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結鬼緣導拜地藏
凡是大心菩薩應世,他的境界和悲心與薄地凡夫是兩樣的,金山活佛應化人間,度化眾生,真實能做到「不為自己求安樂,但愿眾生得離苦」。佛菩薩度生的對象不只是人類,凡有生命的都是他化度的對象!所以金山活佛,他不但對有形可見的人與畜兩道的眾生,結了不少的法緣!就是對餓鬼道的眾生,也一樣的發(fā)心普為超度的。他能看到鬼趣的眾生,深知他們痛苦,所以凡是皈依他的那些有錢的太太們,他都勸他們廣結善緣,不但要結人緣,而且憐愍鬼趣惡道之苦,多結鬼緣,勸他們放焰口,做水陸道場,當時到金山寺做水陸普渡大齋勝會道場,冥陽兩利的大佛事的,多數與金山活佛有關系。
還有一點,金山活佛偶爾在那里遇見設放瑜伽焰口時,縱然他沒有錢買「往生錢」燒,他都是在臺下拜個不停,一直到焰口佛事做完了他才停止,不知道的人以為瘋和尚在那里發(fā)瘋癲呢?無緣無故的其他的和尚在臺上放焰口,而他這個和尚不斷的向臺上的和尚磕頭。其實不然,這事曾經有一位弟子問過金山活佛,他說﹕「為什麼師傅要拜臺上的放焰口的和尚?」他說﹕「我是領導他們大家拜幽冥教主地藏菩薩!他們也太可憐了,苦得這樣,還不知道拜佛懺悔滅罪,有此超度脫苦的機會,所以我領導他們大家拜佛懺罪,我不拜,他們也不拜了。因此我拜多久,他們也隨著我拜多久的?!顾牡茏又豢此粋€人在那里拜,而活佛說領導了大家拜,究竟與些什麼人在一起拜呢?因此又問﹕「師傅你說領導大家拜,我們?yōu)槭颤N看不到呢?」活佛笑道﹕「我所說的大家不是指的人,而是你們看不到的鬼道里的弟子。」那位弟子又問﹕「一共有多少呢?」很多,很多!連你的祖先也來了,一同參加受度,剛才這個向我辭行而去了。」那位弟子又問﹕「活佛今天所看到的都是些什麼樣子?」活佛說﹕「你們不能看,看到駭怕的,形狀各異,大的鬼、小的鬼、男的鬼、女的鬼、老的鬼、少的鬼、披頭散發(fā)鬼、青臉獠牙鬼、斷腿的、瞎眼的、跛腳的、長舌的、斷頭的......何止千百呢?」活佛這一段度鬼的話,把在場的人說得毛發(fā)悚然!
前面提到活佛燒往生錢的事,現在加以說明,因為江浙兩省的習俗,對死者都是燒金銀錫鉑,以及冥票和紙紮的房子等給他們的先亡用和住的。尤其上海做佛事度先亡,都要燒紙房子,化錫箔冥票等。筆者也曾在上海干過幾個月的「嘛呢呼」,所以看得很多。據說諦閑法師圓寂了,他的弟子們還為諦老法師紮了一座紙樓房,引為笑談,同時也說明這種習俗之普遍了。
活佛為要改變陋習的迷信,他就要他們的弟子們捐錢,買些黃表紙印的「往生錢」來燒給鬼。他的弟子曾問活佛「燒往生錢與錫鉑紙,有什麼不同?」活佛告訴他們說﹕「因為往生錢,每一張上面印了一卷往生神咒,鬼道眾生可以仗往生神咒力量,可以減輕他們的業(yè)報罪苦,或者得度超生。」所以活佛在燒往生錢時都是一張一張的燒,燒一張念一偏往生咒,效力更大,讀者們也可以效仿金山活佛這種方法超度你們的家親先亡,不要燒金銀紙,活佛也勸誡他的弟子說﹕「燒金銀紙與紮紙房子,這些騙鬼的玩意,不但沒有用,反而使你的先人難過,使他永久在鬼道里,不得超生,我們佛弟子,最重要的,是把祖先超度離開鬼趣的痛苦,你燒紙給他作鬼錢,并紮紙子房子燒給永久的住下去,并沒有超度先亡出苦的誠意,這是一種不孝的行為?!乖谂_灣佛教里燒往生錢的也有,不過有些人買往生錢不是燒給鬼魂消業(yè)除苦的,而代替佛前金紙之用,(因為本省敬香的信士們,有著燒了香就要燒金銀紙的陋俗)筆者以為佛前有了香燭供果就可以,并不要燒往生金錢。敬祖先超度亡魂,可以不燒金錢紙冥紙房子,多買往生錢燒給你的先亡,可以仗神咒加持之力,使亡者超生,不要做那些既花錢又無益處於亡者的傻事。
現代因果報應錄竇芳轉眼成癡呆現代因果報應錄(七十)竇芳轉眼成癡呆
唐湘清著
陜西省有一位竇姓老人,他的兒子單名叫芳,天資本來很聰明,讀書過目不忘,可惜驕傲異常,目中無人,總以為自己的一切勝過他人,好象世界上沒有人能比得上他的。竇芳生成這樣狂妄的性格,因此對于老父,也是事事違逆,父親說白,他偏要說黑,父親要向東,他偏要向西,他絕不虛心領受老父數十年處世的寶貴經驗,卻認為父親是一個老頑固,凡是父親的一言一行,都與時代脫了節(jié),不足為青年人取法的,竇老頭子面對這樣倔強狂妄的逆兒,常常氣得老胡須直豎,搖頭嘆息不已。
有一天,老父訓誡竇芳說:“孝順的道理,最重要的就是要對父母順從,可是你事事都違逆父的意旨,從來沒有順從,還談得到孝嗎?”那知竇芳聽了,反而大聲咆哮的說:“時代的巨輪,不斷地向前推進,你要叫我順從老頑固,那不是開倒車嗎?”父子兩人反復辯論,但竇芳口若懸河,絕不接受父親苦口婆心的訓導,反過來要教訓父親,真使竇老頭子無話可說。
竇老頭子既無法管教兒子,于是索性對兒子竇芳采取放任的態(tài)度,家中一切大小事務,竇老從此不聞不問,一切聽由兒子作主,親朋中有事到竇家來商量的,也都由兒子竇芳應付,因此家庭內外,都只知有竇芳,不知有竇老。
竇芳有一位已出嫁的姊姊,也就是竇老的長女,因為夫家貧窮,生活無法維持,回到娘家來乞援,竇老憐憫女兒窮苦,命竇芳贈送小麥二擔給姊姊,豈料忤逆成性的竇芳,不僅不孝其父,對同胞姊姊也毫無情感,竟一毛不拔,坐視姊姊饑餓,一粒小麥也不肯施舍,這一件事,傷透了竇老頭子的心,父女二人無奈,抱頭痛哭。
有一天,竇芳與朋友同游報恩寺,看到寺內有一本“地藏菩薩本愿經”,內載目蓮救母的事。他又大發(fā)議論說:“一個人死了,哪有什么靈魂,更哪有什么地獄不地獄,何況目蓮的母親在世時,不過喜歡吃魚,不敬僧人而已,有什么了不起的大罪,何致墮落十八層地獄,受種種的惡報?經上所說,真是胡說八道?!闭f罷,把地藏經撕得粉碎。
他一時困倦,借僧房午睡,夢中至一精舍,門上懸一對聯,上面寫著:“地藏本愿經,無非行孝;菩薩光明藏,方是能仁?!币粫海幸煌幼叱鰜碚f:“菩薩請你進來”!他跟著童子進門,看到地藏菩薩手執(zhí)錫杖而立,裝束與塑像無二,訓誡竇芳說:“目蓮救母的事實,載于佛經,佛是真語實語的至圣,怎有欺人之理!你把佛經撕得粉碎,那是大大的不敬。你看目蓮救母于死后,那是何等的大孝!你卻違逆父命于生前,與目蓮相反,真是大大的不孝!像你這樣的不敬不孝,何以為人!倘不立即懺悔,恐惡報難逃?!逼兴_是這樣慈悲懇切的教化他,可是惡業(yè)深重的竇芳,剛強難化,沒有悔悟的表示。
竇芳一覺醒來,神魂顛倒,對于眼前的事物,不識不知,整天癡癡呆呆,與前判若兩人。給他飲食,也不知饑飽,有時自言自語,不知所云,有時哭哭傻傻,不知羞恥。一個原來聰明伶俐的青年,忽然變成瘋瘋癲癲的神經病,這還不顯明是輕教慢法,忤逆不孝的惡報嗎?
(取材自《太上寶筏圖說》)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