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觀世音菩薩!
若非為了利益眾生,實難再走回那段令人心碎的過去!
噩夢擊碎幸福家庭
末學有一個善良賢惠的妻子,有一個漂亮聰明的女兒。
家里歡聲笑語其樂融融,是一個令人羨慕的小家庭。
兩年前夏季的一天,一個平凡普通的日子。
噩夢從天而降!
正在玩耍的女兒怪叫一聲,頭偏向了一邊。
初時以為與邪祟有關,遍訪當?shù)赜忻纳衿?,燒紙畫符,毫無作用。
后來去了當?shù)蒯t(yī)院,醫(yī)生檢查完畢,神色凝重的告訴我們,趕緊去大醫(yī)院。
懷著忐忑的心情,去了大城市的大醫(yī)院。
檢查結果出來,如晴天霹靂。
是----癲癇!
盡管去時有充足的思想準備,做好種種打算。
當接到這個結果,還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從此,妻子常常哭到半夜!
怎能忍心害他性命
因為聽說治療此病的藥物,對人的腦子及身體,傷害很大,且根本無法根除。
所以自始至終,我們也沒有用過藥物。
而是用在尋找偏方上。
有一次,當?shù)匾粋€很有名的老先生,告訴了我們一個偏方。
說是用某物(為避免造業(yè),暫隱其名!),活活燉湯,連肉帶湯,給患者吃了,有奇效。
出了門,末學很堅決地說,即使女兒沒有了,我們也不會去害他命。
我們承受此痛苦,皆因殺業(yè)所致。
放生尚且不及,怎能再造殺業(yè)!
那個時候,末學已開始學佛。
我們決心,用佛法,來改變我們一家人的命運。
愿還沒滿人即好了。
我們決定,聽從印光大師的話:戒殺、放生、吃素、念佛!
懺悔往昔罪業(yè),斷惡修善。
因為白天還有工作,每天早晨,我們往往天不亮就出發(fā),去解救生命。
從此,風里雨里。
從此,雪里霧里!
我們一天不落,風雨無阻。
在我們的影響下,很多人開始吃素,很多人開始念佛。
末學最喜歡看的一本書是《了凡四訓》。
當我們有些動搖的時候,便一遍遍看這本書。
末學也學了凡先生,在佛菩薩前發(fā)愿,為了女兒,放生300次。
其實發(fā)愿的時候,我們已經放生數(shù)百次。
有一次,末學在夢里,夢到女兒告訴我們,還欠她n萬。
醒來之后,跟妻子商議,決定一次性還她n萬。
如果此夢是真,債還清也就好了。
如果不是真,也為女兒消了業(yè)障,絕對沒有害處。
女兒如果病不好,有再多的錢,又有何用!
我們馬上取出n萬,來了一次大放生。
奇跡果然出現(xiàn)了!
就在我們發(fā)的愿,還差三十余次的時候----
女兒好了!
女兒好了!!
女兒好了!!!
歷經近千個日日夜夜,歷經近千次放生!
我們用一顆真誠、慈悲之心,創(chuàng)造了醫(yī)學奇跡。
這個早已沒有了笑聲的家庭,又有了笑聲。
盡管女兒已經好了,但我們已決定終生踐行:
戒殺、放生、吃素、念佛!
衷心希望天下正遭受此痛苦的家庭,能看到此文!
愿將此文功德,回向天下所有患有癲癇的兒童,衷心祝愿你們業(yè)障消除、早日康復!
為什么要放生?如何才能合理如法放生?_1“放生”典出于大乘佛經,盛行于中國內地,西藏亦然,也流傳于日本和鄰近的韓國與越南等地。放生的活動是基于眾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輪回生死的因果觀念。所謂“吃它半斤,還它八兩”;如果能夠既戒殺又放生,當然功德倍增,此等感應靈驗的事例。史不絕書。
在《雜寶藏經》卷四記載:有一沙彌的師父見他七日之內壽命將終,要沙彌返回俗家,七天之后再來,但沒有說明原因。他在返家的路上,看到一處池塘缺口,池水灌入池邊的蟻巢,眾蟻慌張奪路逃生。但是螞蟻逃生的速度那有池塘缺堤那么快速?眼看無數(shù)螞蟻即將淹死,沙彌就用自己的袈裟包上土,把池塘缺口堵住,救活了所有的螞蟻。過了七天,沙彌在俗家玩得無聊,又回到他師父跟前。師父一見,覺得驚奇,問他這幾天之中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沙彌以為師父說他犯了戒做了壞事,非??謶?,答說什么也沒做。師父是羅漢,即用天眼觀察,知他是做了一件小小的好事,那就是救起被淹的螞蟻。后來這位沙彌轉夭為壽,得以長命終老。
另一部《金光明經》卷四〈流水長者子品〉,也提到有關釋迦世尊往昔行菩薩道的一段記載:當時世尊名叫流水長者子,有一天他經過一個很大的池沼,時逢天旱,而且有人為了捕魚,把上游懸崖處的水源堵塞,使得池中水位急速下降。長者子眼見上萬大小魚類瀕臨死亡邊緣,又無法從其上游決堤引水,于是為了救活魚群,不得已向當時國王請求派二十只大象,用皮囊盛水運到池中,直到池水滿足,并且飼以食料,方才救活這些魚群。
可見,放生是從戒殺而衍生的,也可以說,戒殺的進一步必定是放生。戒殺僅是止惡,是消極的善行,放生救生才是積極的善行;如果僅僅止惡而不行善,不是大乘佛法的精神。因此在中國,從北齊蕭梁以來,便提倡斷肉食、不殺生;且放生的風氣也從此漸漸展開,從朝廷以至民間,由僧眾而至俗人,都以素食為尚。而歷代政府為了表示推行仁政,年有數(shù)日也定期禁屠;而從中央以至地方,或者為了祈雨禳災,也都有放生禁屠之舉。如梁武帝就曾下詔禁止屠殺生命以祭祀宗廟;梁代慧集比丘,自燃兩臂游歷諸州,以乞化所得贖生放生;隨天臺智?大師發(fā)起開筑放生池,為被放的魚類講《金光明經》和《法華經》,又購買各類糧食飼予魚?;陳宣帝時,□國子祭酒徐孝克撰寫〈天臺山修禪寺智?禪師放生碑文〉,這是中國有放生池及放生會記載的開始。此后由唐至宋及明,無不盛行放生。
如唐肅宗時,刺史顏真卿撰有〈天下放生池碑銘并序〉。宋朝的遵式及知禮兩位大師,也極力提倡放生。不過,現(xiàn)代社會科技進步,人口密度膨脹,生活空間縮小,要想求得一個絕對安全可靠的放生池和放生區(qū)域,是相當困難的。其難處除了漁、獵的網捕射殺與打撈之外,也有自然環(huán)境的限制。
如今日的臺灣與美國,只有野生動物保護區(qū)。此外,有人基于愛心或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立場,勸導社會大眾不要亂捕濫殺,以免破壞生物互相生克的自然協(xié)調,也是為了挽救稀珍動物瀕于滅種的危機,這些跟佛教放生的本意雖相應但不相同。如果我們僅把要放生的生物無限制地流放在自然景觀動物保護區(qū),到了飽和程度,也會有人以控制繁殖和適量的捕殺等方式來調節(jié)其生活空間的。這確實是非常不幸的事實,自然環(huán)境的限制使得放生運動越來越困難。不過,放生的精義在于當下放生的念頭,如希望被放的生物能夠延長壽命;至于能夠延長多久?我們必須盡到研究、考慮和照顧的責任。比如說,要放鳥類,就先得考慮放什么鳥、在那兒放、什么時候放,才比較安全有效;放生魚?水族,也當首先研究觀察它們的生態(tài)、習性和來源,然后選擇最適當?shù)臅r機,放到我們覺得最安全適合的地方。如果不能求得百分之百的可靠,有百分之五十也不錯,即使今天去放生,明天它們又被抓,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在此懺悔我所犯的一切惡念惡口惡行;此文若有錯謬,我皆懺悔;若有功德,愿普皆回向給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讀者、學佛網;依佛菩薩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劬咦悖5冒矘?,無緒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yè),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門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歷劫怨親,俱蒙佛慈,獲本妙心。兵戈永息,禮讓興行,人民安樂,天下太平。四恩總報,三有齊資,今生來世脫離一切外道天魔之纏縛,生生世世永離惡道,離一切苦得究竟樂,得遇佛菩薩、正法、清凈善知識,臨終無一切障礙而往生有佛之緣凈土,同證究竟圓滿之佛果。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