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八這一天,在春節(jié)來講主要是“放生”活動,就是把家里養(yǎng)的一些魚鳥拿到外面,放歸野外。
明代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記載說:“正月八日,石磴巷放生,籠禽雀、盆魚蝦、筐螺蚌,羅堂前,僧做梵語,數千相向,縱羽空飛,孽著落屋上,移時乃去,水之類投皇城丹東河中網罟筍餌所希至?!?/p>
初八放生,不僅體現了古人尊重自然萬物和諧相處的品德,也表達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間各種生物興旺發(fā)達的美好愿望。
佛教為什么說人生是苦?無常之苦(圖片來源:大菩文化攝影:妙甜)
初步接觸佛法的人都知道這句話“人生是苦”,但通常人們對它的理解多半都是有偏差的。佛陀是說過“人生是苦”的話,但佛陀有其專門的所指意義。不明白其中的真實意義,就會產生錯誤的觀念,覺得我們生活在這個世上毫無意思,我們的生命與生活也就毫無意義。因而消極悲觀,也就取消了人生本來應該的努力與向上。悲觀地看待人生世界,這是一種最普遍的對佛教基本思想的誤解。社會上不了解佛教的人也都多半會以此為根據,把“消極”、“悲觀”安放到佛教的頭上。佛教的初級弟子,也易于陷在消極悲觀的錯誤當中。
無常之苦
其實,“人生是苦”這句話,有著積極的意義。只不過這種積極意義產生在對于我們現實處境的正確認知之后。單從表面現象上看,人生怎么會是苦的呢?人生中也有很多快樂的事情。美妙的音樂,美好的食品,假日里浪漫的旅游,一篇優(yōu)美的詩歌,花前月下的誓言……美好的事物有好多好多,我們都數不過來了,這些怎么會是痛苦的、悲苦的、哀苦的事物呢?其實,佛教所說的人生之苦并不是這一層面上的意思。佛陀在經里強調的“苦”,是指無常之苦。佛經上常說的“無常故苦”,就是這個意思。一切無常,一切都在變化當中,一切都在生生滅滅轉眼即逝。因為站立不住,因為保存不了,所以才苦。因為美麗、健康、財富、快丹東是短暫的,身強力壯并不永久,總要被衰老病死取代;錢財不能永遠保有,也會流失,富人也會變窮;權位勢力不會持久,昨日座上客今日階下囚,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人生當中雖有喜樂,但不永久,一旦變化,苦痛就來。所以佛說人生是苦的那個“苦”,其實指的是“有缺陷”、“不永久”。
標簽: