拟n》之《徐母楊太夫人生西記》 印光大師 著述 佛弟子 敬譯 譯文 所有的眾生,都有佛性,都能夠成佛,固然無論天、人、修羅、鬼、畜生、地獄,何況男女、貴賤,智愚、好壞呢?至于升沉于六道,輪回不停息的原因,是由于迷惑的深淺,和業(yè)力的善惡,作為因緣所造成的。而一念靈明覺知的佛性,固然沒有因此而有所增減啊。因為迷失而不懂得,不但得不到佛性的正常享受,反而承著這個佛性的功德力用,作為生起迷惑、造作罪業(yè),因為罪業(yè)感召苦果的根本。豈不是太讓人悲哀了嗎?如來憐憫迷失的眾生,教導眾生翻轉迷惑、歸向覺悟,斷除煩惑、徹證真常,以至于眾生親身實證本來具足的佛性才歇手。又因為眾生靠自己的能力沒有辦法斷除煩惱惑業(yè),縱然有所修持,卻不能在當生就了脫生死輪回,而再經過一次投胎轉生,絕大多數(shù)都迷失了,因此,窮盡未來際的長時,解脫生死都遙遙無期。于是如來以大慈悲心,特意開辟這一個信愿念佛求生西方的法門,使得所有的凡夫和圣人,共同都能在此生,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愿力,了脫生死,比之于只依靠自己的力量了生死的情形,其中的難與易、快和慢,有著天淵一般的懸殊。所以從古到今,在家出家的二眾同修,修持這個法門,往生西方的人非常非常的多,就是近期也常常見到。 安徽省石埭縣,徐國治居士的生母楊太夫人,她的性情孝敬、慈善,聰明、果斷,她事奉公婆,相夫教子,操持家務、為人處事,各方面都可以作為婦女界的典型、女流的模范,比之于古代各種典籍中所記載,剛正有節(jié)操女子的儀范、賢良和智慧,毫無愧色。楊太夫人從小就學佛,到老了修持越來越堅定、精進。她有三個兒子,分別叫國華、國鈞、國治,各自供職于政界和商界。國治在天津工作,想要長期侍奉母親、承歡膝下,在民國十年的時候,把母親迎請到了天津,楊太夫人于是持長齋,受優(yōu)婆夷戒。從此念佛越來越精進,有很多的瑞相和感應,恐怕不求一心念佛、專門貪求瑞相的愚癡之人受到弊病,所以在此不記錄。 這一年秋天,安徽省水旱兩災相當嚴重,安徽省長打電報調國治協(xié)助辦理賑災事務,因為民國八年時,國治在北京辦理賑災事務卓有成果。國治不忍遠離母親,太夫人以為人要盡忠國家的大義責備他,催促他速去安徽救助災民。國治在安徽一年多,太夫人有病,不許家人在寫信給國治時提到這件事,是恐怕他遠路來探視,致使耽誤賑災事務。并且囑咐國華、國鈞勸導大眾捐助災民,把自己的積蓄,全部拿出來救助災民。承蒙大總統(tǒng)題寫頒布匾額,和贈予慈惠勛章。 民國十一年,賑災事務結束,而安徽省政府仍然以挽留人才為目的,不放國治回天津。于是國治又把太夫人迎請到安徽官署奉養(yǎng)。因為太夫人年紀已經七十四歲高齡,精神衰弱,親戚中有勸她開齋吃肉的人,夫人說:“我寧可茹素而死,決不吃肉而生。”到了今天春天,病情越來越嚴重,而神智清醒明白,念佛不間斷。她對國治說:“我嘗盡了世間的辛酸,所以對于世間沒有留戀,心中只有念佛求生西方這一件事而已?!庇终f:“每次發(fā)燒,痛苦異常,一想到西方極樂世界,頓時就覺得清涼?!倍仑ヒ蝗?,叫家人請出家人來助念。讓家人把自己的衣物,全部變賣,供養(yǎng)三寶。問國治說:“哪一天走最好?”國治答道:“后天是齋日,最好?!边^數(shù)小時又說:“我已經見到釋迦牛牟尼佛,以及在天津時所供的佛菩薩,為什么單單不見阿彌陀佛呢?”國治說:“時間到了就自然見到了”。次日,夫人仍然隨著出家人念佛,到二十三清晨,助念的出家人福海師說:“夫人的精神和身體狀態(tài)都很正常,一、二天之內,估計還不能往生。” 到了上午十點鐘左右,國治請了一尊阿彌陀佛圣像供在太夫人的床前,說:“阿彌陀佛來了?!狈蛉寺牭胶?,心里很歡喜,坐起來觀佛,高聲念南無阿彌陀佛數(shù)聲,就結手印含笑往生了。國治和諸位出家?guī)煾?,以及家人,仍然高聲念佛三個時辰,才舉行哀悼的儀式,和沐浴換衣服。家里散發(fā)出香味濃郁,有親友來吊唁,在門外就聞到了。感嘆這種瑞相,稀有難逢。三日后入殮,面貌比活著的時候更加光潤,頭頂仍然有熱度,四肢柔軟,把念珠放在手中,仍然屈指握著。 太難得了?。∠穹蛉诉@樣的人,可以說是過去世中善根深厚,現(xiàn)生行持精進專一,又得到她兒子國治多方面幫助,所以使得往生凈土的正因成熟,圓滿順利往生的誓愿。世上不念佛的人不必論,就是專心念佛的人,子女們往往都是在他臨終的時候,號哭、搬動臨終人的身體更換衣,以及擦洗身體等等,使得臨終人既然心生悲傷又生瞋恨,致使打亂了往生的正念,仍然永久劫輪回于三途六道之中,沒有辦法出離。而這些人的子女仍然自以為是在盡孝,殊不知耽誤父母往生的罪過,比殺害父母的罪過更大,而舉世之人都不懂得這個道理,實在讓人悲傷。 國治效法母親慈悲供佛,所以長齋學佛,屢次辦理賑災事務,全都盡心盡力。今天夏天來山上,把他母親的一生行誼以及往生的事實告訴我,請我寫篇文章,以此作為留給后世孫子的規(guī)范。我以知見鄙陋和冗事繁忙推辭,后來國治又來信請求。因此我大略敘述他母親的平生,而對于臨終的往生事實,稍微詳盡說明,以此希望世間為人父母和為人子女的人,都能夠從中獲取往生的法則。 |
索達吉堪布:紅塵中的凈土 四、香港理工大學問答 『 2011年7月29日晚上 』 (一) 問:我是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的學生?,F(xiàn)代腦科學發(fā)現(xiàn),特定的腦區(qū),與情緒、記憶等有種種關聯(lián)。所以,很多人認為心識只不過是大腦的產物,大腦死了,心識也就不存在了。請問,如何遣除此種疑惑? 答:現(xiàn)在所謂的腦科學,只是對大腦的部分結構作了一些分析,至于心與腦之間的真正關系,科學界對此仍是一片空白。到目前為止,包括榮格的心理學在內,也沒有透徹觀察到內心的本質,且不說大乘密宗中揭示的道理,就算是小乘《俱舍論》講的心與心所之間的關系,他們也沒有弄得比較明白。 其實,“大腦死了,心識也就不存在了”,這種說法并不正確。沒有大腦卻能存活的人,目前已發(fā)現(xiàn)有數(shù)十位之多。以前六世達賴在傳記中也說,他還親眼看見過一個沒有頭的人活著,深感眾生的業(yè)力不可思議[1]。 正好,昨天晚上我也夢到一個人,頭放在這里,身體在那邊,而且還會說話。當時我就跟旁邊的人講:“這個病人非常嚴重,趕快送到醫(yī)院去救。我可以出點錢,出多少都可以,畢竟事關一個人的性命?!痹缟闲褋硪院螅恢肋@是什么意思,但至少我在夢中沒有生惡念,而是產生了一個利他心,還是挺不錯的,自己也比較歡喜。你今天就恰恰問了這樣的問題,可能是一種預示吧。 (二) 問:仁波切您好,我代表一位美國朋友問一個問題。請問:佛法的傳承為什么很重要?現(xiàn)代有先進的科學記錄手段,還需要強調傳承嗎? 答:佛法的任何一個傳承,包括戒律的傳承,都非常重要。 像我們藏地,比丘尼戒的傳承就歷來沒有,只有沙彌尼戒的傳承,所以女眾出家的話,便無法受比丘尼戒;而在漢地,這個戒律的傳承一直都存在。不過在藏地,《大藏經》和論著的傳承,始終完好無損地代代相傳,這是相當稀有的。 那么,這些傳承有什么作用呢?可以起到加持承接的作用,也就是說,它能將佛陀的加持無有間斷地傳給我們,這對修行人來說至關重要。 其實,不單單是佛教強調傳承,包括世間也是如此。比如他們美國的總統(tǒng),第一個是華盛頓,到現(xiàn)在是奧巴馬,這也算是一種傳承。既然世間的傳承都十分重要,那佛教的法脈就更不用說了。 (三) 問:您剛說煩惱就是菩提,感受痛苦時要想到別人,不斷地發(fā)愿、回向,以此培養(yǎng)慈悲心,這樣就不再有痛苦了,對不對? 答:這要看每個人的修行功夫。 問:但這樣也會非常痛苦啊。比如看上師生病了,希望上師能夠馬上康復。 答:《寶性論》里說了,真正的圣者超離了生老病死,身體上是不會有病苦的;但在眾生面前,出于某種利他的需要,上師也可以顯現(xiàn)生病等[2]。所以,弟子為上師生病而痛苦,是凡夫對圣者的一種擔憂。 問:那么說,上師生病是為了度化我們,就像維摩詰居士一樣? 答:如果上師是大成就者的話,是;但若上師是凡夫人,那也值得弟子關心。(眾笑) (四) 問:動物是有生命的,吃它是一種不好的行為。但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我們吃了的話,會不會也像吃動物一樣不好呢? 答:這個問題,我昨天在中文大學那邊也講過。佛在《涅槃經》中說:“眾生佛性住五陰中,若壞五陰名曰殺生?!彼?,五蘊聚合的生命,才有真正的痛苦。動物就有這樣的生命,而植物,雖在外境的刺激下會產生某種反應,比如動搖、生長、死亡,但它并沒有真實的五蘊。假如認為植物也有動物或人一樣的生命,那佛在《楞嚴經》里說了,若許“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異”,則墮入外道,“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現(xiàn)在很多人覺得植物與動物完全一樣,這樣的觀點大錯特錯。包括有些大學老師也分不清楚,這是相當遺憾的。以前郭沫若翻譯過一部很厚的書,叫《生命之科學》,我也曾看過,里面就講了很多生物學的知識,但也沒有把動物和植物的生命分開。 按照我們佛教的觀點,你今天割一根草,跟殺一頭牛有很大差別。殺牛是摧毀了有情的生命,這有極大過失;而割草的話,并沒有殺生的過患。 有些人可能會說:“佛教里不是講了嗎,對動物不能損害,對草木也不能損害。“這種說法雖然是有,但意思并非完全相同。就像你去殺人和砍伐森林,盡管二者在法律上都不允許,但定罪還是有天壤之別。同樣,我們殺了動物的話,必定會墮入地獄;而砍一棵樹的話,則不會墮入地獄,只是有輕微的過失。 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大家一定要弄明白。為什么我一直強調佛教徒必須要學習佛法?原因也在這里?,F(xiàn)在很多人都認為“我吃肉也有過失,吃蔬菜也有過失”,對過失的輕重并沒有分。這樣的話,你偷金子也有過失,偷針也有過失,所有問題都一概而論的話,這是不合理的。 (五) 問:我是香港中文大學的。佛陀當年正是看到眾生的苦,為了想辦法解決,才出家修行,最終成就了佛果。那我們學了佛以后,盡管也期望有一天能成佛,但現(xiàn)在的心力不像佛陀那么大。在這個過程中,經常遇到痛苦怎么辦呢? 答:經常遇到痛苦的話,容易生起出離心,把它變成一種成就的動力,這就叫將痛苦轉為道用,此舉對我們修行人來講非常重要。 在藏傳佛教中,很多大德并不希望成天順順利利,否則,修行就沒什么進步了。作為大乘修行人,一旦遇到敵人、生活中出現(xiàn)不順,絕不會像世間人一樣痛苦,而是像拾到了如意寶般開心,以此可檢驗自己的修行境界如何。猶如高明的醫(yī)生,能將山上所有的草,都配成良藥,同樣,真正有修行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樣的痛苦,都可以把它轉為道用,變成解脫的一種助緣。 (六) 問:我來自香港大學醫(yī)學院。我身邊有個很親近的人,我執(zhí)很厲害。我也問過自己的上師,上師說她屬于串習比較重的,各種習氣很難一下子改變。但我還是希望能從佛法上幫助她,請問我應該怎么做?是放任她而自己繼續(xù)修行,還是盡量用佛法去引導她? 答:怎么樣去度化她,應該是你跟你上師兩個人的事情,讓我來說有點不合適吧。不過,我建議即使她的習氣很重,不能一下子就改過來,你也不應該聽之任之。 倘若翻開佛陀的傳記、大德的開示,我們就會明白,度化眾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通過長期的勸說,有些人才會逐漸生起信心、出離心、智慧。因此,你對她不應該放任不管,而需要不斷地努力。 作為一個大乘佛子,實際上身邊會有很多這種人,你說了一次兩次可能不起作用,但只要持之以恒,遲早他會被你感化的。有些人認為:“跟這種人怎么講都沒用,簡直是白費口舌?!逼鋵嵅⒎侨绱恕H朔譃槿N:一種是頑固不化的,誰說了都不聽,就算佛陀來了也沒用;一種是不用別人去勸,他自己就覺醒過來了;還有一種是,如果經常去引導他,他就有善根蘇醒的機會,但你若是不努力,那就沒辦法了。《百業(yè)經》中也有很多故事說,某某眾生若沒遇到佛陀,就還要在輪回中流轉五百世,但遇到了佛陀以后,即生就獲得阿羅漢果,解脫了一切痛苦。 所以,度化眾生不能避重就輕。其實,你如果有菩提心,就肯定愿意度化眾生,將這種境界傳給身邊很多人;但你若對此什么感覺都沒有,那可能就無所謂了。因此,作為一個佛教徒,居士也好、出家人也好,關鍵看你有沒有這種境界。有的話,就不可能獨吞這種精神食糧,而會很愿意跟眾生分享,讓他們也擺脫一切痛苦。 現(xiàn)在的人類,確實很需要佛法來拯救,而且如今弘揚佛法非常應時,因緣很成熟,時機也相當殊勝,我們應該要多利益一些眾生。再過幾十年,你我都不一定在這個世上了,很多人也灰飛煙滅了,有些往生到極樂世界了,有些墮入地獄了。所以,在今生這個短短的時間里,每個人一定要好好把握,用佛法的智慧去利益別人,真的遠遠勝過金錢上的幫助。 (七) 問:現(xiàn)今這個繁忙的社會,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壓力很大,特別像香港這樣一個國際化都市,競爭非常激烈,怎樣才能平衡各方面的壓力,獲得幸福感呢? 答:按照佛教的觀點,最好要學會知足少欲。若能如此,寂天論師說了[3],這種遠離貪欲、自由自在的快樂,就連帝釋天王也很難享受到。 現(xiàn)在這個世界,很多人整天奔波忙碌,并不是真的缺少什么,而是為了面子、為了名利。每個人都不擇手段地占有很多,以至于社會上的大部分資源,最后只流入極少數(shù)的富人手里,這是一種非常大的浪費。 其實,一個人有了權力、有了財富的話,應該用于回饋社會,讓更多的人共同分享。若能有這樣一顆心,自己的壓力肯定會減少,幸福感也會與日俱增,整個社會才能真正體現(xiàn)出一種和諧。 (八) 問:我本人信佛多年,但從來沒有系統(tǒng)學習過佛法。您能否給一個概括的指引,讓我們全面接觸到您所講授的佛法? 答:我講授的佛法,香港有個國際菩提學會,近兩年來,對我所講的《入菩薩行論》、《大圓滿前行》、《藏傳凈土法》,以及般若方面的道理,每個星期天都在學修。今天在場穿著紅衣服的,好多都是國際菩提學會的。你如果希望系統(tǒng)地了解佛教,可以跟他們一起學習。我只有這個辦法了,否則,親自給你講的話,我也沒有這個時間,你的各方面因緣也不一定契合。 昨前天我看了一下,香港國際菩提學會的人比較少,但不管人多人少,我都是隨緣的。如果你想次第學佛,可以跟他們取得聯(lián)系。以后我會給大家長期提供法本、光盤等,而且一般不收錢。 ![]() 我們這個學會的原則,不是以募捐為主,不是以掙錢為主。當然,我也不是說弘揚佛法不需要錢,但之所以成立這個學會,主要是想讓大家清凈地學習佛法。我的發(fā)心也很清凈,不管到哪里去,都只有這個想法。而我們學會的原則,也是給大家提供一個學習的機會,并沒有其他任何目的。所以,如果你愿意學習,可以跟他們聯(lián)系一下。 (九) 問:我是香港城市大學的。5年前我斷了韌帶,一直很痛苦,這幾年沒有敢運動。幾個月前,我再做運動時,竟然又斷了同一條韌帶。為什么我這個身體這么弱,好像經常都有病,我該怎么解決呢?希望您可以給我一點建議。 答:任何一種病,都要依靠中醫(yī)或西醫(yī)來治療,這是佛教也很提倡的。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再應該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tài)。 我個人而言,10年前得過強直性脊柱炎,很多醫(yī)生都說這沒辦法治,一輩子會非常痛苦,同時我還有肝炎、慢性胃炎。曾有一個醫(yī)生,看了我的檢查報告后說:“你這個人很倒霉!這么多難治的病,全部出現(xiàn)在你一個人身上?!比绻覜]有學過佛,可能心里會非常痛苦。但因為學了大乘佛法,說實話,我并沒有把這些當回事,覺得這個身體再怎么保養(yǎng),遲早也會腐朽的,不管自己能再活多少天,都應該做些有意義的事情。 所以,當醫(yī)生看了我的報告后,說我可能活不了很久時,我就趕快在廈門找個地方,以閉關的方式翻譯《釋迦牟尼佛廣傳》。這部論沒有譯完之前,我很擔心中途會離開世間,如果能善始善終的話,我就沒什么遺憾了,這些我在日記《旅途腳印》中也寫過。結果過了這么多年,這幾個病奇跡般地全部好了,現(xiàn)在就沒有什么了。 所以,我們作為病人,不要老想著自己痛苦怎么辦,不要太把它當回事。正如我剛才所說,生病也可以,不生病也可以。假如這個病總好不了,那是自己前世的業(yè)障,以此可觀想代眾生受苦。平時有這種心態(tài)的話,遇到什么都會快樂。甚至到了一定時候,你的病會不藥而愈。退一步說,就算它好不了,這個世上也不只有你我會死,所有的人最后都會離開。沒辦法,輪回就是這樣。 (十) 問:我是香港理工大學的畢業(yè)生,也是寧瑪巴佐欽傳承的。請問,立斷跟頓超有什么分別呢? 答:立斷、頓超,實際上是大圓滿的兩大修法,又名本來清凈、任運自成。本來清凈,主要講了心的本體空性;任運自成,則是講了光明部分。修大圓滿時,這兩個要訣不可不知。但我們在具體修之前,必須要得過灌頂、修過加行。 關于這二者的區(qū)別,我在口頭上也會講,畢竟自己用了人生一半的時間,經常思維這些道理。但今天在座的人當中,有些對密法不一定有信心,有些連灌頂都沒得過,所以可能沒辦法說。但我以前翻譯過很多這方面的書,你最好是私下了解一下。 問:弟子非常喜歡法王如意寶,希望他很快乘愿再來。可否請您傳一下他的祈請文,讓我們祈請他快點回來? 答:法王如意寶曾經也來過香港,當時他老人家去美國、去印度時,回來都經過這里,住在白玉中心。剛才我路過理工大學的門口,他們給我指了一下白玉中心。本來我比較熟悉這條街,但現(xiàn)在香港變化太大了,我都不認識了。剛才來的時候,我心里也非常傷心,想當年法王如意寶還健在,現(xiàn)在卻離開了這個世間。 不過,法王如意寶離開時,只是說“暫時”不轉世,并沒有說“永遠”不轉世。所以,我也非常希望他老人家盡快乘愿再來,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 下面,我念一下法王的祈禱文: 涅慶日俄再愛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臺山 加華頭吉新拉意拉悶 文殊加持入心間 晉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禱晉美彭措足 共機多巴破瓦新吉羅 證悟意傳求加持 巴美特這多杰德炯杰 蓮師心子降魔金剛尊 哲波南若利饒朗波嘎 化現(xiàn)列繞朗巴游舞身 芒圖隆當熱波華吉協(xié) 多聞教證功德悉圓滿 晉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晉美彭措足下誠祈禱 特杰功博辛拉釀拉耶 意傳密意加持入心間 特耶吉德這巴辛吉洛 心意融合一味祈加持 謝謝! |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