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京兆尹(掌治京師)殷安仁,家財富裕,向來奉事慈門寺僧眾。
隋恭帝義寧元年,有遠客在殷安仁家住宿。暗中偷取人家的驢,在殷家宰殺,臨走將驢皮贈送安仁。
到了唐朝貞觀三年,有一天,安仁在路上偶然遇見有人對他說:“追捕你的使者,明日一到,你就當死了?!卑踩士謶种蓖乳T寺,坐在佛殿中誦經,一夜不出。
次日,果然有三騎士帶領步兵數(shù)十人,各各身帶兵器,來到寺門外,遙見安仁,呼喚他出來,安仁不理,念誦佛經更加虔誠,鬼吏相互討論說:“昨天不立刻捉捕,今天他精誠誦經修福,怎可捕得?”因而相率離去,只留一人看守,看守者對安仁說:“先生從前殺驢,驢今日控告你,因而派我們來攝捕你,必須要你出面,你不去,終究不能逃脫,對你有何益處?”
安仁在內回答說:“驢是往日別人盜來我家宰殺的,只是將皮送給我而已,本非我殺,為何要追拿我呢?請君回去代我轉告驢說:‘從前確非我殺,如今我會為你念經超薦,解除怨業(yè),理當舍放我才對?!蹦枪砝魬Z說:“驢若不允,我明日再來,驢若允許,我就不來了?!闭f罷轉身離去。
次日竟不再來,安仁于是為驢禮誦經懺誨,從此全家持戒素食。
此段事跡是廬文勵所述,當時殷安仁尚健在。
人生的四種前途人生的四種前途
訓練能讓我們在死亡來臨時內心平靜,遠離痛苦,甚至能讓我們化惡心為善業(yè),做到內心平靜、毫不后悔。然而,只做到不后悔還遠遠不夠,還要能做到死后有一個好的前途。死亡只是一個短暫的過程,死后的生活卻是極其漫長的,我們要努力爭取死后能投生到一個光明的地方。
菩薩說人生四種未來
龍樹菩薩說,人有四種未來:從光明到光明;從光明到黑暗;從黑暗到光明;從黑暗到黑暗。
從光明到光明
菩薩便是屬于擁有這種未來的人。他們一生身口意的行為,對佛法是如法的,對眾生是有利益的,現(xiàn)在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光明的,死后也會去到光明的地方。
現(xiàn)代社會有這樣一種人,生活環(huán)境、衣食住行、親人眷屬等各方面都很有福報,同時,他們的所言所行也都是善良的,一心一意地修行禪法,大公無私地利益他人,這樣的人不但這輩子活得很幸福,死后所去的地方也是光明的。這里的光明不僅是指人天善果,更主要是指解脫輪回,或是往生凈土,或是證得佛果。
從光明到黑暗
世間有一類人,他們過去世做過很多好事,累積了很多福報,所以此生獲得了令人羨慕的美滿生活——身體健康、榮華富貴、眷屬如意等等。但是他們一生都沉溺于享樂,沒做過什么利益他人的事,常常揮霍錢財,甚至常年泡在賭場、夜總會一類的場所之中,染上諸多惡習,更沒有機會修習佛法。這種人雖然這一生光明,過的是幸??鞓返娜兆樱麄兯篮缶蜁櫲霅旱?,感受無窮無盡的黑暗和痛苦,所以叫做從光明到黑暗。
從黑暗到光明
有些人在這一生中,由于過去世的惡業(yè)積累,生活或是貧窮困苦,或是經常生病,或是眷屬不合,總之處處皆不如意。但是他們明白這些現(xiàn)狀都是因為自己過去世的善行不夠所造成,于是便在這輩子盡力做好事,努力學佛修行。雖然他們這輩子過得很艱苦,但由于此生善行的積累,死后就會去到光明的地方,這就是從黑暗到光明。
還有一類人,雖然此生做過很多壞事,但是后來他們感到深深的后悔,真誠地回心轉意,變得一心向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也屬于從黑暗到光明。從這個角度說,懺悔心是更重要的,行為是次重要的。
我小時候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修行者在山上閉關苦修,他有一個很好的獵人朋友,生活都由這個獵人供養(yǎng)。獵人每天獵到什么動物就供養(yǎng)什么,這個修行者每天也就吃什么。閉關房有一扇窗戶,修行者每天會把吃剩的骨頭丟到窗外,久而久之,窗外的骨頭已經堆得跟窗戶一樣高了。
有一天,獵人看到這些骨頭,心想,“我已經殺了這么多動物,而且還讓修行者也吃這些動物,我造的惡業(yè)實在太多太大,看來以后只能墮入地獄,不可能有其他的選擇了?!鲍C人越想越后悔,非常痛心,就不想再活了,因為這樣活下去意味著還會殺更多的動物、造更多的惡業(yè)。于是他就跑上懸崖,跳下去自殺了。
因為獵人的懺悔心太強烈,在他還沒有摔落在地時就飛升而上,投生到了天界。
這件事被修行者知道,他心想:“獵人朋友一輩子殺了那么多動物,都能飛上天界,我閉關苦修這么久,就更應該能飛上去?!庇谑撬艿将C人跳崖的地方,跳了下去,結果被摔得粉身碎骨。
所以,懺悔心是特別重要的,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是特別重要的,這位獵人就是從黑暗到光明,修行者就是從光明到黑暗。
從黑暗到黑暗
關于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去解釋。從因上來看,有些眾生與生俱來就愛好造業(yè),傷害生命等等,無論投生到何處,都會自然而然地喜歡造惡業(yè),這就是因上的黑暗。從果上來看,有些眾生從生下來就會遭受痛苦,由于不會行善斷惡,所以不論投生到任何一道,都只能生生世世與痛苦相伴,無法自拔,難以解脫,這就是果上的黑暗。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