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叨教護(hù)生和放生是否為了求功德?】答:假如求干功德往護(hù)生、放生,未嘗不論是功德,由于沒有功德,他就不肯干。究竟有無功德?為諸位說,沒有功德。是不論是白干?沒有白干,由于有福德。福德取功德不一樣,為求功德而干是屬于福德,決定有果報,種善因必定得善果。若何能將福德釀成功德?您干這一些事情無所求,這才是功德,有所希求是福德。無所求是至心干,是清凈心、對等心在干,這屬于功德。有所求,您還求福、求壽、求聰明伶俐,您干這一些事情能滿您的心愿,佛家講:「佛氏門中,來者不拒」,便是這個原理。所以,有求的心往干也好,統(tǒng)統(tǒng)無求心干就更好,那才是屬于功德
翠巖可真禪師嘗參慈明,因之金鑾,同善侍者坐夏。善乃慈明高弟,道吾真、楊岐會皆推伏之。師自傲親見慈明,世界無可意者。善取語,知其未徹,笑之。一日山行,舉論鋒發(fā)。善拈一片瓦礫,置盤石上,曰:“若向這里下得一轉(zhuǎn)語,許您親見慈明?!睅煍[布視,擬對之。善叱曰:“佇思停機(jī),情識未透,何曾夢見!”師自愧悚,即還石霜。慈明見來,叱曰:“本質(zhì)行腳人,必知時節(jié)。有甚急事,夏未了,早已至此?”師泣曰:“被善兄毒心,末礙塞人,故來見僧人。”明遽問:“若何是佛法粗心?”師曰:“無云生嶺上,有月落波心?!泵鬣聊亢仍唬骸邦^白齒豁,猶作這個看法!若何離開存亡?”師悚然,求指導(dǎo)。明曰:“汝問我?!睅熇砬罢Z問之。明震聲曰:“無云生嶺上,有月落波心?!睅熡谘韵麓笪?。(《五燈會元》十二)
頌曰:頭白齒豁傍禪林,瓦礫若何看成金?;砟銦o云生嶺上,宛然有月落波心。
贅語:真如性中了無纖塵可得,故曰“無云生嶺上”。緣起法中,沒法沒有現(xiàn),故曰“有月落波心”此語原沒有錯。但若以思惟卜度出之,則千里萬里矣。沒法沒有現(xiàn)處,即了無纖塵處;了無纖塵處,即沒法沒有現(xiàn)處;沒有可認(rèn)做兩般事還。
再番饒舌:
翠巖可真禪師,已經(jīng)參訪石霜慈明,因往金鑾,同善侍者一同安居坐夏。善侍者是慈明高足,道吾真、楊岐會都很推伏。可真自以親見慈明,天下人都不放正在眼中。善侍者同他議論,了解他沒有透辟,黑暗哂笑。一天,正在山中偕行,群情鋒發(fā)。善侍者拿起一片瓦礫,放正在石上,說:“您若能正在這下得一轉(zhuǎn)語,就供認(rèn)您親見慈明。”可真左看右看,思索著如何對答。善侍者便呵責(zé)道:“思慮緩慢,機(jī)鋒停頓,凡是情妄識,還沒有透辟,何曾夢見此事。”可真羞愧驚訝,便還石霜山見慈明。慈明見他來,便呵責(zé)道:“誠懇修行的人,該當(dāng)了解時節(jié)。現(xiàn)正在坐夏還沒有完畢,有什么要緊事到這里來?”可真哭著說:“我被善師兄狠毒心地,令我心中礙塞欠亨,所以來見僧人?!贝让骱鋈惶釂枺骸笆裁词欠鸱ù中??”可真答:“無云生嶺上,有月落波心。”慈明瞋目喝罵:“頭白齒豁,還作這般看法,怎么能離開存亡!”可真大驚失色,請求指導(dǎo)。慈明說:“您問我?!笨烧孢€是提問。慈明高聲回覆:“無云生嶺上,有月落波心?!笨烧嬗谘韵麓笪颉?/p>
這里臚陳可真禪師的開悟人緣。
“無云生嶺上”,是說嶺上沒有一點云,比方真如妙性中沒有立纖塵?!坝性侣洳ㄐ摹?,是說水中宛然展現(xiàn)月影,比方緣起事法中沒有礙森羅萬象。如果用第六認(rèn)識思惟卜度如許的原理,這是凡是情妄識,沒有能擺脫存亡,故祖師沒有許。必需真正從心地上開悟,方有實在受用。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