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多經論中,可以看出,經常放生的人,能夠得到解脫,能夠往生極樂世界。這里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從前舍衛(wèi)城有一富貴人家,生了一個具各種相好的兒子。有一天在河邊,因高興而互相爭抱此子,突然失手掉入河中,遭一大魚所吞。在河邊下游的一戶無子女的人家網到了這條大魚,打開魚腹時,見有一活生生的小孩,遂高興抱起,將其養(yǎng)大,長大后出家,證得了阿羅漢果。眾弟子問釋迦牟尼佛,何以此小孩掉入河中不死?佛說,往昔毗婆尸佛講述斷殺放生的功德時,有一施主,立誓戒殺放生。此施主因而在生生世世中感得身色端嚴,即使落入巨鰲口中,也能安然脫身,并在今天證得阿羅漢果。
又據《中陰教言論》載,今天放生,到中陰時,其所放之眾生會來到面前為你引接路,而往生自已所欲的凈土;若殺生,則其所殺之眾生,彼時會顯現為極為憤恨,而致使你被強力引入地獄中。
宋朝永明大師,一生放生無數,后來以此功德力,其已往生極樂世界,證得上品上生。此類故事皆為許多歷史所記載。
《普賢行愿品》云:“眾生至愛者生命,諸佛至愛者眾生,能救眾生身命,則能成就諸佛心愿。”蓮池大師云:“戒殺之家,善神守護,災橫消除,壽命綿長,子孫賢孝,吉祥種種,難可俱陳?!毕M銈兏魑唤窈笠S緣隨份,盡力放生,成就往生凈土資糧。
小沙彌與阿育王的故事
阿育王朝在印度歷史上,是一個全盛的黃金時代,而阿育王更是海北藏族佛教,每看到出家人就至誠禮拜。
有一次,與大臣們出巡,途中遇見一位小沙彌,阿育王很想向他禮拜,可是一想到自己堂堂一個帝王,又有眾多的大臣跟隨,在眾人面前向一位小沙彌頂禮,有失威嚴。于是就把小沙彌請到無人的地方,向他禮拜,并叮嚀小沙彌說:“請你不要向別人說,我阿育王今天向你頂禮的事?。 ?/p>
此時,小沙彌看到路邊有一個小瓶子,就以神通力將自己變進小瓶子里去,過一會兒,又變現出來。然后,小沙彌也拉著阿育王的手說:“請大王也不要向別人說哦,我小沙彌能從小瓶子進進出出的事?。 ?/p>
阿育王看得目瞪口呆,當下豁然頓悟:即使是小沙彌,也是不容輕視的。
從此以后,對于出家人,更加禮遇不敢怠慢。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