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發(fā)心學佛,發(fā)心續(xù)佛慧命,正法久住,你從哪做起?你要從孝養(yǎng)父母做起。你不從這里做起,學一輩子學不到東西。孝養(yǎng)父母從哪里做起?從《弟子規(guī)》做起,你把《弟子規(guī)》里一百一十三樁事情都落實到生活,你的孝道就差不多了。孝順父母的人,不會不尊敬長輩;不敬長輩,不敬老師,那就是不孝父母。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根,從五四運動以后就沒人再提了,不但看不到人去做,說的人都沒有了。外國人研究中國的學術(shù)、知識、常識,中國人連這個也不學。所以傳統(tǒng)文化,現(xiàn)在中國人感到很陌生,還不如外國人,外國人還懂得一點皮毛常識,中國人連這點皮毛常識都沒聽說過。這個事情真難,真不容易,典籍、文獻都在,沒人學了,更沒有人依教奉行。可是我們要想自己這一生當中不空過,自己一生的生活,真正是很充實、很幸福、很美滿,那不學習圣賢教誨,不學習佛法,你得不到。 文摘恭錄—凈土大經(jīng)解演義(第二八四集)2011/2/16 檔名:02-039-0284 |
前文回顧:
在古今的圣賢豪杰,他們對于人生都抱有一種改良的目標,努力進行于改善。至于改善的階段,約可分為下列五種:
1
生活之改善
人在世界上,脫不了經(jīng)濟與政治:人群的社會生活,非經(jīng)濟不為功;至于政治,它能調(diào)劑保障人群社會生活的安寧。所以,我們要改善人生,首先要改善經(jīng)濟與政治,也可說是人生根塵部分的改善。
2
德行之改善
這就是道德行為的改善。在佛學上說起來,就是戒律,比較生活之改善還要密切??鬃釉疲悍嵌Y勿視,非禮勿聽。他就是叫人提高人格,成就德行。所以德行之改善,就是倫理道德,對于人生之改善及于人身五根前六識之分齊。
3
定心之改進
前面所講的德行,在佛學上謂之戒律,它自有充分的力量來規(guī)范我們、改善我們,但還不能把我們提高到超人的地位。這因為在道德行為的改善上,只做到五根六識的改善,還不能將這最復雜最活動而最富創(chuàng)造力的意識,集中在一處而積極改善的原故。所以,定心最著重于意識。定就是將心的力量集中統(tǒng)一起來,所以定心的改進更為深刻。
本來定心改進,又可以叫做精神上的修養(yǎng),中國古時候的道家,也都有這種精神修養(yǎng)的。假使能夠修得禪定初步的功夫,差不多是另進入了定心的世界,定心世界與現(xiàn)在的世界性質(zhì)完全不同,因為它是超過欲界之外的色無色界,于是這個人就到達了超人生的地位。但這還不過是第三種階段,只能做到意識分位上的改善,沒有把意根改善過來。
4
凈慧之改進
凈慧是證明本凈理性的真慧,它能消滅照破一般的黑暗而使之光明起來。我前面已經(jīng)說過,意根是黑暗得像暗室一樣,所以必須以凈慧的光明來消滅照破這種黑暗,使意根澈底澄清起來。永遠清凈,即所謂轉(zhuǎn)六七識成為妙觀察、平等性智。如果一個人能夠做到此處,則他已成為超超人,或為菩薩了,這是人生進修中的第四階段。
5
凈善之圓滿
如已進修到這樣地步,還決不能就此中止,必須要更進一步,使無記的藏識與根塵澈底改善而達到第五階段凈善之圓滿。因為意根雖然經(jīng)過努力的改善,而藏識根塵還未澈底清凈,所以還要更加努力,進而到達凈善之圓滿的階段。像這樣,才算是到達了佛學上人生進善的究竟,并且這個人就可以被稱為佛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