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看來,世間的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都是平等的,當我們認識到這一點后,就會生起同體大悲心。諸多佛菩薩也都說過,世界上任何一個眾生,都是在過去無數(shù)的輪回之中有可能就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當我們有了這一認識的時候,我們就會對所有眾生生起一顆愛戀、慈悲的心懷,不想讓他們受苦,所以這時的放生才是順理成章的事,才是最有意義的事。以大悲心去放生,才是真正的積累功德。
反過來說,沒有大悲心的放生,功德是很低的,其實,放生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我們大悲心的一個重要手段。所以,與其刻意的放生,不如在生活中隨時隨地去幫助眾生,這種從內(nèi)心生起總想幫助救助眾生的慈悲心功德特別大。
聽過一位朋友講過一次經(jīng)歷,當時他參加了一次放生活動,那次參加放生的人很多,放生的地點又很遠,很多放生的人沒有車,于是租了幾輛面包車,我朋友在其中一輛車上,路途中,有人把U盤插入在車上的MP3碟機中,放起了《大悲咒》,結(jié)果沒放幾分鐘,司機就一把把U盤從碟機上拔了出來,并說:“你們放的什么呀?難聽死了,干擾我開車!”這一下,車上的人面面相覷,不知該如何是好?
其中有人想找司機理論,但被我朋友一把勸住了,他偷偷地小聲給帶隊的師傅請示該怎么辦,師傅告訴他,千萬不要與司機發(fā)生爭執(zhí),我們放生目的不就是要對眾生生起平等心嗎?如果生起了嗔恨心,那放生還有什么意義呢?并吩咐大家在心里默念《大悲咒》,并把念咒的功德回向給這位司機。
說來也怪,到了目的地后,這位司機像變了一個人似的,變得特別積極,幫助大家搬運要放生的動物,按理說,他只管運輸,這些事他可以不做,但他卻主動地參與到放生活動中來了,不僅如此,在回家的途中,他還主動要U盤播放《大悲咒》,等把大家都送回當初上車的集合地后,按理說,他就可以回家了,但他聽說其中一位成員家住的很遠,他又免費開車把這位成員送到了家。看來放生的法力確實不可思議。
淫殺二業(yè),乃一切眾生生死根本淫殺二業(yè),乃一切眾生生死根本。最難斷者唯淫,最易犯者唯殺。
二者之中,淫則稍知自愛者猶能制而不犯。然欲其意地清凈,了無絲毫蒂芥者,唯斷惑證真之阿羅漢方能之耳。余則愛染習(xí)氣,雖有厚薄不同。
要皆纏綿固結(jié)于心識之中,從劫至劫,莫能解脫。殺則世皆視為固然。以我之強,陵彼之弱。以彼之肉,充我之腹。只顧一時適口,誰信歷劫酬償。楞嚴經(jīng)云,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啖,惡業(yè)俱生,窮未來際。古德云,欲得天下無兵劫,除非眾生不食肉。
又云,欲知世間刀兵劫,須聽屠門半夜聲。既有其因,必招其果。不思則已,思之大可畏也。安士先生恭稟佛敕,特垂哀愍。因著欲?;乜褚越湟f善先資以戒殺。征引事實,詳示因果。切企舉世之人,同懷干父坤母,民胞物與之真心。
永斷傷風(fēng)亂倫,以強陵弱之惡念。又欲同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因?qū)㈤L寧帝君陰騭文詳加注釋。俾日用云為,居心行事,大而治國安民,小而一言一念,咸備法戒,悉存龜鑒。由茲古圣先賢之主敬慎獨,正心誠意,不至徒存空談而已。如上三種,文詞理致,莫不冠古超今,翼經(jīng)輔治。以其以奇才妙悟,取佛祖圣賢之心法,而以雅俗同觀之筆墨發(fā)揮之故也。《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三》:重刻安士全書序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